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优化分配课时比重的高校土木专业课教改研究

2016-01-07李子龙易灵芝王晓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子龙+易灵芝+王晓锋

摘要:我国的本科教学方式,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动手能力差;实际能力差。为提高高校土木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程能力,作者通过采用改变现有讲课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个别培养学生等手段,对现有的土木专业课教学的课时分配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土木教学;课时分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87-02

一、概况

(一)国内现状

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方式,与西方欧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动手能力差;实际能力差。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在专业教学方面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情况,开始逐步实行教育教改。在我国土木专业类教改课题中,较多的重心放在电算、双语教学、土木工程试验课、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真正针对授课重心的教改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理论指导实践,所以必须先彻底明白理论,才能谈实践。

(二)国外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目前在国际上公认是较为先进的。以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始建于1885年,是美国三大理工学院之一,以承诺“通过科学技术改善人类条件”而著名。佐治亚理工学院由6个学院组成,其中工程学院闻名世界,它的土木和环境工程专业在美国排名第四,而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其颇具特色的本科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该校对土木专业的专业知识教学,采用了实践为主,理论讲授为辅的方式。在专业学习阶段,让学生大量地进行工程实践分析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处理许多工程案例,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还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课时分配改革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改变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授课重心集中在理论内容的讲授上。采用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使土木专业的学生,能将大学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并建立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二)研究内容

通过本项教改研究,得出一个优化的方案,改变土木专业本科教学中以往的授课内容的偏重方向。使得在总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知识讲授时间,减少纯理论知识讲授时间,实现提高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采取统计调查和实际试验双线结合的方式。统计调查内容主要为大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对象为已经毕业的土木专业学生。实际试验则抽取少数学习积极的学生,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后在毕业设计答辩中测试其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并跟踪观测其参加工作后的适应能力。

三、教改研究过程及结论

(一)研究过程

研究的过程采用三步走的方针:第一步,笔者抽取所教学生中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提供工程实例资料,让他们课后时间解决。提供的工程实例有项目设计、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设计以及工程咨询。被抽取的学生多数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少数学生中途退出了。第二步,观察这批学生,并在其中挑选积极性特别高的学生,课题主持人亲自对其进行单独培养。培养以实际工程设计为主,从设计方案确定,到建模计算,再到绘制施工图,以及配合施工、现场变更、工作联系、应急预案及处理等。第三步,等他们毕业后,对他们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对比采用了新培养方法和没有采用的学生,观察他们的毕业后发展情况。以调查问卷作为统计归纳的依据,以学生的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为课题研究的判别标准。

(二)研究结论

1.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已毕业的315个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调查结果,归纳各项意见,最终得出大多数毕业学生认同的结果:力学类课程应增大总课时量,并增加习题讲解比重,减少理论知识的介绍;结构设计类课程应增大总课时量,并增加案例分析比重,减少理论知识的介绍;施工、监理、造价类课程在大学没有深入印象,毕业就忘记了;大学很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毕业后工作不符或者利用率不高;大学某些教材不好,废话太多,废理论太多,实用性太少;教材错误率高,存在某些教材知识与现行的规范条文相冲突;专业课某些无关的知识应删除,增加工程实例;课程设计太少,题材数量不够;软件教学太少,教学中涉及的工程技术偏落后。

2.研究结论及解决方法。(1)改变目前土木专业本科教学中专业课课时的分配方式。本课题在结合学生的看法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的条件下,对于土木专业的本科专业课教学课时,有以下分配意见:①偏于理论方面的: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土力学》等,在讲授课程过程中,课时重心可以偏向理论多一些,实践教学采用习题作为辅助。课时分配建议:理论∶实践可以6∶4,或者7∶3。②偏于工程方面的:如《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概预算》等,虽然有课程设计,但是内容过于单一,课程讲授过程中仍有许多实际知识未涉及到,理论和背景知识介绍过多。分配建议:增加课程设计,减少理论课。(2)改变部分专业课授课方式——多答疑,少灌输。通过对部分学习积极的学生的调查,多数学生表示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不在课堂而在课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课,只有少部分能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多数要依靠课后自学。但是,如果教师将课堂习题替换为与实际接轨的题目,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给学生答疑,学生能学得更好。(3)改变部分课程授课内容。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教材和上课内容中的关于专业知识的相关介绍、背景介绍、无关的理论分析和与实际脱轨的例题持反感态度。此外,部分教材中的内容已经与当前工程环境和工程技术脱节了,比如测量:目前多数道路桥梁工程的测量采用的仪器是全站仪,并用cass软件绘图、平差以及放线,而本科的教材和内容仍采用老式的经纬仪、水准仪测量、手工制图。课题研究建议:删除与实际无关、落后的专业知识,更新最近的专业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4)辅助教材选择。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希望能从教材和书本中学到真实可用的专业知识。其中部分学生表示课本中冗余知识太多,有许多的和专业无关,还有许多的过于理论化,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重点,有时候浪费了大堆的精力却学了没用的东西。结合学生的意见,课题研究建议:选择现有的国家/部颁的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作为学生的辅助教材,功能性和指导性远远强于其他辅导资料。

四、教改效果

对于抽取出来的那部分学生,通过本教改研究的试验性教学,他们学到了大量的工程实际专业知识,无论是毕业设计水平,还是找工作的情况,以及工作后的发展情况均优于其他未接受本研究试验教学的学生。此外,笔者在进入大学任教以来,一直坚持每届亲自带一至两个学生,让他们承担真实的工程项目设计、撰写施工方案或者工程概预算。这几个学生目前均已毕业,并取得的如下成绩:学生A,09年毕业,现四川综合类甲级资质设计院道路桥梁部门,任桥梁方面的技术负责人,从事特大桥梁、特种桥梁、桥梁加固等设计计算和技术负责;学生B、C和D,考上研究生;学生E,11年毕业,现河南某公路桥梁类甲级资质设计院桥梁设计部门,从事特大桥梁、特种桥梁、桥梁检测加固、特种结构的设计计算工作。

五、不足与展望

当然,在教改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这种教学需要学生及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点学生以及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至少是普通班的三倍以上,因此,目前还没有能力承担大面积的改革重任。其二,本教学方法,在管理上较为松散,对于天性懒散的学生,不能起到约束作用,反而降低了其学习的效果。其三,本教学方法,对于目前教学下的考核制度不适用,若大面积推广,则还需研究出配套的考核(考试)方法。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向全校推广的一个障碍。

在未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理念的逐步完善,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的逐步增加,必然有机会实行以工程案例分析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让土木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更多的实际工程知识。且此培养方式还可以推广至所有工程类专业,如机械、电子、计算机等。

参考文献:

[1]洪红,廖奇云.电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3,(03).

[2]胡国祥,蒋元平,刘清平,孔祥国.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构想[J].安徽建筑,2003,(06).

[3]卢文良.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04).

[4]孙勇,翟爱良,李永超.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山东农业教育,2005,(04).

[5]贠英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6]张立山,董艳英,刘明远.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7]吴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03).

[8]肖明葵,程光均,张祥东.虚拟工程与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0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