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的“非传统” 教法

2018-10-15胡长青臧春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非传统戏曲音乐

胡长青 臧春民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教学应该提倡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感悟其非凡魅力,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一些较为特殊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音乐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课堂上渗入音乐,能发掘学生兴奋点,促使其思维活跃,反应敏捷,音乐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理解课文、体味意境。

1.乐曲伴读。白居易长诗《琵琶行》的背诵总让学生叫苦不迭,笔者尝试着在分析诗歌的同时配以古琵琶曲《西江月》,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吟唱音乐配制的诗句,两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趣十足,诗歌的大致内容已刻进脑子,有位学生说:“有音乐,我觉得课堂上充满了浪漫的氛围,让我特别专注。”再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让学生听《梁山伯与祝英台》:“碧草青青花盛开……“在优美的音乐曲中学生会由梁祝的爱情故事联想到焦刘的“化鸟”……

2.自编自唱。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古代戏曲单元,选收了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孔尚任《桃花扇》等优秀的古典戏剧片段,这些文段语词优美、意境悠远,遗憾的是古代没有录音设备,现在我们很难再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唱腔,加上学生们平常很少接触戏曲,在人物唱词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也很难体会戏曲艺术独特的韵味。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诵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悟重新为唱词谱曲并演唱,演唱之后教师或其他同学适当点评,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最到位谱曲奖”、“最佳演唱奖”等来鼓励学生。这种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验,一方面是语文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平素积累的音乐修养。可以说,在语文教育中适当渗入审美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是用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心重新诠释了经典的戏曲意韵。

3.配曲结课。优秀的结课不仅能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达到“课已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音乐结课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学习《我与地坛》时,随着课的深入,学生们逐渐被史铁生厚重豁达的人生品格和母亲坚强隐忍的爱子之情所感染,临近下课,播放满文军的《懂你》结课,课文与音乐,文情与乐境水乳交融,下课铃响起,几位同学还流着眼泪,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二、朗读

“书读百篇,其义自见”,这里的“读”是一种“朗读”、“美味”,它要求朗读者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入自己的热情,准确生动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激起或爱或憎的强烈情感。正如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三、角色扮演

高中语文第四册入选了《雷雨》《茶馆》等现当代戏剧,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如果光靠音乐、朗读、教师讲解等恐怕不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可以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让学生来“演”。学生将课本当做戏剧剧本,自行分配角色,简单布置道具,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无论是扮演教材中的角色、理想中的角色,还是扮演童话角色,都顺应了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这里有审美的、道德的、艺术的活动,也有理智的、科学的活动。角色转换产生的新异感激起热烈的情绪,学生在角色意识的趋动下,全面地活动起来,甚至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训练等一系列良好的學习品质、学习习惯都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大系统,课堂教学艺术是这个大系统里一个举足轻重的支系统,探究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语文教学品味,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非传统戏曲音乐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新传播时代,当传统遇到“非传统”
春到
传统戏曲
大数据实践客体的非传统分析
论在杭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的风险防控策略建构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