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证研究
2016-01-11李华
李华
摘 要 为全面考察新版会计准则中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施效果,本文在厘清研发支出资本化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7-2013年中国A股市场机械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亏损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盈利企业;当盈利企业创新投资的资金来源为负债时,研发投资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企业规模不同,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其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中小规模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将对其当期盈利水平产生正向影响,而大规模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将对其当期盈利水平产生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为未来中国会计政策的调整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启示。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研发支出资本化 企业绩效 机械制造业
一、 引 言
企业作为实现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实施单位,在其创新发展过程中政府在会计政策等层面给予支持显然是不可或缺的,如何营造好的会计政策环境是企业能否通过企业创新发展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以往中国传统会计准则中企业研发支出作为当期费用化处理,提升了企业当期成本,不利于企业当期经营绩效的提升,导致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被低估、资产信息不实等问题,无法反映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驱动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研发创新的实施。对于广泛存在的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亏损企业而言,研发支出费用化导致其无力承担巨额研发支出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冲击,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创新投资的积极性。为积极应对这一问题,2006年会计准则主管部门颁布的新版会计准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一致做法,通过设置“开发支出”账户,将符合标准的公司研发支出资产化处理,意图通过对公司研发支出的分期摊销,降低公司当期费用,提升公司当期绩效,从而提高公司创新投资的积极性。
尽管理论上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可以改善公司绩效,提高创新投资的积极性,但实际实施效果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的检验论证,并且企业自身情况的不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施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本文立足于优化会计政策,服务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意图为中国政府如何优化会计政策,促进创新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节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样本选择、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会计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企业财务行为,显著影响国家宏观经济
张先治、于悦:《会计准则变革、企业财务行为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效应和循环机理》,载《会计研究》2013年第10期,第3-12页。。2006年颁布的中国新版会计准则,寄希望通过设置“开发支出”账户实现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而改善研发企业财务状况,提升企业绩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通过会计政策的变革支持技术创新的决心。本文对研发支出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从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争议以及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三个视角对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全面解析。
(一) 研发支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研发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生产率,有助于企业超额利润的获取
K. Phillips and J. Wrase, “Is Schumpeterian ‘creative destruction a plausible source of endogenous real business cycle shock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 and Control, No.13, 2006, pp.1885-1913.,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研发支出的收益主要源于研发活动创造的具有价值的、难以替代和模仿的差异化资源。随着企业研发投资强度的提升其对主营业务利润率
李诗田、邱伟年:《政治关联、制度环境与企业研发支出》,载《科研管理》,2015年第4期,第56-64页。、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值
徐欣、唐清泉:《R&D活动、创新专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载《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第8期,第20-30页。和股票超额回报率
程小可、孙健、姚立杰:《科技开发支出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载《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第141-150页。等企业绩效指标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而这一影响也有着显著的行业差异。已有研究显示,电子行业、高科技行业
崔松虎、金福子:《R&D投资对企业效益的实证分析——以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为例》,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第36-61页。的研发支出投资对公司业绩的正向影响尤为显著
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载《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0期,第120-124页。,并且公司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其研发投资的回报率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C. Catherine Chiang, “Return on R&D investment across high-tech products life cycle,” Journal o 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No.3, 2006, pp.260- 264.。此外,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研发支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渐降低。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企业研发创新等投资存在固有风险,因而研发投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现有实证研究也表明研发投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并不稳定。并且,企业研发投资的绩效也存在规模差异,中小企业的研发支出往往不能显著促进未来绩效提升。此外,从研发投资的影响时效上来看,研发支出对企业未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但也往往不利于企业当期绩效的提升。
当前,我国存在科研制度不完善,研发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和培育企业研发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已有研究表明,虽然研发投资对整体经济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非一直为正向。因而,如何促使企业正确实施研发投资,从而获得未来竞争优势和超额收益,避免因盲目研发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从会计政策层面将承受能力不高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分期合理摊销,有可能降低企业研发压力。当然,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根据进一步的检验予以证实。
(二) 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争议
企业研发支出应该进行资本化处理还是费用化处理一直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支持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的学者认为,将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处理,既可以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又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创新投资与当期收益不相匹配的问题。虽然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企业管理中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研发支出资本化弹性较大的特点很可能被用于进行盈余管理,而基于意大利公司样本的研究已经表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特点被用于平滑公司盈余的现象十分普遍
Baruch Lev, Theodore Sougiannis, “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No.2, 1996, pp.107-138.。中国的实际也显示,2006年中国新版会计准则中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但没有明确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限,这也为盈余管理留下了较大空间
叶建芳、刘大禄:《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上司公司会计报表案例分析(6)从大族激光公司看研发支出的处理》,载《财政监督》,2008年第18期,第67-68页。。
支持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的学者认为,由于研发投资高风险性的特点,研发支出与未来收益存在显著关系的观点并不可靠。正基于此,为有效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1974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选择将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基于200多家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分析也表明,公司研发活动中产品的技术可行性难以确定,公司的大多数无形资产并不能上市交易,也不存在可靠的未来收益,因而研发支出费用化更为合理。
可以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各有其优缺点,研发支出资本化在提升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方面有着显著优势,而研发支出费用化则更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实现节省税收的目的。为更全面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后文中将尝试探讨不同情况下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从战略角度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中的适度盈余管理问题做出价值判断。
(三) 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世界各国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例如美国、德国;研发支出全部资本化,例如荷兰、瑞士和巴西;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例如英国、日本、法国、中国以及IAS
潘飞、童卫华、杨慧辉:《我国研发支出的成本化研究》,载《财经研究》,2004年第4期,第77-87页。。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基于自身实际所设定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以某种会计处理方法作为基本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往往设定了一些例外情形。例如:虽然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当期研发费用应全部费用化处理,但其对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研发费用做了例外规定,一旦技术可行性得到确认,就将其确认为资产
王晓燕:《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载《现代会计》,2009年第3期,第43-47页。。1974年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也对认可了此类例外规定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对于小规模、高科技公司而言,单一的费用化处理方法会导致其研发支出减少,不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关瑞娣:《研究开发支出会计:美国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载《财会通讯》,2009年第9期,第57-59页。。日本也意识到了此类问题的存在,在将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的同时,实务中采用了较为稳健的直接冲销法进行处理。就目前中国的实际而言,考虑到创新战略的实施背景以及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
李喆:《研发支出费用化还是资本化》,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第5期,第18-19页。。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创新投资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和竞争优势的获得,但是这一过程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的研发初期,研发项目获得成功的几率不足1.25%。美国专利数据也表明,前10项专利占全部专利价值的80%以上,多数研发获得的专利价值往往不高,这些情况都导致企业创新投资极具风险。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此类企业往往寄希望通过研发新产品来重新获得市场,而此时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将导致这些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相较于盈利企业,亏损企业更迫切需要通过可行的会计处理改善企业业绩,显然,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将为此类企业赢得喘息之机。一般来说,当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时,其有能力通过借入大量外债进行创新投资,但负债比例过高也会使企业背负过重的财务负担和偿债压力,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提升,而通过负债进行研发,经营者将研发风险部分转移给了债权人的同时,债权人也必然要求更高的回报,这也将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此类企业也因此需要控制负债比率和研发支出资本化强度。与之相反,由于亏损企业筹资能力较弱,负债率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交叉影响反而较弱。当然,这里并不能排除部分企业利用开发中产品技术可行性测试的准确性难以确定的特点进行盈余管理,但是,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研发项目的定期可行性测试可以有效降低盈余管理的空间。据此,我们得出以下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