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端市场板块,越冷静越平衡

2016-01-08冯善书

收藏·拍卖 2015年12期
关键词:拍品艺术品

冯善书

2015年秋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艺术品投资界人士也掀起了“当前是否已经到了最佳买人时机”的讨论。作为经营卖方平台的拍卖界人士,普遍的看法是“调整就是买人的信号”,但问题是:调整至什么程度才是资金切入的最好时机?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是否意味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已经明确见底?

不可否认,对于新人场的买家来说,最担心的事情就是抄底抄到下行的半山腰,这不仅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挤压和流失,还可能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实际上,对于市场底部和买人时机的判断,活跃在中端市场板块的投资者的观点是最值得去倾听的。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统计,2015年春拍(1-6月)各艺术品类成交数量来看,10万元以下的拍品成交数量占总成交数量的比例是76%,10万元至50万元的占17%,50万元至100万元的占3%,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占3%,500万元以上的仅占1%。而从各艺术品类成交金额来看,10万元以下拍品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比例是19%,10万元至50万元的占14%,50万元至100万元的占9%,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占27%,500万元至1000万元占11%,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占14%,5000万元以上的占6%。由此可见,在整个拍卖市场的大盘中,数量占据76%的低端拍品,成交金额却只占总成交金额的19%,数量仅为4%的高端拍品却占据了总成交金额的58%,数量与成交金额这两个占比的指标反差非常大。笔者把10万元至100万元成交的拍品期间定义为中端市场板块,其数量占整个市场的20%,而成交金额占整个市场的23%,数量和成交金额的占比比较接近。

由是可见,中端市场板块可以看做是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大盘中比较重要也相对平衡的一个板块。处在这一板块的买家,相对比较专业,他们大多是有着多年艺术品经营经验的画廊老板,亦可能是在艺术品投资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企业家、收藏家。他们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是又不会像一些财富增长过快的土豪买家那样,在高端市场上盲目摆阔以致挥金如土。相反,他们看到心仪的投资标的,仍然会习惯性地保持冷静的头脑,在资金的使用上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对一切潜在的风险因素都会考虑得非常周到。因而,笔者专门设定单件作品价格承受压力为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可简单理解成平均50万元左右),在这个期间邀请了3位业内资深的收藏家来谈论他们对当前市场行情和个人投资策略的想法和建议。

观点一:调整是买入的黄金期

前不久在北京刚刚结束的嘉德秋拍,“美女藏家”冯玮瑜在其他藏家心态犹豫的情况下果断出击,很轻松地把两件心仪拍品收入囊中:一件是清康熙年的郎窑红釉梅瓶,加佣金以约42万元成交,一件是明永乐年的龙泉窑花卉碗,加佣金以约20万元成交。

与马未都、李笠、朱绍良、刘益谦和王健林等这些“老玩家”相比,冯玮瑜入场时间不算长,却是拍卖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资金实力雄厚、眼光异常挑剔,由于采取了高标准的市场切入方式,近几年频繁出入嘉德国际、纽约苏富比、香港佳士得等著名拍卖行举牌,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位非常活跃的新锐收藏家,也是这些拍卖行非常看重的VIP级藏家。

冯玮瑜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自己最初进入市场是受了先生影响,但从近几年她在国内收藏界掀起的各种波澜,又似在昭示,自己才是真正的职业收藏家。之所以说冯玮瑜出手标准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收藏重心在知识门槛和资金门槛都公认较高的古董陶瓷。她刚起步就把目光投向明清官窑,而且给自己设定了一条主线:专注收藏单色釉的精品。正因如此,每到大拍小拍,拍卖公司都会精心为她准备,推荐一些适合她“胃口”的藏品。近十年来,她在单色釉这个细分市场板块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梳理,加上有专业团队的指导和丰富的购买经验做基础,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收藏体系,特别是在明清两代等级最高的黄釉陶瓷方面,冯玮瑜的收藏让故宫博物馆的专家都为之惊叹。在明清官窑上面有所建树后,她又调集资金,向上延伸至“水更深”、专业要求更高的宋元年代以前的高古瓷。

实际上,除了陶瓷以外,冯玮瑜在书画和红木家具等其他领域亦收藏颇丰:书画方面侧重岭南板块,主攻关山月、黎雄才、赖少其、杨之光、林墉等学术地位比较明确的名家精品收藏。值得一提的是,她是藏品入选《杨之光传世作品全集》最多的藏家,红木方面则独爱海南黄花梨,专注明式书柜、床、画案、几案、四出头官帽椅等实用木器。

最近两年,冯玮瑜还操盘了两个项目让业界为之侧目。一是在广州创办的融熙文化机构,已经成为岭南最活跃和最高端的艺术品交流、教育和推广平台之一,今冬甚至把刚刚因为《侧卧的女人》而红遍全球的大藏家刘益谦请来广州做展。按冯玮瑜的想法,是想用高端的活动来带动大众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二是以投资人身份,与雅昌和艺时代等机构合作,把广东特色瓷种——佛山石湾公仔推向全国,被投资界喻为以一己之力来拉动整个地区的陶瓷“走出去”。

【策略】

到底买还是不买?买的话应该怎么买?冯玮瑜支持“调整就是买入的信号”的看法,“对于资金充足的藏家来说,当前这种行情显然是买入的黄金时期。不过,作为初入行的收藏者,千万不能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头脑发热,尤其是参加拍卖会,一定要时刻保持专业的理性,否则很可能就造成决策失误”。

战略上,冯玮瑜认为,首先要有精品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管任何种类和级别,都要选择里边最好的标的。精品不仅艺术价值和文化含量最高,而且未来增值的空间也最大;其次,要有发现的能力。若不具备足够的鉴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就算有一堆好的拍品在眼里,你也会当成一般的东西放弃掉。因而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发现能力,这里分两个层面,一是知识储备要不断更新,二是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再次就是要有长线意识,初入行的朋友最忌功利心太重,这样很容易堕入短线投机的泥沼。在收藏行业,价值是守出来的,其家族收藏目前价值回报极高的杨之光画作和石湾陶瓷公仔,都是在长线中形成的。因此她认为,投机的人是守不住好东西的。最后是要有专业意识。虽然对于收藏家来说,藏品丰富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就算这样,也不要东一榔锤西一棒,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知识、资金、资源和渠道等优势,在某一领域或种类,甚或是很小的一个细分市场板块,做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同行中间树立权威和标杆。

战术上,冯玮瑜透露,这么多年来她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是走苏富比、佳士得、嘉德等名牌拍卖行路线,专攻来源清晰、传承有序的精品。相对而言,大品牌的价格门槛可能高一些,但推出来的精品多,东西也更有保障。降低风险也等于是提升了自己的利益回报。二是对不了解的东西绝对不买,宁可买贵也不要买错。千万不要有捡漏的心态,买对才是省钱的最好方式。每次举牌前她都要对目标对象做足功课,譬如今年在嘉德秋拍买回来的两件藏品,自己便在拍前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比照首都博物馆的展览作品,解决了郎窑红釉梅瓶玉碧底与常见的作品不同的疑虑,也包括专门到国外查询它的来源等。三是对自己喜爱和认定的门类,一定会通过学术研究和梳理,对不同年代的东西加强比较,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拓展、延伸和丰富自己的藏品,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譬如陶瓷中的单色釉,石湾公仔和岭南书画中的某一位艺术家。四是,就算只是为了个人收藏,也要重视作品未来的保值和增值功能。因此在拍品的遴选方面,一定要考虑其投资价值,要“买得起,藏得住,卖得出”。此外就是不能患得患失,有些东西得失成败要看缘分,错过了就错过了。在投资收藏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态,享受其中的过程,如果因为得到或错过了某件藏品而造成心理负担,那就违背了收藏的宗旨。

观点二:转换策略伺机上攻 关注塔尖式名家精品

二十年前,何文发叱咤木材业,在艺术圈名不见经传。但二十年后的今天,在岭南在世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接地气的大收藏家,而且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艺术品投资者。他紧靠广州“南肺”建设的一座50亩的艺术创作基地——沁芳园,经过行业多轮洗牌,目前仍为岭南地区最为活跃的艺术品交流平台之一。

1995年,靠经营木材、家具等生意积累到第一桶金的何文发,在平时的商业社交中经常以字画作为媒介来维系自己的客户关系。彼时,全国的书画市场其实才刚刚起步,像关黎杨赵这些“四大家”作品,也只不过与现在市场上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齐价。所以,当年何文发送给客户,一出手就是一线名家书画,在客户那边自然反响强烈。

2006年前,沁芳园仅是何文发组织文人雅集的私人会所。2006年后,由于民间高净值人群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不断升温,何文发提前捕捉到国内艺术品市场“井喷”的信息,他突发奇想,对这片占地33万平方米(50亩)的自然生态景观进行了全新的人文化改造,使之升级为整个岭南艺术生态圈创作交流的大平台。

新世纪之交,他开始大批量地收购陈金章、周彦生、许钦松、方楚雄、陈永锵等岭南一线名家的字画。2006年以后,一线名家作品市场行情暴涨,他又开始在中青代艺术家作品市场板块寻找机会。

沁芳园平台化以后,他的投资结构也在根据投资周期不断调整。因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作品的市场成长期很不一样,所以,何文发紧跟市场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在藏品配置中形成合理梯队和组合来让资金良性循环。事实证明,何文发的策略是对路的。他收藏的书画,价值回报最高的可以达到30倍,而沁芳园这个平台,给他带来的无形资产和实际投资回报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回调,是何文发最为关心的大事情。早在一年前,他就预言,广东将会有三成画廊会被市场淘汰掉。而今年以来,他明显感到,找他帮忙买画的人比往年少了六七成。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信号,国内的艺术品行业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作为投资者,转变策略已经是当前非常迫切的课题。

【策略】

何文发认为,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下,可以谨慎进入,注意投资策略的转换。如果手头掌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考虑把自己的投资标的提升一个档次。

他举例说,自己原来主要是做岭南一线画家的作品收藏,但今年大部分画家作品的市场流通价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调,最极端的现象是个别画家的作品流通价格被腰斩。由于终端市场的需求,被经济下滑的形势和持续反腐的势头所抑制,中间商手里积压了大量之前预订的作品,而流通市场上的存量也因为部分藏家的抛售而陡然增大,所以很多画家的新作开始销不出去。虽然很多画家口头上说自己的作品一手价格还没有降,但市场上的实际流通价格已经降了。

随着年关的到来,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资金,对于投资者和收藏家来说,就可以做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譬如,一线名家作品以前完全是一个卖方市场,一些市场基础打得比较好的画家,往年因为作品供不应求,根本没有能力接受新的订单。有交情的投资者就算拿着现金上门,也要排很久的时间才能拿到自己的作品。随着今年整个行业进入持续调整阶段,这个市场因为需求疲软开始转变成买方的市场。一些以前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空理外边的人的画家,现在开始放低自己的身价,主动与藏家和经营机构联系,甚至开始安排比较多的时候出来应酬。这充分说明,一线名家的作品已经出现严重滞销的状况,需求减少直接压低了画家作品的市场流通价格。今年只要你手里有钱,可以随便挑选到很多一线名家的精品,甚至用以前买一幅作品的钱可以买到两幅的作品。

面对书画流通价格普遍回调的形势,何文发选择的策略是,一线名家作品少数,就算是精品,如果与2011年左右的价格相比没有三成以上的价格折扣,他也不会考虑。因为整个市场的价格回调并不只是发生在当前岭南在世一线画家这个细分板块,甚至在其他更高一个层次的市场板块也已经出现。譬如,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郭润文等先生的作品,与鼎盛期的价格相比,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回落。同样的资金,投资者可以尝试在更高层次的板块去运作,甚至收藏一些金字塔塔尖作品。这类作品相比市场的其他一线名家的普品来说,其艺术含量更高,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回暖,这类作品的价格行情也必是恢复得最快的。此外,就算目前市场行情不好,塔尖作品的价格相比其他作品来说,价格还是偏高,因而,不是专业的投资者或收藏家一般不敢碰,因此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这反而是买入的一个时机。

观点三:以守为主 等待市场探底行情

高鹏飞湖南出生,现居广州,爷爷和父亲都是收藏家,他从小就在一种浓厚艺术品收藏和鉴赏的氛围中长大,受到浸淫在这个圈子的亲朋好友的影响,弱冠之年开始正式“独当一面”玩收藏。

在中国书画领域,高鹏飞目前收藏的作品就有数百件,其中现当代的重点藏品就有一二百件。这里边三分之二是由上辈留下来的,在这个基础上,他近二十多年又拓展了近百件。虽然出身收藏世家,但身上完全没有土豪气。他原供职于铁路系统,由于上半辈子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如鱼得水。在高鹏飞家里,可以找到国内几乎所有主流高端的收藏类杂志。虽然中国早已进入网络资讯时代,但他仍然是纸媒的忠实读者。大量的阅读和频繁参与各种拍卖、会展和学术交流活动,使得他对学术和市场这两个不同舆论场上的许多重要信息都了如指掌。因为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所以他的收藏也是全国性的。除了中国书画,高鹏飞对陶瓷、青铜器等其他艺术品门类亦有深入研究。

虽然作为一名家族式收藏的传承人,高鹏飞的藏品之丰和资金实力之雄厚不容置疑。但是,他不喜欢也不赞成那种挥金如土的土豪式收藏。相反,他对市场价格的敏感意识堪比工薪族收藏者。至今仍让高鹏飞颇为得意的是,1993年广州首开先河举办中国第一届艺术博览会,他以每幅1000元的价格一口气买下王肇民老先生的5张斗方,并以每幅2000元的价格收进多幅刘大为的斗方。当年,他一年的工资也不过几千元,是学术见识给了他这样的胆量。如今,光是此俩人的作品,市场价值便已翻了不下数百倍。高先生自己从不以赚钱为目的来购买艺术品,跟他打过交道的行内人都清楚,艺术品到了他手上,都是只进不出的。他是各种高端艺术品拍卖专场的常客,对于当代艺术界老中青三代,只要是成名成家的“腕儿”,从出身经历到学术风格,再到个人思想和作品的市场表现,他总能一一道来、从不含糊。正因为“了解”,高先生“买东西”从不盲目跟风,倘若自己看不过眼的东西,他绝不会浪费自己的银两。反之,只要是来路清晰、风格自成一家、价格合适的作品,哪怕作者籍籍无名,他也从不介意,绝不错过。谈到艺术品收藏,他认为自己跟刘益谦完全相反,最大的优势就是知识,只有发挥好知识的优势,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自己的购买成本和风险。

【策略】

投资界有句俗话,说把握宏观赚大钱,关注微观赚小钱。从各类机构统计的数据以及近半年来管理决策层不断出台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的动机来看,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严竣、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高鹏飞说,虽然今年春拍和秋拍,都分别出现了像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和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那样以过亿元成交的作品。但是,局部市场的零星成交案例并不能改变整个市场继续下行的趋势。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对今年的春拍作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发现春季市场整体容量同比去年春拍明显缩小,拍品数量减少54304件,而成交量同比下降了40%。整个2015年春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仅为244亿元,总成交额降至2011年以来最低谷,同比2014年春缩水了近百亿元人民币,降幅达27.2%。实际上,一级市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所以,在高鹏飞看来,目前还不是抄底的最佳机机。至少他自己今年内,是不会在中高端市场上“轻举妄动”的。策略上,他主张以守为主,等待市场探底行情出现后,再做投资决定,现在还是把原来手上的精品守住、持币观望为好。

猜你喜欢

拍品艺术品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春日寻宝指南
艺术品被盗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成交拍品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