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如何影响人的世界观——关于科学与世界观的断想(1)
2016-01-07薛国良
科学如何影响人的世界观
——关于科学与世界观的断想(1)
薛国良
(河北大学物理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摘 要:从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3个方面讨论了世界观与科学的关系,对科学在人的世界观确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科学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收稿日期:(2015-01-29)
1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也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文所谈的世界观,只涉及对整个现代人类来讲的主流世界观,个体或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世界观不在讨论之内.
世界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同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开始时,接触到的只是个别事物和现象,形成对各种具体事物和现象的看法.随着人们在实践中接触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扩大,就由认识个别事物和现象深入到认识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质,逐渐形成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即世界观.
不过,这时的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这种世界观一般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因为通俗地说来,人的世界观产生的前提是首先要“观世界”,这里就会涉及到两个问题:“观什么”和“怎么观”.先说“观什么”:因为世界是“大千的”和“无限的”,人所“观”的那部分世界只能是局部的和片面的;同时,即使大家所“观”的世界是同样的,而“怎么观”(即观世界的方法和视角等)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为了说清这一点,我们先看看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世界观都应该“观什么”,即世界观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般认为,人们所“观”的“世界”的范围应包括自然界、社会和精神世界3个方面.与此相对应,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则应当包括自然观(观自然界之结果)、社会观(观社会之结果)和人生观(观精神世界之结果)3个部分.
其中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值得强调的是,因为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因此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人的社会观,是在确定的社会性质下形成的.但是,在大环境相同的前提下,即在确定的社会性质下,由于人们“观世界”的方法和视角等有所不同,每个人形成的社会观也会有着各自的明显区别.显然,就确定的社会性质而言,大众的系统的社会观的形成,要依据相应的社会科学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等)来构建和完成.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知识是规范一个人的社会观正确与否的判据.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什么是人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这都涉及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生观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人生观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价值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人生观一般要由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来确立.
2科学只影响人的自然观吗?
一般认为,科学(这里指自然科学)是关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的知识体系,显然,人们的自然观主要是由科学来决定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不关注科学或者一个没有科学素养的人就没有自己的自然观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实际上,人们的自然观的形成有两种方法,或者说建立自然观有两种途径:科学的与非科学的.为了回避“非科学”这个字眼,我们不妨把这两种途径说成是“科学的”和“人文的”两种.再进一步,从方法论的角度说,这两种途径又可以分别归结为“去人化”的和“拟人化”的.大家知道,为了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近代科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把科学家的个人情绪排斥在科学研究之外,因此科学“观世界”的方式是“去人化”的.
与科学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文“观自然界”的解决方式是“拟人化”的.比如一个歌唱家“观自然界”可能观出了诸如“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结果;一个美术家(尤其是印象派或后印象派画家)面对大自然要表达的则是自己所感受到的所画事物的“内在的真实”;而诗人或其他文学家借物咏志、触景伤情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都应该认为是人的自然观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不关注科学或者一个没有科学素养的人就没有自己的自然观,只是他的自然观仅有“拟人化”的那部分而已.
由此看来,就人们的世界观之形成而言,对非科学人士的科学素质教育的作用似乎只是对其“拟人化”解决自然观结果的一个补充,而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与科学无关.遗憾的是,此说法是不确切的,为什么?在下面的讨论中将会看到,科学对非科学人士的世界观所起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对其“拟人化”解决自然观问题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科学不仅使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自然观,更重要的是,科学也会影响甚至决定你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3科学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自然观为什么会影响甚至决定社会观呢?这是因为自然观奠定了世界观的基础.如果这样说来显得抽象,难以服人,那我们总可以对下一个观点达成共识,即一个人系统的社会观的形成要受到相应的社会科学知识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社会科学”?一个规范的提法是:社会科学是从人文学科分离出来的自然科学的“兄弟”,其本质特征是它把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科学化”处理(如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兴起之过程及1969年开始设立的经济学奖大部分都授予了数学家和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学课题的人即为明证).因此,我们得出“科学也会影响社会观”这一结论的直接逻辑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会影响社会科学.回顾社会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作为自然科学“兄弟”的社会科学始终在借鉴和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来发展自己的学科,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直接影响着社会科学,因此由社会科学决定的“社会观”也必定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那么人的社会观也必定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容后详论.
我们还要强调的是,科学也会影响人的人生观.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只需从人生观的一个定义谈起.
20世纪初,北京大学曾经发生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以“科学能否解决世界观问题”开始的“科玄论战”,在“科玄论战”中梁启超曾经给出一个人生观的定义:
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我们选一种理论来完成这种生活,叫做“人生观”.
现在我们来对此定义“咬文嚼字”:既然人类从心界、物界两方面调和结合而成的生活,叫做“人生”,那么对人生的认识是离不开科学的,因为对人生两要素之一的“物界”的认识离不开科学.那么“选一种理论来完成这种生活”的“选法”也就会受到科学的左右,因为“选法”决定于对人生的理解,是科学决定了对人生两要素之一的“物界”的认识.这样说起来有点“绕嘴”,但下面的例子可以说的形象些.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为了拒绝“上帝造人”这样的宗教命题,就必须从科学角度解释生命是怎么产生的,而欲知生命是怎么产生的,则必须搞清蛋白质的来历.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蛋白质就是一种在此之后才会出现的大分子.
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蛋白质大分子链包含有上万个各种类型的氨基酸分子.但是组成氨基酸的不同分子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安排在一定部位(图1),才能使其具有蛋白质的功能.否则即令组成某个蛋白质的所有分子都已经产生了,它也不是蛋白质.于是自然有了下面的问题必须回答:在排除超自然因素的前提下,这种排列秩序是怎样从大千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呢?
图1DNA分子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结构)
按照排列组合知识,如果生命的产生是纯粹偶然的几率事件,也就是说蛋白质大分子链是组成蛋白质的所有分子都已经产生之后偶然“碰”出来的,那么按照每种排列有相等概率的等几率原理来计算,要“碰”出蛋白质分子的这种特定排列的概率远远小于10-130.这种几率之小,就是把它看做零也毫无问题.也就是说,蛋白质分子的特定排列是“碰”不出来的.
我们再从时间的角度来考量:从大爆炸开始到组成蛋白质的所有分子都已经产生为止的时间不算在内,我们只考虑组成蛋白质分子的这种特定排列所需要的时间.计算表明,即使每秒交换一百次排列方式,所有分子要形成蛋白质的特定排列也要经过10109亿年才会出现一次.要记住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年,而地球的年龄仅有46亿年,那么蛋白质是怎么形成的?如果科学理论连蛋白质是怎么形成的都说不清,那么包括人在内的大千世界的各种生命之来历就更无法解释了.因此从时间的角度来考量,现有科学是无法说清楚生命的起源的,这成了讨论科学与人生观有关与否的一个“瓶颈”.
如果是这样,人的人生观就跟科学发生了必然的联系:人们会自然地将蛋白质的特定排列形成的原因看成是超自然的原因决定的,也就是上帝决定的.而信上帝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人生观.因为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肯定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不可能有同样的人生观.也就是说,蛋白质产生机制必须有全新的科学解释,否则人们只有信神了.
分形理论的创始人曼德勃罗的观点是,自然界是如何演化出这些复杂建筑的呢?只有在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学的意义下才存在复杂性.作为分形,分支结构可以近乎透明地简单描述,可能只需要几位数字的二进制信息就够了.也就是说,分形理论的发展有望解决蛋白质在形成时间上的“瓶颈”.如果分形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此相应的人生观就会发生变化,可见,科学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人的人生观.
此外,科学对人生观的影响除了上述属于科学知识本身涉及到的“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外”,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人生观的影响则更不容忽视,因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哲学的精髓,它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而哲学思考才是影响人生观的主流因素.
还应该指出,由于科学的发展还远远没有尽头,因此不要说一个人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全部由科学决定不可能(因为两者所涉及到的“精神层面”科学是不允许涉及的),就是自然观也不是现有科学可以大包大揽的.说的谦卑一点,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了理清科学对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会产生什么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合肥:黄山书社,2008
3何中华.“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文史哲,1998,2
4陈赟.科学主义与现代世界观的起源.社会科学论坛,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