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培肥营养土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2016-01-10黄钻华周新秀伏红伟王永超黄年生

北方水稻 2016年1期
关键词:叶面积大田秧苗

黄钻华,沈 静,周新秀,伏红伟,王永超,黄年生

(1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 224002;2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7)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秧田、群体调节能力强、产量效益高等优势,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1]。近年来,江苏省机插秧的推广应用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其沿海地区盐城市亭湖区通过大力发展水稻集中育供秧,进一步加快了机插秧的推广普及。全区自2008年开始开展集中育供秧工作以来,专业合作社由1家发展到30多家,其中育秧秧池面积超过3.33 hm2的有8家,最大育秧面积达7.33 hm2,供秧机插面积近万亩,发展势头强劲。但在集中育秧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营养土培肥质量参差不齐,青枯死苗、红黄苗时有发生,秧苗整齐度差、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3],从而影响到苗情基础和最终产量。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筛选出适合本地大面积集中育秧秧土,进行了不同培肥营养土比较试验,为机插育苗生产提供便利可行的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本试验于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股园村稻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土壤为砂壤土,pH中性,肥力中等。

供试品种为淮稻5号。壮秧剂采用“育苗伴侣”(江苏里下河农科所研制,江都壮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育苗基质(江苏淮安柴米河有限公司生产);常规壮秧肥(N-P-K含量为25%)。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个处理:常规培肥T1;常规培肥+基质覆盖T2;壮秧剂培肥T3。机插秧软盘统一规格为58 cm×28 cm,播种量为干种120 g/盘。培肥方法:T1处理用常规壮秧肥30 g/盘,T2处理培肥方法同T1,T3处理用育苗伴侣24 g/盘,均与备好的干细土拌匀装盘。T1、T3装土3.0 kg/盘,T2处理装盘预留0.8 cm厚度覆盖基质。5月29日播种,各处理分别播25盘,6月17日机插,机插规格 30 cm×12 cm,大田小区面积 66.7 m2,重复2次,随机区组排列。

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1.3.1 出苗率、成秧率 播种后考查各处理出苗率、成秧率。在秧苗1叶1心时分别切取8 cm×8 cm 秧苗一块,装入沙袋,用水洗净后考查[4]。

1.3.2 秧苗素质 6月 16日(秧龄 18 d)观察秧苗形态,包括叶色、叶龄,测量苗高、茎粗,数出根系数量。另取整块秧盘2个,一端固定,另一端用长28 cm、宽4 cm木条上下固定后,用弹簧秤钩拉,秧块断裂时的拉力即为盘结力度[5]。

1.3.3 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 水稻关键生育阶段,在各处理小区定点考察10株苗茎蘖数,同时取5穴通过测量折算出各处理叶面积指数。

1.3.4 产量及穗粒结构 成熟期每小区取5株进行考苗,其余全部单独收获称重,最后折算成标准水分的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出苗、成秧的影响

壮秧剂培肥的秧苗出苗整齐,其出苗率、成秧率分别为91.1%、87.5%,显著高于常规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处理,且青枯死苗率仅为2.1%,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说明壮秧剂培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死苗发生,提高秧苗整齐度。同时,壮秧剂培肥未出现黄(白)苗,常规培肥+基质覆盖的黄(白)苗率也低于常规培肥,说明适当健全土壤营养组分,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育,降低黄(白)苗发生比例(表1)。

2.2 对秧苗综合素质的影响

据田间考察,T3处理秧苗综合素质最优,T2处理略好于T1处理。秧龄18 d时T3处理苗高比 T1处理矮 4.3%,而 T2处理比 T1处理高1.8%,说明壮秧剂具有一定的矮化效应。3个处理叶龄相仿,T3处理叶色稍深。T3处理秧苗茎基粗、总根数和盘结力度分别比T1处理增加14.2%、10.5%和 10.2%;T2 处理秧苗茎基粗、总根数和盘结力度分别比 T1处理高 4.8%、2.9%、2.0%,说明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和壮秧剂培肥可以培育壮苗,且壮秧剂对根系生长,增强盘结力效果明显(表2)。

2.3 对茎蘖动态的影响

从图1可知,T2、T3处理的总茎蘖数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孕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比T1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生育时期茎蘖数高低排序为T3>T2>T1。说明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和壮秧剂培肥的秧苗移栽大田后,缓苗期短,植株健壮,返青分蘖发苗快,尤其是壮秧剂培肥处理最终茎蘖数明显高于常规培肥处理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处理,说明通过壮秧剂培肥、常规培肥+基质覆盖等方法培育出的秧苗素质高、生长快,更能符合机插秧作业以及大田群体调节要求。

表1 各处理秧苗出苗、成苗效果比较

表2 各处理秧苗综合素质比较(秧龄18 d)

2.4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从图2可知,叶面积指数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孕穗期时达到最高值。在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以T3处理最高,其次为T2、T1处理。说明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对秧苗移栽大田后的群体质量也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2.5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T3处理产量最高,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较T1处理增加5%、4%,T2处理产量居其次,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较T1处理增加1.0%、0.9%。产量的提高源于 667 m2穗数的增加,T2、T3处理有效穗数分别比T1处理增加1.5%、3.9%。说明使用壮秧剂培育壮苗机插,能够提高群体调节能力,协调穗粒结构,最终比较容易获得高产。

表3 各处理机插秧产量及构成因素

3 小结与讨论

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机插农机与农艺配套的关键,开展基质、育秧专用产品的育秧效果研究,是完善育秧配套技术,提高栽插质量,解决制约机插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措施[6]。本试验可以看出,与常规培肥相比,壮秧剂培肥和常规培肥+基质覆盖的秧苗出苗好,盘结力度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移栽大田后,植伤相对轻,分蘖起步快,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高,667 m2穗数多,最终分别增产5%、1%。当前壮秧剂、育秧基质等产品是培肥秧土的可靠载体和推广主体[7],大面积生产在对秧土适当培肥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基质覆盖或加入壮秧剂的培肥方法,也可两者结合使用,来提高苗床有机质、微量元素及调节剂等含量,从而改善土壤供肥补水能力和秧苗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出长势健壮的适龄秧苗。

[1]薛艳凤,张飞,高晋宇,等.江苏水稻机插秧推广的新现象新趋势[J].江苏农机化,2015(4):13-15.

[2]颜士敏.江苏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与技术对策[J].中国稻米,2014,20(3):48-49,53.

[3]黄年生,张小祥,李育红,等.育苗伴侣壮秧肥在水稻机插秧上的应用效应研究 [J].江苏农业科学,2009(5):92-93.

[4]瞿廷广,许鸿鸽,沈志坚,等.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的影响[J].农业装备技术,2003,29(2):25-26.

[5]于林惠,丁艳峰,薛艳凤,等.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73-78.

[6]杨洪建,颜士敏,李杰,等.水稻机插秧田间育秧秧苗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3):73-78.

[7]缪斌,何永红.不同秧土对水稻盘育秧苗素质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2(10):27.

猜你喜欢

叶面积大田秧苗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农民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插秧
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