APP下载

以《铁蹄下的歌女》为例看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

2016-01-12高阳

戏剧之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创作特征聂耳

高阳

【摘 要】人民音乐家聂耳凭借其音乐天赋与艰辛努力为我们创作了许多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在战争年代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插曲,本文以其为例来分析聂耳歌曲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铁蹄下的歌女》;聂耳;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9-02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昆明。他从小就对音乐十分感兴趣,经常让乡里的叔叔伯伯们教他演奏笛子三弦等乐器,由于聂耳天资聪明、音乐天分极强,因此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技巧。1932年,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工作,那时候左翼运动刚刚萌发,左翼电影也慢慢开始发展起来,聂耳从此便为电影作曲,且成为近代左翼运动的代表作曲家之一[1]。1935年7月,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4岁。聂耳在不到三年的创作生涯里共创作了四十一首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鼓舞人民保家卫国、积极抗日的歌曲,如:《自卫歌》《告别南洋》《春日谣》等;有真实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如:《大陆歌》《打长江》等;有描写广大女性的歌曲,如《牧羊女》《一个女明星》《新女性》等等。聂耳的这些作品,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聂耳众多的歌曲中,大部分歌曲都是为电影而创作的,当他开始创作电影音乐时,正是中国左翼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体现革命思想的左翼电影开始发展起来了,他也因此走上了革命音乐的创作道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首电影音乐作品。1933年为影片《母性之光》配写的插曲《开矿歌》、1934年为影片《大路》所写的主题歌《大路歌》、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配写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以及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等[2],这些作品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电影音乐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铁蹄下的歌女》的创作背景

《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创作于1935年。《风云儿女》是一部典型的左翼影片,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讲述的是一位从小就没有父亲,生活特别艰辛,带着生病母亲的少女阿凤从北方农村流落到上海,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得到几位正义青年们帮助,但终因母亲去世了,生活艰难,不得不开始卖艺生活的故事。聂耳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大为震撼,他根据影片中的各个形象在头脑中构思出了旋律。女主人公阿凤是一位歌女,在母亲去世之后,没有任何依靠的她只能进演艺班以卖艺来维持生活,来到上海,吃饱穿暖成了她每日面临的难题,她不幸的身世与贫穷的生活与这首音乐完美结合,凄凉、优美的旋律一出来,让观众不禁想要去保护她、同情她。当她发现曾经帮助自己的大哥哥辛白华陷入感情漩涡,为情所困时,她便借机演唱了这首歌,阿凤的形象立马被灌输成有坚强斗志的坚强女性。她并没有被生活上的苦难所打倒,而是鼓励辛白华放下感情包袱,积极抗日。阿凤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知道真正去了解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一种思想,并不是单纯的因情感纠结的爱情片,而是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3]。

二、《铁蹄下的歌女》的创作特征

(一)音乐语言与歌词完美结合

《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曲属于单三部结构,作者采用了完整的三个乐段向我们表述了他的创作思维,这首歌曲中的每个乐段都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全曲旋律起伏不大,第一乐段旋律多次使用附点节奏、延绵悠长、抒情流畅,充分地展示了歌女阿凤对现实生活不满和无奈。后两句旋律运用休止、前八后十六以及二分附点等节奏,旋律线稍比前两句紧凑,表露了歌女们心中的不满与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相比第一乐段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线条则更为紧凑,速度也明显加快,为后续而来的高潮埋下了伏笔。第三乐段前两句旋律比较平稳,结尾处运用了一个二分附点节奏,拉长了时值,音乐被推向了高潮。描绘了受到欺凌而无法忍受的歌女们愤怒情绪。这首作品无论从旋律、音乐感觉还是节奏都搭配得非常合理,音乐在处理上与形象的塑造也十分吻合,装饰音、休止及弱拍上起的手法更加突出了整个作品的音乐感觉[4]。

这首歌曲的词曲结合紧密,歌词看似一篇散文,但却有一定的规律。念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与曲调的完美融合,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戏剧性效果。《铁蹄下的歌女》的歌词从内容上看描绘的是歌女们真实生活写照,“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此乐句“到处”这两个字凸显了歌女的被迫与无奈,体现了那个年代做一名歌女的低下地位。“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当做商女?”这句歌词则表现了在全国都掀起抗日救亡狂潮的时候,生活在纷乱的和动荡不安年代的歌女也深知亡国恨,表达了歌女内心中的爱国之情。“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尝尽了人生的滋味,歌女是永远的漂流。”为了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为了穿暖充饥,她们品尝了酸痛与苦楚。歌女总是最卑贱的,聂耳如此的表述,让我们仿佛“看”见歌女们凄惨的生活。“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得遍体鳞伤”这两乐句再次充分地展现了出身卑微的歌女心中装着的爱国之情。谁都不愿自己的祖国沦落他人之手,不受他人侵犯。“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点出了整首作品的主题。这首作品一方面揭露了歌女卑微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在唤起所有的中国人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赶走侵略者的愿望。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化创作风格

聂耳的歌曲非常注重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这与他从小受民族音乐的熏陶有关,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中国民间乐曲为基础的。而这些曲调也多是其现实生活的体验,并转变成能被大众所接受音乐语言。他的歌曲大多采用五声性调式与大小调式的结合。《铁蹄下的歌女》是一首“F宫大调式”,就是在F宫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借鉴外国歌曲作品的曲调曲风,融入了大调式的旋律感觉的作品。运用这种在中国传统音乐固有的民族调式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曲风的作曲家,聂耳是先锋[5]。《铁蹄下的歌女》这首作品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音,使歌曲具有了强烈的民族色彩。他运用了传统五声调式,旋律在宫音与徵音之间来回转调,完整地保留着歌曲民族化的特征,另外,这首歌曲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写作手法,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既有民族风格调式的旋律感觉又兼有大调式的旋律音调的音乐作品。可见,从这首作品中聂耳既注重歌曲的民族色彩又注重西洋音乐技法的特征。

(三)鲜明的时代特征

聂耳创作的歌曲,能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是因为他深入人民的斗争生活,呼喊着人民的心声,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6]。《铁蹄下的歌女》描绘的内容,是当时被压迫的社会地位低下的歌女们悲惨生活和她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在生活中,聂耳将满腔热血投入到现实斗争中,去了解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和强烈诉求。在写《铁蹄下的歌女》这首歌时,他把《风云儿女》这部电影反复琢磨了很多遍,并认真观察和体味这部影片中各个角色和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了歌女的性格,他同情那些被人们鄙视、被旧社会伤害的歌女,歌女们虽然身份卑微,她们心中隐藏的爱国热情却是不容忽视的。这首歌曲抒情而又沉重,同时又具有戏剧性,让听者不断的遐想着一群既善良而又充满斗志激情的中国女性的画面[7]。

《铁蹄下的歌女》是一首抒情而又真实的歌曲,由于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在聂耳的生活经历中,他对于身处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女性的痛苦生活有着清楚的认识,因此他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漂流”的歌女给予了深切同情。聂耳非常清楚底层的歌女们是如何与艰苦的生活做斗争的,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里,歌女们并没有自暴自弃,整首作品着意把歌女的爱国热情表现出来,尽管整首歌曲是深情而沉重的,但是却又有强烈的戏剧性,他揭示了歌女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这些女性心中所隐藏的爱国情怀[8]。所以,聂耳所创作的这首《铁蹄下的歌女》给予了当时各个阶层的爱国人士极大的精神鼓舞。

作为一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作曲家,聂耳创作的《铁蹄下的歌女》这部作品,运用了民族特征的音乐体裁、细腻的情感揭示了旧中国底层卑微歌女的真实生活,另外,他通过这首极具革命歌曲特征的作品唤醒了无数爱国民众的抗战热情,鼓舞了人们保家卫国,投身抗日。聂耳一生都在为音乐创作而努力,作为一位音乐革命者,他用勇于创新、自由洒脱的人生观书写了自己短暂却辉煌的一生。他的这种可歌可泣的爱国品质和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应该被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马海垒.从聂耳的群众歌曲中看其创作特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2]王国霞.从《义勇军进行曲》浅谈聂耳的创作风格与特点[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4).

[3]高奉仁.歌曲创作的风格和特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林育佳.歌曲《铁蹄下的歌女》的演唱分析与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3).

[5]彭黄.聂耳艺术歌曲的特色和演唱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艺术出版社,1999.

[6]践耳.聂耳歌曲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1989(3).

[7]王志雄,郭凌.聂耳——玉溪人民的骄傲[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2006.

[8]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之聂耳的音乐创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该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项目计划“陕西高等音乐教育史研究(1938-1949)”成果,批准文号:15JK1787;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陕西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批准文号:SGH13319。

猜你喜欢

创作特征聂耳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化险为夷靠淡定
浅析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风格特点与创作特征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西方音乐的魅力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1934年是我的音乐年——聂耳的歌曲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