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脐、艾灸、按摩对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1-08邹小平

河北中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按摩腹部手术艾灸

中药敷脐、艾灸、按摩对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邹小平

(重庆市开县中医院手术麻醉科,重庆开县405400)

【关键词】中药敷脐;艾灸;按摩;腹部手术;肠道功能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5.04.014

【中图分类号】R244.1;R244.9;R6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5)04-0518-03

作者简介:邹小平(1971—),女,主管护师。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3-10-27)

腹部手术是外科救治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手术创伤难免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而产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肠道功能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及排气时间延迟等[1]。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一般与麻醉、创伤刺激及肠道的重建有关,如果肠道功能无法及时恢复,严重者可导致机械性的肠梗阻、肠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术后治疗护理尤为重要[2]。2012-01—2013-08,我们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敷脐、艾灸及按摩综合治疗腹部手术患者84例,并与单纯常规护理治疗84例对照,观察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68例均为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22~68岁,平均(51.64±5.32)岁;其中胆囊切除术23例,胆总管探查术12例,肝叶切除术5例,阑尾切除术20例,肠道肿瘤切除术8例,胃大部切除术13例,肠粘连松解术3例。对照组84例,男50例,女34例;年龄20~70岁,平均(52.03±5.42)岁;其中胆囊切除术24例,胆总管探查术14例,阑尾切除术27例,肠道肿瘤切除术6例,胃大部切除术9例,胃迷走神经切断术2例,肝叶切除术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选择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其他意外情况,术后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主动配合治疗。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常规抗菌消炎及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协助患者翻身,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采取保留灌肠。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敷脐、艾灸及按摩治疗。中药敷脐用大黄和芒硝1∶1研末混合装入双层布袋中,敷在患者脐部,每日2次;艾灸取穴双侧足三里,术后6 h开始,艾灸距离皮肤3 cm,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和渗透扩散感觉为合适,皮肤有红晕为度,每侧10 min,每日2次;按摩取穴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患者取仰卧位,护士站于患者右侧,使用拇指的指腹按压穴位,配合指揉法、指压法,每个穴位按摩10 min,每日2次。

1.4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14.0统计软件进行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组(n=84)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84)治疗前治疗后CD4+(%)28.09±4.2139.87±5.79*△28.16±4.1927.96±4.05CD8+(%)27.14±3.6929.79±5.13*△26.27±3.6725.95±3.56CD4+/CD8+1.13±0.491.38±0.22*△1.07±0.451.06±0.5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后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

2.22组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见表2。

(3)结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空调开始制冷的同时,两个区域内的压缩机的制冷速度都很快,工作驱动力十足。从第六分钟开始,由于前部区域乘客较少,且车内温度均已达到乘客的体感舒适度的标准,压缩机的工作方式就由最初的持续性工作变成了间隔性工作,以降低能耗。由此课间,电动汽车的智能空调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对汽车电池驱动力的消耗。

表2 2组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3讨论

患者在经历腹部手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扯等因素术后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麻痹表现,而且由于长时间的禁食水让患者胃肠道黏膜发生萎缩,临床上仅依靠肠外营养的支持不仅增加了经济压力,对患者身体的康复也产生影响。中医学理论认为,手术后的肠麻痹主要是由于手术耗伤津血,脏腑的气血失常,正气不足,造成气机逆乱,导致壅滞不通,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正、疏导为基本原则,故我们采取敷脐、艾灸、按摩的综合治疗模式。按摩取穴足三里及上、下巨虚,其中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具有扶助正气、通经活络、强壮全身的功效;上、下巨虚是大小肠经的下合穴,具有调理肠道、通便导滞的功效。采用按摩的手法能促进经络疏通,通调气血,调整阴阳,让机体趋于阴阳平衡[3-4]。敷脐用药选择大黄、芒硝,前者可以泻下攻积、活血祛瘀,后者可以泄热通便、软坚润燥,所取神阙穴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共司人体诸经百脉,两药合用敷在神阙穴,具有明显促进肠蠕动的功效[5-6]。艾灸治疗则是通过艾草为载体,点燃后在足三里进行熏灸,通过经络的传导温通经脉,调和气血阴阳,温补脾胃[7-8]。

在进行综合治疗前应做好解释,争取患者配合,通过健康教育等形式让患者认识到敷脐、艾灸、按摩治疗方法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治疗前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清洁好需要进行治疗的部位,部分患者由于对中药可能存在过敏现象,护士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旦有过敏倾向出现立即停止使用。艾灸治疗时主要避免烫伤患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晕灸的现象应及时停止,同时治疗期间注意对患者采取保暖措施。艾灸过程中由于会出现烟雾的刺激,对于呼吸道防御能力弱的患者应注意保护,施灸过程要开窗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流通,严重的患者可佩戴口罩。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敷脐、艾灸、按摩可以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肠功能恢复,缩短肠蠕动及肛门排气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Hierholzer C,Kalf JC,Chakraborty A,et al.Impaired gut contractility following hermorrhagic shock is accompanfied by IL-6 and G-CSF production and neutrophil infiltration[J].Dig Dis Sci,2001,46(2):230-241.

[2]Hassoun HT,Kone BC,Mercer DW,et al.Post-injury multile organ failure:the role of the gut[J].Shock,2001,15(1):1-10.

[3]尤龙,李皓.脐疗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

(5):844-845.

[4]贾美庆,陈秋婉.穴位艾灸加按摩治疗术后胃肠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2007.

[5]高明,裘华森,张勤.中药敷脐疗法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4):254-255.

[6]梅春林.硝黄贴敷脐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3):21.

[7]李艳研.隔姜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124.

[8]任海丽.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208-209.

(本文编辑:石康)

猜你喜欢

按摩腹部手术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探讨
老年软组织损伤“筋结”按摩法探究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器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研究
按摩结合牵引点压复位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