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效果评估分析
2016-01-11杨云花
杨云花
【摘要】 目的 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和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治疗), 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葛根素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钴胺组(P<0.05), 葛根素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液流变学均较甲钴胺组有明显的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19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体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高血糖, 会导致各种组织, 如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1]。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在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 腱反射的减退以及血管的运动症状,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2]。本院就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用药效果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和甲钴胺组, 各40例。葛根素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4.36±6.37)岁, 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8.24±2.67)年;甲钴胺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4.08±7.47)岁, 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8.10±2.73)年。所有患者均有双下肢麻木、烧灼样、针刺样或者刀割样疼痛, 肌肉萎缩, 腱反射减退, 经肌电图检查, 患者的腓神经及正中神经存在传导障碍。非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 常规应用降糖药物, 并保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同时给予患者100 mg的维生素B1、100 mg的维生素B6, 肌内注射, 1次/d。
1. 2. 1 葛根素组 葛根素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 将500 mg的葛根素注射液溶于25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用药2个月。
1. 2. 2 甲钴胺组 甲钴胺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500 μg甲钴胺, 口服, 3次/d, 连续用药2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 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双下肢麻木、烧灼样、针刺样或者刀割样疼痛基本消失, 经肌电图检查, 腓神经及正中神经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双下肢麻木、烧灼样、针刺样或者刀割样疼痛明显改善, 经肌电图检查, 腓神经及正中神经基本趋于正常。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或者恶化, 肌电图检查, 腓神经及正中神经存在传导障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葛根素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00%(36/40);甲钴胺组患者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 总有效率为57.50%(23/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 葛根素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1.35±1.25)、(7.23±0.31)mmol/L, 甲钴胺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36±1.45)、(8.96±0.27)mmol/L;
葛根素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04±1.26)、(7.32± 0.16)%, 甲钴胺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39±1.22)、(6.86±0.81)%;葛根素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粘度分别为(13.25±1.87)、(9.32± 1.03)mpa·s, 甲钴胺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3.64±1.18)、(10.37± 1.46)mpa·s。治疗后, 葛根素组的空腹血糖(11.35±1.25)mmol/L在葛根素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粘度均有明显下降, 且明显低于甲钴胺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随之增多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早期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 会累及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 感觉障碍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下肢关节病和溃疡, 并伴有烧灼、钻凿、刺样的疼痛, 周围神经病变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肌肉萎缩[3]。临床常规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
葛根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葛根素, 是从葛根中提取出的黄酮苷,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 为血管扩张药。葛根素中黄酮化合物等物质有舒张平滑肌的作用, 还能降低血压, 同时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使神经的传导速度加快[4]。
甲钴胺是内源性的辅酶B12, 可以促进人体内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的形成, 主要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葛根素组患者除空腹血糖外, 各项指标均优于甲钴胺组患者, 说明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益民.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147.
[2] 朱建国.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观察.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z1):232-233.
[3] 李金臣.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6):272.
[4] 杨庆玲, 李景国.葛根素注射液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3):305-306.
[收稿日期: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