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16-01-08经友文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实施能力培养

经友文

摘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和个性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个性品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19-01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现就笔者在近几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对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谈几点认识,愿与同行们商榷,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1.改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树立素质观

人们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就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各学科都有该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1 对学生进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接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1.1 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教师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1.2 建模训练,培养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1.3 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2.2 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数学思想方法相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它的呈现是隐蔽的,是学生难以独立地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直接获取的。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些思想方法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由"潜"变成"显",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并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达到逐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理顺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间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让他们学得简单,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2.3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优劣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因素,也离不开情意因素。这两者通常被当作数学学习过程的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需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情感教育起点,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因为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集中反映,它决定着认知的方向、进程和效率。

贯彻到教学中,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引导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树立新的教学观,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温馨舒畅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三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及时检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情况,常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之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意向;四是巧设教学情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长进。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数学的学习中形成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不轻率盲从的品质,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严谨的生活态度,形成从整体把握事物,从全局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能不断创设条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事物朝着最优方向发展的思维意向,这是教学效果由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重大飞跃。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应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帮助他们树立遇到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力都得以挖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实施能力培养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