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安全战略思想研究
2016-01-11陈蔚武香君
陈蔚 武香君
摘 要 安全问题不论在何时都是一国的重大关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习近平亲自担任主席,表明他对安全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安全问题的系列论述形成其全面、新颖、有针对性并且紧扣世界发展形势的安全战略思想。习近平的安全战略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大国安全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地区安全观。
关键词 习近平 安全战略 大国安全 地区安全
安全问题始终是一国的重大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安全战略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维护国家安定、地区稳定、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的安全战略思想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解读。本文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全方面的讲话入手,对其安全战略思想加以归纳和整理,认为习近平的安全战略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总体国家安全观、大国安全观和地区安全观,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在全球视野之下对如何维护好中国国家安全进行的宏观考量。
一、 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的总规划
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集中体现于他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5/content_2659641.htm,访问日期:2015年4月15日。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必须重视五对安全,即: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
习近平对上述安全均有论述,但是近年来,他尤其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和新兴的发展与安全问题。这不仅因为我国过去对这两类安全重视不够,更因为这两类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再者,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各国安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作为快速前进的发展中大国,在重视自身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也意识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互通互融,要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和中国,必须对这些新出现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和应对。
具体来看,习近平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和新兴的发展与安全问题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 复杂、多样与交织——非传统安全问题
中国官方对于非传统安全的论述最早出现于2002年7月中国代表团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发表的《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上。该文件系统论述了安全领域从军事、政治向经济、科技、环境、文化等领域的扩展,安全威胁日益多元化、全球化的趋势,安全实现需要寻求多元化手段,特别需要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来寻求共同安全。因而可以说,这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比较系统的非传统国际安全观和非传统对外安全观。
刘跃进:《中国官方非传统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构成》,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2期,第123页。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刘跃进:《中国官方非传统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构成》,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2期,第123页。,明确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显的事实。
但究竟何为非传统安全?该文件和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均未有明确界定和解释,多为学界的研究。如有学者指出,非传统安全可认为是与传统安全相对的概念,传统安全是指领土完整,即主权不受侵犯,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外部。非传统安全即除了传统安全以外的危及一切国家安全的全部因素,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贸易安全、货币安全、财政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人才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等。
曹文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论坛关于“中国的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关系理论”会议论文,第1页。
对此,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即我国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5/content_2659641.htm,访问日期:2015年4月15日。。这里他虽然没有直接界定什么是我国的非传统安全,但是在这个范围内,结合他在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如何保障上述安全的具体阐述,其实点明了我国非传统安全的重点:
(1) 经济安全: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到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对于经济安全的研究在二战之后才逐渐开始。到了冷战之后,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经济安全,是指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保持其经济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不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其核心是国民经济体系抗击外来冲击的能力,主要包括资源安全(如粮食、能源、人才、资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
曹荣湘:《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与风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第59页。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复杂的经济挑战。对此,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我们要注意防范风险叠加造成亚太经济金融大动荡,以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问题。”
习近平:《发挥亚太引领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8日,第002版。
除了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为了维护经济安全还需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要继续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要推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做到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避免市场分割和贸易体系分化。……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加快并切实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
习近平:《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载《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6日,第002版。在2015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第七次会晤时,习近平再次说道:“国际经济规则需要不断革故鼎新,以适应全球增长格局新变化,让责任和能力相匹配。……推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确保各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
习近平:《共建伙伴关系 共创美好未来》,载《人民日报》,2015年7月10日,第003版。
(2) 信息安全:从信息主权到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成信息传递、共享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美国的“棱镜门”事件,还是近年来发生的境外间谍组织利用网络招募成员事件,都一再警示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安全面临更多挑战。
面对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习近平于2014年7月16日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就如何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做出了阐述:“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8日,第003版。
(二) “贫土不生和平树,战火不结发展果”——高度重视发展与安全关系
安全向来都是一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要素,而发展直到二战结束才开始在对外政策中出现,例如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冷战时期,发展在美苏两国的对外政策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经济增长——两大集团都利用发展合作来回报对其持友好态度的政权
张春:《“发展——安全关联”:中美欧对非政策比较》,载《欧洲研究》,2009年第3期,第70页。——而不是与安全相联系来防止冲突升级。直到“9·11”事件之后,国际社会才意识到发展与安全应当紧密相连,欠发展的贫穷落后国家不仅难以保护自身安全,甚至还会危及其他国家安全。2003年瑞典的国际和平研究所(International Peace Institute,IPI)开展了一项名为“发展——安全关联(development-security nexus)”的研究,对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探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一新兴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发展——安全关联”理论来解读我国的对非政策,讨论发展与安全相互关系的研究几乎没有。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发表的讲话中都提到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他立足中国及全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立场,将发展与安全相结合,重视二者的相互作用,这无疑是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习近平2014年3月24日出席海牙核安全峰会时,在讲话中就从发展与安全关系的角度阐述核安全:“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结合,使各国政府和核能企业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
习近平:《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3月25日,第002版。
习近平首次明确对发展与安全关系进行阐述,则是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5/content_2659641.htm,访问日期:2015年4月15日。
在2014年5月21日召开的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亚洲安全观,在讲到“可持续安全观”时说道:“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对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建造经得起风雨考验的亚洲安全大厦,就应该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4年5月22日,第002版。在此次讲话中,习近平在“可持续”的框架下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对发展之于安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深化了发展与安全的内涵。
2014年9月12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再一次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进行阐释,并强调了安全之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为己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发展无从谈起。面对本地区宗教极端主义沉渣泛起、‘恐‘毒合流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以安全合作为立足根基的上海合作组织,要加强维稳能力建设,切实为本地区各国谋稳定、求发展、促民生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习近平:《凝心聚力 精诚协作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再上新台阶》,载《人民日报》,2014年9月13日,第003版。
由此可见,发展与安全是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对整个国际安全和国家安全新形势、新问题做出的理论创新。不论是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还是地区安全问题都必须重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没有发展的安全是根基不牢固的安全,注定难以长久;没有安全的发展是缺乏保障的发展,注定难以为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 大国安全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作为国际体系的重要行为体,其行为以及相互关系对自身安全与整个国际体系的安全都至关重要,因而如何构建有利于维护大国安全以及整个国际体系安全的大国关系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何为“大国”?在中国的国际政治字典中,大国的内涵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国扩大到霸权大国、传统大国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新兴大国)。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构建》,载《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第15页。对于如何处理与大国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在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时,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景。之后在2013年4月13日,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对“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阐释:“希望双方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以积极态度和发展眼光推进对话合作,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不断充实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内涵,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4/13/c_115377206.htm,访问日期:2015年4月13日。
习近平提出的“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理念,是我国处理大国关系、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南,是习近平大国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不局限于此,它不仅包括中国与美日欧等传统大国的关系,也包括中国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之间的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重点无疑是中美关系,典范是中俄关系,着力点是中欧关系,难点是中日关系,增长点是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关系。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构建》,载《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第3期,第11页。
(一) “登高望远,合作共赢”——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习近平自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以通话、互访等形式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约13次会晤,中美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点,中美关系的走向不仅对中美两国至关重要,对整个国际体系也有重要影响。习近平与奥巴马在会晤中多次强调,中美两国应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立场,不断推动中美合作,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在2014年7月9日举办的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美合作不仅造福中美两国人民,而且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双方更应该登高望远,加强合作,坚持合作,避免对抗,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
习近平:《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0日,第002版。习近平在谈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认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并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增进互信,把握方向。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增信释疑,促进合作,确保中美关系始终不偏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第二,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双方应该坚持从大处着眼,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总目标,认清两国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第三,平等互利,深化合作。新形势下,中美应该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除了经济领域,还应该深化两军对话,完善沟通和合作机制,推进中美军事关系建设;应该在双向和互利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应该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第四,着眼民众,加深友谊。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都怀有淳朴友好的感情。中美友好的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
习近平:《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0日,第002版。
由此可见,习近平所倡导的中美关系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之间的合作领域需要不断拓宽,合作程度需要不断加深,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无疑将有利于两国的安全,也将极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 “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国和俄罗斯均为世界大国,同时又互为邻国,因而双边关系稳定与否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俄之间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且彻底解决了两国间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演讲中称赞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002版。对于如何巩固、深化这组大国关系,习近平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坚定不移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双方要登高望远,统筹谋划两国关系发展。我们两国共同发展,将给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第二,坚定不移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我们要推动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拓展,从商品进出口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两国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坚定不移发展两国人民友好关系。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002版。
(三) “共建亚欧友谊合作之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欧洲拥有诸多发达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两个席位,其自身成熟发达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以及不可小觑的国际影响力都让其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是中欧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互动上不如中美与中俄,习近平认为“中欧关系发展空间还很大,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第002版。中欧之间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了解,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的讲话中,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即从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建设和平稳定之桥,把中欧两大力量连接起来。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是双方的共识。我们要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关键性作用。中国愿意同欧盟一道……促进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其次是“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把中欧两大市场连接起来。还要积极探讨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第三是“建设改革进步之桥,把中欧两大改革进程连接起来。双方要加强在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区域发展、农村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话合作,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最后是“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第002版。
(四) “着眼大局,把握方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中日关系作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难点,需要重点关注。中国和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又互为邻国,两国关系向着健康方向发展,不仅将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两国自身安全和稳定,也有利于整个亚太地区安全与和平。然而,中日关系的建设一直伴随着曲折和波动。近年来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且其国内右翼势力不断挑衅,在历史问题上一再反复,这都对中日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如何处理与日本的关系,习近平指出,中国政府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有变化,两国间四个政治文件
这四个政治文件是指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已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分别是1972年恢复邦交时发表的《中日两国关于恢复邦交正常化的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关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应坚持遵守。要保持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着眼大局,把握方向,及时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敏感问题。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日方应正视历史和现实,同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磋商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方应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正确处理历史问题。
任仲文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第357-358页。
(五) “新起点,新愿景,新动力”——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共赢关系
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大国的代表,在国际社会上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积极同其他金砖国家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是超越传统地缘战略思维,以全球视野进行跨地区战略整合的创新之举。
习近平在2014年7月15日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说道:“对大国关系,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对金砖国家合作,我们尤为珍视,列为外交优先领域,坚持同金砖国家做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习近平:《新起点 新愿景 新动力》,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第002版。可见,发展同金砖国家关系是我国外交策略的重点。
习近平在谈到在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时认为,经济合作是重点,同时也注重发挥金砖国家跨地区影响力,构建更加和谐、公正、有序的世界。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提高道义感召力。金砖国家主持公道、弘扬正义,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美好世界,是国际关系中的正能量。我们应该放大这种正能量,在国际事务中共同提出方案,伸张正义,践行平等……只要金砖国家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同心,金砖合作、南南合作和人类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新起点 新愿景 新动力》,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7日,第002版。
三、 地区安全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
中国作为一个蒸蒸日上的亚洲大国,我们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作为保障。因而整个亚洲的安全与稳定同我们息息相关。虽然拉丁美洲与非洲在空间距离上离我们较远,从地缘政治角度,这两个地区于我们的重要性稍逊亚洲。然而,在当今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安全与稳定同样与我们密切相关。
习近平就地区安全问题在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作了详细完整的阐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虽然这一安全观的首次提出是就亚洲安全问题,但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绝不仅限于亚洲安全问题。在2014年6月28日,习近平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道:“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我们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29日,第002版。同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到:“我们应该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8日,第003版。因而,习近平所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是应对地区安全事务的全新理念,是尊重和保障国家安全、地区安全的重要创想。
(一)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亚洲安全
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始于亚洲、依托亚洲,一个安全、稳定的亚洲是中国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中国也是维护亚洲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在2013年4月7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时,发表了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说道:“亚洲稳定需要共同呵护、破解难题。亚洲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都有所表现,实现本地区长治久安需要地区国家增强互信、携手努力。”
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载《人民日报》,2014年4月8日,第001版。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提出了“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倡议国际社会“同心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在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的演讲中,再次提到“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4日,第002版。因而,“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以视为习近平就如何应对地区安全问题形成的初步构想。
在2014年5月21日召开的亚信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完整阐述了其“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首先,所谓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这种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其次,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要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第三,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最后,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要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4年10月4日,第002版。
(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拉安全
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迅速发展,特别自习近平就任以来,先后两次出访拉美,并开展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会议等高层互动,努力构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在2014年7月17日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上,习近平发表了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通过这次会晤,共同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
习近平:《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9日,第002版。在中拉关系新格局中,对于如何维护中国和拉丁美洲以及全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习近平作出了如下阐述:“坚持国际协作,维护共同权益。中拉在全球事务中加强协调配合,对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意同拉方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框架内,围绕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议题和热点问题加强沟通和协作,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愿意同拉方就亚太和拉美事务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为两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载《人民日报》,2014年7月19日,第002版。
在2015年1月8日至9日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三个文件。其中《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的第一条内容就是“政治和安全”,对中拉今后五年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开展合作作出了说明,其中第六和第七点着重强调了中拉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六、在预防、打击和惩治偷运移民和贩卖人口,特别是贩卖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以及保护此类犯罪的受害者方面加强合作,包括保护受害者国际及公认的人权。七、加强网络治理和网络安全对话与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维护国际法原则,建立多边、多利益攸关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1/09/c_1113944648.htm,访问日期:2015年4月11日。
可见,实现并维护中拉安全,要以双边合作为主、国际组织框架内合作为辅,积极沟通、相互配合,就全球重点、热点问题加强协作,共同促进地区和平与繁荣。
(三) “真、实、亲、诚”——中非安全
中国和非洲都曾经历过反帝反殖斗争,经历过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并都在努力发展振兴。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将中国和非洲紧密相连。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中非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积极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正是因为双方的合作已取得良好成果,且前景光明,因而要维护好中国和洲的安全,只有双方都处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合作才能续存。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了关于中非关系的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说道:“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
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第002版。习近平在阐述中非关系时,用了“真”“实”“亲”“诚”四个字。其中“真”是中国对待非洲的态度。“我们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将继续同非方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继续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自主解决本地区问题的努力,为促进非洲和平与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26日,第002版。
发展对非关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中国和非洲的安全对于巩固双方的发展成果、促进中非关系不断深化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强.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与前景[J].前线,2014(5):14-16.
[2] 薛福岐.从亚信峰会看习近平亚洲安全观[J].人民论坛,2014(16):28-30.
[3] 何兰.“亚洲新安全观”的渊源、理念及其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50-53.
[4] 余潇枫主编.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6] 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7] 赵远良,主父笑飞主编.非传统安全与中国外交新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 胡洪彬.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安全问题研究进展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的补充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4(5).
(责任编辑:崔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