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对口单招免试生在校学习与毕业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2016-01-09邵文晋
关于江苏省对口单招免试生在校学习与毕业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邵文晋
摘要: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始终坚持“能力先导,注重技能”的考试方向,为高校输送合格生源把好关。对口单招免试生奖励政策,使得一批在全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技能选手,可以通过免试的方式,直接升入高校进行学习。这一政策一方面鼓励促进中职学生勤练技能,积极参赛,为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招生院校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如何对这部分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行深度的潜能挖掘和综合培养。为更有效地落实好这一政策,通过调研,对普通高校对口单招免试生入学后在校学习和毕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以期使这一政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工作。
关键词:对口单招;免试生;在校学习;毕业情况;江苏省
作者简介:邵文晋,男,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免试生(以下简称“免试生”)奖励政策自2008年实施以来,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更有效地落实好这一政策,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省教育考试院于近期对免试生入学后在校学习和毕业情况,向各相关招生院校作了一次系统的调研,以期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有所助益。
一、总体情况
2008至2012年,我省共有34所院校招收免试生454人,其中有11所本科院校直接录取免试生243人,23所专科院校直接录取免试生211人。此次调研涵盖所有免试生及相关招生院校,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和电话沟通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针对相比较而言免试生文化水平较弱,专业技能较强这一特点,依据免试生入校后学习和毕业情况找出基本规律和存在问题,并汇总各招生院校在对免试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好的措施和办法,总结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
二、免试生在校学习情况
(一)免试生入学报到与中途离校情况统计分析
5年来,本科共录取免试生243人,实际报到224人,报到率达92.2%,中途退学8人,休学3人;专科共录取免试生211人,实际报到164人,报到率达77.7%,中途退学5人,休学3人,通过“专转本”选拔考试升学1人(如图1所示)。
图1 免试生入学报到与中途离校情况统计示例图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口单招免试生报到情况较好,尤其是本科免试入学学生报到率要比专科更高一些。一方面,这说明,对中职学生来说,本科院校的吸引力要更强一些;另一方面,也说明多年来在免试生奖励政策鼓励下,技能大赛获奖考生对我省对口单招免试入学政策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二)学校针对免试生的教学和评价情况
从接受调研的34所本、专科院校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由于录取的免试生数量较少,未特别针对免试生制定独立的教学和评价,安排这部分学生跟随普通班级上课。但也有少数高校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安排专门的老师对免试生进行“一对一”式的辅导,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培养免试生学习主动性,发挥其专业特长。如南京艺术学院在表演、舞蹈编导、音乐教育等专业课教学中,针对免试生专业素质高的特点,注重个性培养,加大训练力度,多给这部分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促进其专业水平成长和提高。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能适应跟班或独立两种教学方式,所有高校均没有单独建立针对免试生的评价措施或办法。
(三)免试生在校文化学习情况
对口单招免试生在中职学习期间,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技能培训上,大部分学生文化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由于在中职校学习期间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虽然有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明显感觉不适应或跟不上文化课的教学进度,有的甚至需要花费多于常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来补习文化知识,但大多数经过自身努力和拼搏后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图2统计数据来看,免试生在校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等次(百分制85分以上)占总课程数的31.2%,良好等次(百分制70分以上优秀以下)占45.1%,及格等次(百分制60分以上良好以下)占17.8%,不及格等次仅占5.9%。经抽样调查,免试生与普通对口单招在校学生相比,文化学习情况基本一致。
图2 对口单招免试生(左图)与普通对口单招学生(右图)在校文化学习情况对比图
从各高校反馈情况来看,学校均给予成绩不理想的免试生以关心和帮助,对于普遍反映学习起来较为吃力的一些公共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安排任课教师或成绩优秀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有的高校还专门成立了学习小组或补习班来帮助后进免试生能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各高校的任课教师也对免试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反映免试生入学后总体学习情况良好,能够较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愿意学,肯钻研,确实是可塑之才。但也有个别的学生自由散漫,不听劝告,经常旷课,以至于学习成绩差,甚至中途退学。由于这种情况仅为个别案例,且与学生个人因素、所处环境影响等密切相关,故本次学习情况调研仅针对正常在校学习的免试生进行调查,因故未报到或中途离校的免试生不在调研对象当中。
(四)免试生在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情况
截止2013年10月,来自6所本科院校的28名免试生,共获得市级以上比赛奖项56次,其中省市级奖项24次,国家级28次,世界级4次(如图3所示);来自5所专科院校的22名免试生,共获得市级以上比赛奖项29次,其中省市级奖项11次,国家级奖项18次 (如图4所示)。
图3 本科院校免试生在校获奖情况 图4 专科院校免试生在校获奖情况
从各高校反馈的情况来看,由于免试生在中职学习期间,有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实战经验,技能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往往稍加培训和指点就能够适应新的比赛要求。有的学生不但能在国际专项比赛当中大展身手,屡获殊荣,而且还有免试生根据实践创新,获得科研立项甚至是国家专利,他们通过学校的专业培养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不仅为学校和国家赢得了荣誉,还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五)免试生在校专业技能特长发展特点
对口单招免试生都是在全国和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得相应奖项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中也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口单招免试生在专业技能特长方面主要呈现五个特点:(1)学习自觉性较高,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2)领悟能力强,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明显好于其他学生;(3)肯吃苦,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和假期去学校的实训合作基地进行实习,由于刻苦努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4)在各类技能比赛和证书考试中表现突出,成为各高校参加全国和省级技能大赛的中坚力量;(5)成为实践课的标兵和范本,有的学校还请免试生担任实践课教师的助手,指导其他同学进行专业实践。
三、免试生毕业情况
毕业率与学位获得率,是衡量高校是否能够如期完成人才培养的主要指标。我们经过对34所本专、科院校的127名毕业免试生的毕业率与学位获得率(专科院校仅统计毕业率)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具体情况如下。
表1 免试生毕业及学位获得情况统计表
1.本科生毕业及学位获得情况。接受调研的11所本科院校共应按期毕业免试生54人,实际毕业53人,毕业率达98.1%,其中有48人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获得率达90.6%。从以上数据来看,进入本科学习的免试生还是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的,除1人因故降级以外,其余均顺利按期毕业。实际毕业的53名免试生中,有5人未能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经调查,5人均因英语或计算机成绩未达到学校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
2.专科生毕业情况。接受调研的23所专科院校共应按期毕业免试生73人,实际毕业68人,毕业率达93.2%,其余5人结业。从专科免试生毕业率统计情况来看,大部分免试生通过在校学习都能顺利毕业,少数课程不及格的免试生经过补考后也能拿到毕业证书,仅个别学生由于课程成绩未达毕业要求转而结业。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免试生入学后还是具备学习动力和毕业能力的,但由于在中职学习过程中偏重技能实践训练,往往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各高校在加强对这部分免试生辅导的同时,为使其能够圆满完成学业,还针对免试生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对较为宽松的毕业和学位获得要求,甚至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破格授予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四、总结与展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能手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也于2014年6月召开了新世纪的第三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发展整体形势空前大好。我省更是将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我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下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始终坚持“能力先导,注重技能”的考试方向,为高校输送合格生源把好关。对口单招免试生奖励政策,一方面,鼓励促进中职学生勤练技能,积极参赛,为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招生院校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如何对这部分专业技能型人才进行深度的潜能挖掘和综合培养。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各高校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专业类别有待进一步增加和细化
目前,我省普通高校对口单招仅设立了建筑、机械、机电、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化工、农业、财会、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艺术、烹饪、汽车、纺织服装、体育等15个专业科目组,招生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也远远不能满足中职学校所有专业类别升学的需要,所以获奖考生在申报享受奖励政策时,如没有高校招收其获奖项目对应的专业,就只能选择相近专业入学。甚至有的免试生会为了未来就业,放弃原获奖项目对应专业,这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因所学专业发生改变,学习兴趣不高,原来所学技能逐步荒废,无法充分发挥免试生政策对于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
若要解决该问题,一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口单招招生专业涵盖范围,细化招生科目组和专业方向,使专业人才通过这一渠道,既能满足升学的需求,又能满足专业技能再深造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招生院校进一步精细化免试生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专门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将免试生培养成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二)免试生文化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接受调研的院校中,有近四分之一的院校反映个别免试生文化基础较差,特别是刚入学时完全不能适应公共课的正常教学。任课老师也反映教得吃力,学生进步缓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后续培养。经统计,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两个公共课的不及格数,占免试生总课程不及格数的60%以上。
我省正在制定并试行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测试,对试点城市的中职毕业学生从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5门课程)、专业综合知识、专业技能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试。随着这一政策的稳步推行,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学研究,优化课程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如果与现行的对口单招制度相结合,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口单招各项政策,有效缓解免试生文化水平与技能水平不匹配带来的矛盾。
由于中职毕业生毕业后大多选择参加工作,放弃了通过考试升学继续深造的机会。其中,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的中职学生,由于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往往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这部分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过早就业,实际带来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储备的流失。我省现行的免试生政策,构建了一条技能型人才继续深造的“绿色通道”,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下一步,我省将在现行免试生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免试生入学办法,努力扩大政策影响力等举措,使这一利民政策深入人心,为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夯实基础,为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