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是构建特色收藏的黄金年份
2016-01-08
曾波强是广州瓷器行业的资深行家,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考古系,从事文物行业近20年,曾担任广州市文物商店总经理近20年。作为文物总店总经理,他要不断地从市场上买东西,然后再卖出去。所以他非常重视实战经验。近几年,曾波强开始为一些高端藏家管理艺术品基金。做买手为大藏家建立收藏系统,或者做艺术品基金经理人为客户构建投资的“蓄水池”。他也经常为一些高端藏家提供专业的买卖咨询意见。
作为资深行家,曾波强亲历了艺术品市场二十年来的暴涨,他眼见着一个乾隆赏瓶从2003年的18万,一直涨到2011年的280万。他也亲历了2011年的顶峰,到现在2015年市场调整下的冷清,眼见着古玩行业受到经济调整很大的影响,有的古玩商半年也做不成一单生意。嘉德瓷器专场也被爆出来只有3成成交率。
作为久经风雨的行家,曾波强颇为淡定,他仍然一如既往到海外市场去“淘宝”,只是策略有所改变,只能挑选一些性价比高的“货色”并控制好数量,“心理底线”是自己有能力“持货”等待市场回暖。
2011,民窑青花有上扬空间
2011年,古玩文物的价格已经涨到不可思议,50万资金都难以入市。在这种行情下,曾波强曾建议,民窑青花,尤其是明末至康熙这段时间的器物,其精美程度仅次于官窑青花,看好其新一轮涨幅。理由是这个时期的民窑青花工艺水平和成色是顶级。而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确实在家庭中需要布置一个瓶类古董的需要。相比飙涨了20年的官窑青花,民窑青花还处于价格低位。
四年过去,我们看到他所推荐的器物,确实有了一定幅度的价格攀升,但是受到大势影响而上涨有限。以他个人的经验为例,2012年一位行家曾在伦敦以40万购入一件崇祯年间的瓶子,曾波强后以53万购入,2014年被他送拍时价格达到80多万。2015年市场持续低迷,精品价格基本停在高位,略有下降。
2015,瓷器板块行家不再追高
曾波强认为,2011年是市场顶峰,2012年开始出现疲态,攀升乏力。2013年到现在,瓷器板块每年的成交量和价格都在往下走。2015年秋拍,刚刚从伦敦反馈的行情,瓷器拍的不是很好。行家已经不再追高,基本只看不买。而刚刚结束的嘉德秋拍,瓷器专场曝出只有三成成交率,无疑雪上加霜。北京的一些文物商铺,原来20万的瓷器现在十二三万就愿意出货。目前是艺术品市场2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尤其是中低端艺术品的行情比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还要差,市场确实呈现出有价无市的情况。那些在2010-2011年以高价成交的普通藏品,在今天出手,只能打个七八折。
2016,构建特色收藏的黄金年份
曾波强认为,2016年对于陶瓷行业而言仍然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一年,但对于藏家来构建一个特色收藏,却是一个难得的黄金年份。
宁可买“精”不买“粗”,宁愿以50万买一件精品也不买十件非精品。低端的、粗的东西,在目前的行情下一塌糊涂,完全没人要。买东西不但要考虑真假,而且要考虑质量。真假只是搞收藏最基本的因素,最终还是考虑人文历史、工艺美术价值决定东西的价格。精品的东西可以每年积累一两件。
在具体选择的品类上,以50万入市,和以往相比可以选择的余地已经大很多了。曾波强不支持买晚清乾隆以后的官窑盘碗,太粗太常见,根本是炒作概念,本身没有太多艺术价值。他认为50万可以入手清中期的比较精美的中高档的官窑。例如50万基本可以买道光时期的缠枝莲纹赏瓶,而之前需要80万至90万。清中后期官窑里精品都可以考虑进来。
【建议】玩收藏要玩到致知致富的境界
曾波强认为,目前进入古玩市场的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纯粹喜欢和玩赏的,第二类感兴趣,做深入的研究。第三类是纯粹投资,目的就是为了回报。第四类,是既喜欢玩赏又求投资回报。
对于第三类和第四种人有投资回报需求的,曾波强给出一些建议。第一,一定要找到对的领路人,这个人既要有专业能力同时人品好,能帮助初入市者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上路,这条至关重要。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圈子。有一个好的领路人,自然会有一个好的圈子。跟这个圈子里的人交流,思路和视野会一下子被打开。第三,不要指望检漏。我们说所谓的“漏”,是二十年前市场不发达,文物价值没有被认识,在市场发展起来,文物价值重新回归。很多人看了两本书就想在市场上检漏,这是不可能的。第四,去对的地方找对的人买。不可能在天桥边、地摊上找到国宝。第五,一定要学习文物等相关知识,要有基本的审美能力,要知道各种东西在各自板块中大体的位置,心中要有一个基本标准。了解一些基本常识、行规,不要闹出南北朝的汝窑这样的笑话。第六,一定要用闲钱来做投资。我很反对借高利贷去买。第七,长线持有。比如最近拍出来的“万山红遍”最早卖80元,现在卖到上亿。曾波强总结一些成功的行家的经验是每年留两件藏品,按照正常市场行情的价格不出手,等过了一二十年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增值。如果做到这六个方面,玩收藏一定能玩物致知,玩物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