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讨
2016-01-08涂凰陈丰
涂凰 陈丰
【摘 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适应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贯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实践,希望能够为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前言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思想政治活动的一项基本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政治教育的体制与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1.基础性与层次感缺乏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强调方向性,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的现实国情与经济发展实际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的结合也不强,单方面强调对学生远大理想的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把握。没有重视学生社会公德与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脱离了实际,趋于理想化。另一方面,不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方式之间存在差异,没有做到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采用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这样无法实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的衔接与递进,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时代性与有效性缺乏
时代性的缺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与敏感问题充满兴趣,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这一点,对学生普遍关心的时事热点缺乏引导。此外,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重视不足,教师在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照自己的兴趣喜好来安排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知识结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很难收到满意的教育成果。
3.实践特征的缺乏
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不断改革的今天,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方法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在教育工作中,教育方法具有单一性与封闭性,对学生主体的发展重视不足。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阶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感情体验脱节。在教育工作中缺乏对学生生活情景的构建与情感上的沟通,到时学生很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情感上的统一。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重视学生的个体性与多样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最根本的就是重视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针对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方针,加强“育人”工作最首要的就是要加强认识,在教育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四有新人为出发点,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中进行改革,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当在教育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与更加自由的机会,尊重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方式,尽可能的使教育成果最大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学生的个性不同使得学生对统一化封闭式的高校管理也难以适应,因此在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决策中尊重学生的意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需要。
2.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体验
思想政治教育是受到外部环境教育与学生内部主观认知的双重影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认知进行转化,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将社会环境所要求的价值观点与道德品质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志,在学习中完成对自我练好到的品质的督促与构建,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互动,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过程中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情感环境,最终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工作。
3.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良好的适应竞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进而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四、总结
当今时代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培养出思想政治水平高、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交流,提高教育水平使学生掌握好各种职业技能,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邓丽霞.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戏剧之家,2014,(7):318-319.
[2]陈石明.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1010,(1):45-46.
作者简介:
涂凰(1990~),女,江西峡江人,硕士,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陈丰(1988~),女,江西赣州人,硕士,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