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语言 关注教学细节

2016-01-08李春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细节教学

【摘 要】本文通过以下几点说明了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关注教学细节,巧用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一、什么是细节二、聚焦语文课堂,关注教学细节三、巧用课堂语言,凸现教学细节。例举了许多课堂实例来阐述“关注教学细节,巧用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只有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课文内容、把握课堂节奏、在细节中铸就课堂的灵魂,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才会充满魅力、充满智慧、更加和谐。

【关键词】课堂语言;细节;教学

教学细节,就是教学过程中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细小环节和情节。新课程理念,教育目标的实现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细节。而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则是凸显教学细节的必经之路。

一、什么是细节

何为“细节”?从字面上看: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在《汉语大词典》中这样解释的: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即人物或实践发展的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细小环节和情节,从根本上说是教学语言的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教学的语言细节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教学细节,细节影响效率,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更多地锤炼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细节问题,达到“点石成金,出奇制胜”的教学效率的教学效果,形成和谐的语文课堂。

二、聚焦语文课堂,关注教学细节

生活中通常能吸引人并留在内心深处的小说、影视剧往往是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命运坎坎坷坷,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那么同样能吸引学生并刻骨铭心的课堂往往是精彩动人、能震撼其心灵,让其学生所获的,这些也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而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最深刻的也往往是课堂上教师的某一个举动,某一句话,甚至是某一个眼神。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

1.新课程理念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细节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以人为本”。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中明确规定: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这些新课程理念,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这些新课程理念,就没有理由理由忽视教学细节,必须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因为任何一个细节他一定都浸润和包含作者或教师的课堂理念,这些细节有的时候是预设的,有的时候是生成的。因此,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程度、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理念重新塑造;关注教学细节,更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和精确化,是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具有品味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2.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锤炼教学细节

教学细节是具体生动的,是形象典型的,他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并深切的认识语文;教学细节又往往是能扣人心弦的,通过细节可以启发学生更多的思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我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因为教学中的细节常常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心理紧密相连的;是学生兴趣盎然的、关心的,是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所以运用这些来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所以运用这些来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汲取智慧,陶冶情操,应该是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的。

3.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细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还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魅力。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是要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上体现和实践的。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就是一个优秀的讲述者。这就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细节。就需要加强对语文的探究。一个关注语文教学细节的教师能够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是能够真正建立民主的。是能够让课堂变的跟和谐的。同时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也是有利于教师自我成长的有利途径。

三、巧用课堂语言,凸现教学细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的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而教师更加注重巧用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凸现教学细节。

1.琢磨提问语言,激活教学细节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小问题的提出方式。先说什么。在以什么样的语言表情接问下一个问题。怎样使用最简单最明确的语言等。当然。还要以一个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琢磨用这句话是否合适。

教师要在与学生对话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倾听蕴藏在文本中的作者心声。从而触摸作者那颗特殊心灵的脉动。读初作品的意蕴。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在研读父亲这一板块中,我在教学“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这个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朗读。一读:当学生说父亲挖了很长时间,我追问“同学们,36小时,那是2160分,129600秒呀!如果从现在开始父亲要挖到什么时候?”当学生回答后,师导“时间是如此漫长,你能用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二读:想象一下,在这36小时内,父亲承受哪些痛苦呢?(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不但身体上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心灵还承受这巨大的煎熬)

同学们父亲仅仅忍受了36小时的痛苦吗?(不)你从哪儿看出?(……)这省略号在你眼中。它像什么?生答:这像父亲的眼泪!对!这省略号就是父亲那粒粒汗珠点点泪花,滴滴热血,道道伤痕……让我们轻轻的读这句话,用心体会父亲的挖掘难。

三读:读者读者,你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满脸灰尘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像个要饭的。双眼布满血丝。疲惫不堪狼狈……

为了救儿子,这位父亲忍受了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正是因为爱,父亲才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地整整坚持了38小时。此时,老师的心深深的感动着,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感到了你们也被深深感动了,那就让我们用朗读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吧!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通过引导学生一次次与文本对话,揣摩“36小时”“满脸灰尘”等等词语,不仅能使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感受到父亲的坚强,执着,了不起,学生的情感也在一遍遍的读中萌发。

2.感悟文本语言,丰富教学细节。

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而是言语。是它的言语性,因为语言具有情景性,个体性言语是在此时此刻的具体存在,因为语言的存在是死的,而言语的存在是活的。归根结底,课堂教学艺术的形成一是在细节中摸索,在细节中总结,在细节中形成,在细节中提升的,只有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课文内容、把握课堂节奏、在细节中铸就课堂的灵魂,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才会充满魅力、充满智慧、更加和谐。

作者简介:

李春梅(1970~),汉族,1988年3月参加工作,本科,小教高级,从事专业: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细节教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细节取胜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