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一体化”模式的职业教育

2016-01-08王文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王文印

【摘 要】本文就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校企一体化”办学的优缺观点。通过分析“校企一体化”理论基础以及这项概念指标,以及“校企一体化”标准的事件分析,对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在合作形式、体制机制、合作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创新。其核心是依托企业经营岗位和资源平台,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岗位工作运作和实际工作的展开,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能。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我国职业学校实施“校企一体化”,渐渐地校企一体化办学已经成为校企融合和企业人员培训的办学条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和学生顶岗实习广泛进入学校教学实践,诸多职业学校在这样的大流下也在不断的改善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方法。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改变,社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工艺和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企业对人才质量和素质的要求,因此也在变化和升级。

一、“校企一体化”的概念

(一)“校企一体化”的概念

放眼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已经不再陌生。在教育界、学术界,关于“校企一体化”概念的论述比较少。关于“校企合作”的实践性不过也有“对校企合作制度进行创新运用,公司岗位与学生的专业之间的对接,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资源整合和共享,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共建等等,都需要实现深度拓展和融汇”这样的描述。这些描述说明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内容,然而没有具体表示出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方式及途径。

就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学校方人才培养与社会上的企业需求有一定的差别,并不能达到企业对毕业学生人才需求的水准。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和人才的培养,他的目的就是集中且有效的培养出,能够达到企业标准的技能型人才,其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同样也需要企业的参与。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只是教育发展的合作,并且社会企业并没有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只是为合作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社会培养的临时,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已然与学校不一样,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实训之间的衔接存在可以想象的较大距离;尽管目前各级学校都设有“就业指导课程”,然而课堂教学始终无法让学生真是体会就业,这也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问题。

(二)“校企一体化”的衡量标准

学校与行业企业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同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安排学生在校学习课程、开展课程与教材编册,使学生的培养与产业、职业岗位、行业、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

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根据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和企业的员工培训需求,校企共同构建学生的实训场地,给予学校配置提高的建议,使之与企业配置统一对接;在生产和服务项目的实现生产方面,从教学、科研、实训、比赛、考试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和实训;实行产学结合一体化管理,支持实习学生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根据生产性教学的特点,共同建立并有效执行教学评价和综合素质考评制度;建立企业评价顶岗实习学生职业能力的机制。

(三)“合作体制”产生的动力因素

校企一体化的关系演变中,校、企、政这主体之间构成了一个关系网络,无论是哪一个具体合作项目,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关系网络中运转。学校以及社会企业和政府之间,任何主体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关系网络变动,对两外的两个主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职业学校、企业还有政府,在不断演变的“校企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中,这三个方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又有着殊途同归的目的和动力,并且三方之间的因素相辅相成,也相互有所牵制。职业学校的因素应该有这些方面,学校和社会企业都拥有的因素;学校企图和企业合作的利益驱动的因素;反过来企业也有与学校合作的因素,最后一个就是来自政府的因素。

二、“校企一体化”的理论分析和探索

(一)“校企一体化”成立的理论基础

对社会企业来说,最看重工作人员有很高的学习能力、通过创新给企业内部带来可见效益。从社会企业对人才的水准要求、类型和需求量的角度看,校企一体化为中职学生的培养以及就业创造了很多必须的条件,也为社会、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惊人的潜力。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仍然偏向与本科及大专以上这样的学历要求。可以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学校和企业尽力联系,为学生在弥补学历不足。

然而不论是什么学历,学生只有技术却没有与之相等的素质,会造成一个成才还是就业的矛盾分化。成才和就业是即时统一的又是矛盾的,职业教育是学生人才转变的过程,然而社会现实却更看重技术含量,而校企合作一体化正好缓解这一个矛盾。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目前学生们的就业矛盾越来越尖锐,校企一体化能让学生接触社会企业,通过实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技术和能力,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合作制度”教学的运行机制

在校企合作体中,校企双方代表着教育和经济两个不同的利益体,社会企业是经济利益的主体,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众多企业考虑的是短期利益最大化,“校企一体化”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总是相对间接的、远期的。

职业学校是教育利益的主体,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长期有效且长期发展的,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根据市场经济环境,“校企一体化”机制基本完全符合双方的利益,为校企双方构成了有效的动力,使校企完成双向发展,达到双方共利。

三、“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中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一些公司已成立培训班来培训技术人员,这是形成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原型。建国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学校逐渐从企业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形成了以学为主、以工为辅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化的成果,是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校企一体办学比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更丰富、更广泛、更深入,如果没有规范化的合作制度作为保障,无法深入开展。

学生们亲密接触社会企业,获得社会经验的同时,让学校办学与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等紧密联系,对校方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与教学内容非常有帮助,并且帮助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符合“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有利且有力的促进了学生们专业内涵的塑造和成长。

四、结束语

本文深入阐明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的内涵和特征,提炼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在以信息消费为表征的新则富体系时代,职业教育更应以审美的态度审视生活的实用价值和科学理论基础,锻炼学生,毕竟职业学校学生的高水准技能是创造审美生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内涵以及基本特征能够明确,办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能够清楚的解析,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丰富的教育理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有利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操作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世青,何万一.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发展动因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1,23:51-54.

[2]沈时仁.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公司制”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商贸类专业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0,02:79-80.

[3]王荣波.校企一体化模式——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新尝试[J].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ChinaSportingGoodsFederation):,2010.11(02):123.

[4]钱吉奎,朱斌,周世青等.从“订单班”到“地铁学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42-46.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