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消费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

2016-01-09王潇男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群体消费大学生

青年消费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

王潇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100089)

[摘要]在国内需求当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启动内需的实质是要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以消费结构的提高带动投资需求的提高.在整个居民消费当中,青年消费扮演着即特殊又重要的角色,其特殊性体现在青年消费不够理性、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偏好具有情绪性和示范效应等.其重要性体现为青年消费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引擎作用,青年消费偏好对其他社会成员消费行为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消费需求;青年消费;消费结构;示范效应[收稿日期]2015-08-10

[作者简介]王潇男(1989-),男,山东枣庄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共同构成一国之内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常用的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呈下行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的负债型消费模式,中国的产业结构失衡与产能过剩显得格外突出,当前国内需求不振、外向型企业大量倒闭,为扩大内需,政府出面进行大规模投资,到2010年底,国家相继投资4万亿来扩大内需.但内需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启动,而且还引发了物价、地价、房价上涨等经济失衡,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当一国的经济发展到买方市场阶段时,简单的大幅增加投资额并不能带动消费需求的相应增加,消费需求的增加偏离投资需求的增加,消费需求围绕着供求关系和收入水平的起伏而涨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更多的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由此可见,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许多国家的实践也证明如此.美国在1989-1996年间,总消费贡献率为84.4%,日本在1987-1995年间的数据为62.2%,英国在1985-1995年间的数据为89.7%,相比中国在1990-1998年间的数据仅为52.3%.(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世界发达经济体均是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作用,它们都有着强大的内部市场与完善协调的国民经济结构.中国长期以来存在重出口、轻内需的倾向,导致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以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最需要的,关系到今后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表1 中、美、日、英各国需求要素对GDP增长贡献率比较(%) [1]

1当前我国青年消费的特点

1.116~24岁青年群体的消费特点

这部分青年群体多为在校学生,其中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导,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可以作为这部分青年群体的消费特点,下文的消费特点分析以大学生作为代表.其消费有如下特点:

1.1.1消费行为非理性化,追求时尚个性

首先,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化某一程度上是由青年群体过于追求时尚与个性造成的,尤其是大学生在消费中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树立自我品牌意识.他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只注重商品的外观、包装、个性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某种商品能给他们带来情感或虚荣上的满足,他们就乐意消费.所以,大学生群体往往消费一些根本不需要或用处很少的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次,消费非理性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消费的无计划性,许多学生采用跨期消费的办法,这个月的钱不够花就把下个月的生活费提前花掉,甚至还要向其他人借钱,结果到了下个月还得再借,如此循环,越借越多,越花越多.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有计划性的人数很少,仅占10.2%,而5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计划性不强,更有9.6%的大学生消费无计划性.

1.1.2消费结构多元化,但层次上不合理

一次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和基本生活、学习支出(45.99%)相比,通讯、娱乐支出所占比例过大,达到了39.79%,这说明现在的学生相当看中文体娱乐、旅游、交际、上网通讯等等,以至于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而在技能或考证资格方面的支出过少,仅占8.17%,其实这些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追求的东西,而多数学生在这些有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事情上不舍得投入,却把多数钱投到了数码产品、交际娱乐上,追求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高档时装、看似成熟的交际圈,这样的消费结构在层次上是不合理的.(见表2)

表2 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

1.1.3消费偏好具有情绪性和示范效应

对于对大学生来讲,他们的消费偏好具有一定的情绪性,偏好哪些商品,往往会不顾一切的购买.我们时常看到大学生会购买能使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商品,只要这种商品能给他们带来情感上的满足,他们就乐意消费.作为社会的时尚一族,大学生拥有着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消费行为会引起许多社会人士的模仿与关注,他们正通过各种途径对该产品进行隐性的宣传与推广,具有示范效应.

1.225~35岁青年群体的消费特点

25~35岁青年群体与16~24岁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群体不同,这一青年群体多为刚踏上社会工作不久的人,有收入来源但是收入的积蓄不多,但又不得不面临生活中种种现实问题,比如结婚,生孩子,高房价,高油价等等,他们的消费特点是:

1.2.1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化

该部分青年群体的花销多以其工作收入为主,花自己挣来的钱他们的消费观与学生时代相比有较大的理性,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更多的考虑该商品的实用性与使用价值.尤其是很多青年人面临着结婚成家等现实问题,增加储蓄买车买房是多数青年人的观点;还有一部分青年人已经结婚,有了孩子和家庭,他们相对更加成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让他们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化.

1.2.2日常生活消费高档化,奢侈品消费增多

随着收入的增多,该青年群体拥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并且他们对此拥有着绝对的支配权,所以他们可以进行一些高档的消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而青年人爱时尚、追求名牌的特点又促使他们消费一些奢侈性商品,比如:劳力士的手表、LV/Dior的皮包、香奈儿的香水及化妆品等等.这些商品很显然不是生活所必需,而是出于对时尚和高端的追求而进行的消费.

2青年消费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引擎

青年群体的消费特点决定了青年消费对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引擎作用,笔者认为青年消费的引擎作用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青年群体的消费量对于全社会居民消费量的推动作用;二是青年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其他社会成员消费行为的引领作用.

2.1青年群体的消费量对于居民消费量的推动作用

笔者对本文所研究的16~35岁青年群体的年消费量进行了估算,分别估算了2008~2012年间青年群体的年消费总量.在估算过程中将该青年群体的消费简化为两大块:一是饮食、服装、医疗、交通、通讯、娱乐等维持正常生活的开销,保守估算此数据可以用大学生平均年消费额代替;二是住房投资即用来购买商品房的支出,25~35岁的群体是整个青年群体当中购买商品房的主力军,其购买支出可以从每年的住宅商品房销售额中估算而得,由此可得表3.从表3可以看出,2008~2012年间,青年群体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由3.53万亿增加到6.90万亿,这其中2010年和2011年的增幅较大,分别增加1.01万亿和1.10万亿;居民消费量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8年的11.17万亿增加到2012年的19.04万亿,其中2011年和2012年增幅较大,分别增加2.82万亿和2.14万亿,这客观反映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刺激政策,到2010年国家共投资4万亿人民币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所以2010~2012年间,青年消费和居民消费增幅较大,青年消费的增加推动着整个居民消费的增长.最重要的一点,青年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较大,08年时就达到了31.60%,2011年达到了36.21%%,2012年达到了36.24%,这说明如今青年消费在整个居民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所占比例还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升了4.64个百分点,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说明了青年消费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增强,对整个居民消费的影响力在逐年增强.

从表4可以看出,2008~2012年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44.2%上升到55.0%,并在2011年达到最大值56.5%,这说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倚重消费需求拉动,而不是出口和投资拉动,尽管目前55%左右的消费拉动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正确的,国内消费需求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青年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和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高度的相关性,青年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31.6%增加到2012年的36.24%,恰巧在此期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44.2%上升到55.0%,这说明在青年消费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渐增强的同时,消费需求对于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所以青年消费的影响力增强与国内消费需求的推动力增强是相一致的,青年消费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引擎.

表3 青年消费量占居民消费量的比例

表4 青年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例与总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2.2青年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其他社会成员消费行为的引领作用

2.2.1消费的商品具有示范效应

一种商品如果能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势必在社会上也会有引起一番消费热潮,比如苹果的手机与电脑凭借其强大的功能与精致的外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种消费崇拜,接着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消费热潮;很多软件和网络游戏也是先在青年中流行起来,接着才引起了社会其他群体的关注,才有了对软件和游戏的付费.

2.2.2消费的方式具有示范效应

青年群体的消费方式往往也代表者潮流与时尚,比如网购诞生的初期,并不被社会所认同,是大学生率先接受了它,青年群体更是网购的主力军,如表5所示,09~10年度在对中国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的调查中发现,18~34岁青年群体的消费金额占总消费金额的76%,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青年的贡献还不仅于此,很多中年群体是经过青年人的介绍才明白网购流程的,逐渐的网购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热潮.

表5 09~10年度中国网购消费力十大城市消费金额年龄分布

3如何使青年消费更好的发挥引擎作用

保持并鼓励当前青年消费中有利于其发展的优势,同时克服当前不利于其发展的弱点.

首先,对于16~24岁的青年群体,其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其消费心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健全,容易受一些错误的消费心理的影响,比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追求大牌与时尚等等,这些错误的消费心理使青年消费缺乏理性化.对此,学校、家长、社会舆论、社会主流媒体要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价值观,对青年人加强宣传与教育,纠正不合理的消费心理.

其次,对于25~35岁的青年群体,要保持其消费的平稳增长,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提高青年就业率是关键,这一点需要政府与青年共同努力.一方面国家要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青年人就业,同时要支持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青年群体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的局面,这反映出当前青年人都倾向于去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大企业而不想去三线城市和小企业,这样的就业观不利于青年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政府、学校、企业应共同努力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就业观,这样既有利于青年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只有整个青年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提高,青年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青年消费才能稳步增长,才能在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发挥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永兵.从经济增长的需求贡献率看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9.30.

[2]禹小英.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与高校消费教育研究—基于对长沙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消费经济,2010,31(5),176-183.

[3]霍德明.大国经济要依靠内需才能稳定发展[J].21世纪经济报,2008,26(6),34-40.

[4]马芙玲.浅析青年消费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20(7),81-87.

[5]周丽.影响青年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3(9),116-121.

[6]张曙光.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J].中国证券解析,2008,29(10),97-109.

[7]王小鲁.内需不足将威胁中国经济增长[J].宏观经济研究,2013,31(10),187-193.

[8]周洛华.中国启动内需须从减税入手[J].宏观经济研究,2014,36(7),147-156.

[9]周春霞.青年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17(6),71-76.

[10]陈宏、潘海岚.对消费率的深层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37(6),36-43.

[11]张立群.内需推动型的大国经济与外部风险[J].中国金融,2013,45(10),146-157.

[责任编辑:闫昕]

猜你喜欢

群体消费大学生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40年消费流变
大学生之歌
新消费ABC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