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儿科病房感染中的应用

2016-01-11谭琼,张鸿

西部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预见性护理儿科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儿科病房感染中的应用

谭琼张鸿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儿科病房内感染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将1455例患儿按其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724例,观察组73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科医院感染的常见诱因和部位,采取一系列预见性护理干预,出院时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3%(χ2=7.78,P<0.01)。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8.56%;其次是消化道和泌尿道,分别为29.73%、16.22%;呼吸道感染77.78%发生于冬春季节,患儿均与呼吸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消化道感染70.00%发生于夏秋季节,且均有不洁进食进饮史;泌尿道感染80.00%为农村籍幼女;口腔感染者均无早晚刷牙习惯。结论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道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 医院感染; 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72【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 2014-12-25; 编辑: 张文秀)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pplied in pediatric ward infectionTAN Qiong,ZHANG Hong

(DepartmentofPediatric,TheSecondClinicalMedicalCollege·NanchongCentralHospital,Nanchong637000,Sichua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nursing strategy to prevent infection in pediatric wards. Methods1455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ir hospitalization time sequence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724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7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carried out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common cause and location for Pediatric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takes a series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The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3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73%) (χ2=7.78, P<0.01). There were 48.56% infections at respiratory tract, 29.73% infections at digestive tracts and 16.22% infections at urinary tracts. There were 77.78%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70%igestive tract infection occurred summer and autumn. ConclusionThe main parts of infection of pediatric hospital are respiratory tract,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urinary tract, etc..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Key words】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1]。医院感染与医疗活动密不可分,是医院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医院感染不仅会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还会增大社会发生不稳定性事件的风险[3]。儿科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病区,一但发生院内感染,不但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4]。我们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455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31例和对照组724例。对照组中男 419例,女305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7.4±2.81)岁;住院时间平均(12.7±4.98)d。观察组中男 423例,女308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7.3±2.83)岁;住院时间平均(12.9±4.97)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1.2.1儿科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科室既往经验,对引发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引发儿科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与高发部位,潜在危害因素包括[5,6]:环境及空气原因、患儿陪人对医院感染缺乏防范意识、医护人员对重视不够、患儿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等。感染的部位常见有[7,8]:呼吸道、消化道、口腔、泌尿、皮肤等。

1.2.2针对危害因素和常见的感染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①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院内感染教育、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护理人员加强自我行为管控,严格规范操作,如严格执行口罩佩戴,及时清洁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不在病室内咳嗽、吐痰,有身体不适及时调换工作等;定期开展手部检测,医护人员手表面细菌总数≤10CFU/cm2为达标。②开设陪护大讲堂,定期对陪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宣传、讲解,让陪护人员熟悉了解相关预防策略、方法,并落实于行动;监督和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个人卫生;限制探视和陪护人员数量;要求陪护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严禁病室内大声喧哗、咳嗽、吐痰;在天气变化时提示陪护人员适时增减患儿的衣物;根据患儿的病情分类指导饮食;陪护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时,劝其离开病室;对有感染的患儿及时采取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对大便等传染性排泄物进行消毒清理等);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的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要进行消毒后再焚毁。③对患儿进行分类安置,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 同类感染患者集中安置, 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如:肠道感染患儿尽量不与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同室安置[9];严禁有传染性的患儿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对病室进行定期消毒、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定期对病房及治疗室进行微生物学检测,使空气细菌总数 ≤500CFU/m3;对患者的物品摆放进行统一规划,并随时巡查,对影响环境卫生的物品进行及时清理;病室内生活垃圾随时清理。④强化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严格落实巡视、检查制度,及时发现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如有无皮肤破损、臀红、口腔感染和哺乳方式不当、卫生习惯不好、家长健康状况不良、污物处置不当等问题,对潜在风险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做到程序不简化,频次不删减,质量要到位;加强对营养不良、基础疾病复杂、病情危重、住院时间超过10天等特殊患儿的重点监管。⑤严格抗生素的使用征,根据药敏实验科学选择抗生素。⑥建立、强化监督检查。科室院内感染质量控制小组,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定,通过现场观摩、随时抽查、征询患者等方式,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评估,每月将科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与整改。

1.3效果评估参照卫生部 2001 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标准,对患儿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观察组731例患儿并发医院感染者10例,感染率1.37%,而对照组724例住院患儿中并发医院感染者27例,感染率 3.73%。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78,P<0.01)。

2.2医院感染部位1455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者共37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 48.56%,其次是消化道和泌尿道,分别为29.73%和16.22%, 见表1。

表11455例患儿医院感染部位与感染率及构成比[n(×10-2)]

Table 1145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he infection and infection site constitutes

感染部位n感染率构成比呼吸道181.2448.65胃肠道110.7629.73泌尿道60.4116.22口腔 30.218.11皮肤 10.072.70合计 372.56100

2.2医院感染相关因素18例呼吸道感染者中14例(77.78%)发生于冬春季节,18例(100%)患者均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有过密切接触;11例消化道感染者中8例72.73%发生于夏秋季节,11例(100%)均有不洁进食、进饮史;6例泌尿道感染者中5例(83.33%)为农村籍幼女;3例口腔感染者均无早晚刷牙习惯。

3讨论

医院作为抵抗力较低人群和病原微生物较多的场所,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救治护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各种病菌进行传播[10],刘桂兰[11]报道,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为2.73%。本组资料显示,对照组患儿医院感染率为3.45%,与黄晓岭等[12]报道相近,但明显高于医院感染平均水平[11]。儿科患者由于受到自身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机体防御功能相对较差,年龄小,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医护人员重视不够、相关防护措施落实不力等诸多因素影响[13,14],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性较其他病室大为增加。预防和控制儿科医院感染应该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统计结果显示,在今后护理实践中要重点围绕呼吸、消化、泌尿三大系统开展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促使儿科患者医院感染率的整体下降。我们在儿科院内感染的防控中要根据不同感染的发病特点,进行科学防控,如冬春季气温低,呼吸道疾病高发,室内环境封闭性高,此时要加强室内环境的改善,控制人流量,做好患儿的呼吸道防护;夏秋季以防消化道感染为主,正确指导患儿进食、进饮;对于女性患儿特殊的生理结构特点,要做好个人卫生指导;对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患儿,要将其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作为一项护理重点。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体会到,针对不同院内感染疾病的发病特点和不同患儿的人群特征、习惯,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不仅可以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而且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院内感染的防控质量。

本组资料表明,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科室对儿科医院感染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深入调研,明确了儿科医院感染的高危诱因和高发部位,制定的防控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5]。②我们通过改善环境、对身体不适的陪人劝退、对身体不适的护理人员及时调岗、规范操作、严把进饮关等措施,从医院感染的源头上进行了治理。③按照病种不同分类安置,重点患儿采取了适当隔离,对易感患儿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戴口罩、较少患儿之间接触、对女性患儿泌尿系统护理、指导农村患儿口腔清洁),及时切断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总之,科室通过围绕保护易感人群、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三个环节,开展了一系列预防干预措施,将引发医院感染的各种潜在风险降到了最低,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论

儿科院内感染影响因素较多,危害较大。但可防、可控。只要对其认识到位,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各项医疗护理规范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熊艳君.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0,25(1):77-78.

[2]任旭,李燕.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249-250.

[3]车莹,王卫.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21(20):4296-4298.

[4]康雪梅.护理干预对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1):106-107.

[5]黄妍,兰晓云,韩丽萍.医院感染在儿科的隐患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1):241-242.

[6]艾素梅,陈艳.小儿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监测及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17):4412-4415.

[7]麦热木尼沙·吾麦尔.试论儿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66-167.

[8]李卫华,许惠.医院感染的部位及常见致病菌[J].西部医学,2009,21(4):616-617.

[9]魏伟玲,吴玉琴,何玉娟.预防医院儿科病房感染的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83-83.

[10] 刘威,宋丽娜.医院感染与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122-124.

[11] 杨超群,唐春莲,毛晓清.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2):2466-2468.

[12] 黄晓岭,郑玉婷,张晓香.儿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295-5296.

[13] 刘桂兰,田元富,杨武萍.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J].北方医学,2014,11(1):159-160.

[14] 吴彤.浅谈儿科患者院内感染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130-131.

[15] 马金凤.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15(20):123-124.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预见性护理儿科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