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2016-01-07石伟和
石伟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根据“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要求,很多高校已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本文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点,提出从组织管理、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项目拓展四个方向打造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想,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91-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1],还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2]。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理应走在时代的前沿,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自主择业与创业的能力,促进就业及社会的稳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情需求下,很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探索。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依托实验区建设。高校的实验室是许多理工科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温室,许多科学研究都是在这里进行,也有许多创新型产品在这里诞生。因此,高校的实验室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高校进行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研究基地,这个基地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在2008年教育部公布的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中[3],也有较多项目涉及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验室建设基地,诸如广西大学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复合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上海财经大学的财经人才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等。
2.依托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主要分为校外基地和校内基地,这些教育基地既是培养学生实践动能力的基地,也是创新创业的基地,这些基地往往同时承担着这两方面的任务。校外基地主要是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以校外实习与实训、创业和就业的方式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和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校内基地主要是通过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利用校内学科发展和师资等优质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立足于区位优势,直接面向学生,融合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
3.依托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在当代高校已愈加流行,参加的学生覆盖面变得更广。作为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科竞赛已成为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尝试,很多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学科技能竞赛为载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的发展模式。如全国性的“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蓝桥杯”计算机软件技术大赛等等,高校借助学科竞赛,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4.依托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面性和综合性的教育,部分高校根据本校办学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也纳入高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与优化课程体系,采取模块与平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如大连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三个模块[4];部分学校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和校级创业基地平台、实验室平台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欠缺创新创业平台,多数实践活动只停留于形式,未能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5],严重阻碍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进程。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1.组织管理。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和持续化发展,应制订全面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以校级创新创业管理中心为一级管理机构,以院系、学科或专业为导向开设创新实践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形成由学生为对象,院系为分管单位,学校为主管单位的多级组织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校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在各教学院系和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便于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开展、指导与管理。
2.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执行者和指导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教育教学教师和学生工作指导教师组成,来源单一,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引领与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需要优化师资队伍。
首先,通过制定教师进修和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同时转变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谓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就得竖立坚定的改革信念,打破自身与教育环境之间的平衡,即固定的教学模式和习惯,如翻转课堂,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其次,通过引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创业者和管理者,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素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创新创业案例为教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课程建设。为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构建以教学模块和模拟实训平台为基础,融合第二课堂活动和实践应用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6],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程。
第一,教学模块以理论教学为主导,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认识、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管理者素质结构与培养、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创业实践、就业指导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创新创业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为实训环节奠定基础。
第二,模拟实训环节是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环节,模拟实训平台主要由实验实训教学、软件仿真实践模拟以及学科技能比赛和第二课堂等组成。通过搭建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设立综合创新实训拓展项目,通过注册或购买仿真软件,建立实验实践基地,创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多渠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借助各种创新创业学科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第三,校外实践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校外实践基地中,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工作流程、企业文化等,积累就业创业经验。因此,校外实践依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打造项目。
4.项目拓展。项目型实践教学模式是以项目成功实施为目标,是一种综合性、层次性和专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7],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确立、任务划分和技能应用。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以项目型实践为核心拓展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借助“挑战杯”、“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比赛,开展大学生创新性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项目目标与任务,并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培养其实验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借助“创业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创业能力。在项目拓展中可融合学科知识和创新创业课程知识来研究与探讨项目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耗材的采购,完成项目产品的制备、销售与服务。
三、结束语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创业设计与训练以讲座方式开展,仅面向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活动。尤其是在实践环节中,缺乏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活动通常以学科竞赛和项目设计比赛方式开展,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新建本科院校可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建立多层次管理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领导机构;立足办学特色,整合专业人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教学观念,打造专兼职结合的创业师资队伍;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当中,重视与突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影,等.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2]房汝建,朱锡芳,伍婷.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9(3):103-106.
[3]吴晶.我国高校设立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J].江西教育,2009,(13):39
[4]鲍桂莲,冯爱秋,肖章柯,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22-23.
[5]徐孝昶,宋思运,姜慧,等.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以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3,138(2):56-59.
[6]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7]刘勃,刘玉,钟国辉.张建林.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6-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