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上)

2016-01-07樊高月宫旭平

国防 2016年2期
关键词:美国

樊高月 宫旭平



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上)

樊高月 宫旭平

内容提要:美国太空战略思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历届美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美国太空战略思想予以修改、发展和完善,呈现出各届政府的鲜明特点。在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军民双轨制太空战略,“以民掩军”开发军用太空项目,打出“和平利用太空”旗号,定下了美国太空战略的基调;里根政府建立军种和联合太空司令部,实施“战略防御倡议”,首次公开提出要在太空大规模地部署武器,同时把太空作为一个作战领域。这两届政府对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对太空武器化、军事化趋势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

关键词:太空战略 发展与演变 美国

作者:樊高月,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4级,大校;宫旭平,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战役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校

太空战略,亦称空间战略,是筹划和指导航天技术、力量发展,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与利用的方针和策略1。美国太空战略思想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美国并未使用“太空战略”这个术语,美国《国防部军事和相关术语词典》中也没有收录这个词条。美国太空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太空政策》《国家安全战略》《国家防务战略》《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等文件中。美国各届政府都有自己的太空战略,并且独具特色。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美国各届政府太空战略的发展与演变,就能揭示出美国太空战略思想的发展轨迹,为我国太空战略和太空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1957年10月4日,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送入轨道,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美苏的竞争也从陆地、海洋和天空延伸到太空。苏联卫星发射成功,促使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卫星与导弹项目相分离”的原则。1958年1月22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352次会议对“弹道导弹和卫星项目的优先性”进行讨论,两天后,艾森豪威尔批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846号指令,将卫星项目列为重点优先项目2。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8年1月9日的国情咨文中指出:“由于认识到有必要对我们最先进的发展计划进行统一领导,国防部长已决定把国防部负责的所有反导弹和卫星技术工作集中于一个组织。”31958年2月7日,国防部建立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统一管理三军太空项目。1958年2月6日,美国参议院成立了太空委员会,由约翰逊任主席,着手制订美国太空研究与发展的有关法案。3月5日,众议院成立太空委员会,负责研究太空问题和为航天资源控制与发展提供决策意见。这两个组织一成立,立即就美国太空技术发展的政策、组织、资金、目标等问题展开讨论。1958年4月2日~7月16日,国会的专家小组进行了一连串的调查,听取关于太空发展重要性的报告。5月18日,国会参众两院的太空委员会做出以下结论:“建立全国太空计划是一件极为迫切的事情,不仅是为了国防上的需要。从长远的观点看,发展太空也可有效地运用在和平目的上。在运用太空的能力上,美国今天已比苏联落后,唯有积极努力,慎重地计划与组织,方可迎头赶上。全国太空政策关系重大,不能仅靠军事专家或科学家来单独承担这份重任,必须由政府最高首脑与其他军事、外交、技术、经济政策相配合。”4

1958年7月,艾森豪威尔签署了《1958年国家航空航天法》。1958年8月18日,艾森豪威尔批准了美国第一份正式太空战略文件《美国外层空间初步政策》(Preliminary U.S.Policy on Outer Space)。1959年6月,太空政策被正式写入美国《国家基本安全政策》(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标志着太空战略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部分。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公布了第二份太空战略文件《美国外层空间政策》(U.S.Policy on Outer Space)。

这些文件规定:“美国应继续积极发展太空计划,利用太空实现其科学、军事和政治目标,包括:(1)建立广泛的科学技术计划,进行太空飞行和星际探索,扩展人类的知识和理解力;(2)筹划军事太空计划,通过运用高度发达的太空技术加强美国的军事能力,同时不影响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3)民用太空计划的目标是推动和平利用太空;(4)在符合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和平利用太空和与太空相关活动的国际合作,并与个别盟国开展军事用途的合作。”5

为实现这些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1)为了在最早的、可能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科学、军事和政治目标,美国要通过基础性研究开发军事和非军事潜能,发展和扩大与太空相关的活动;不仅要从事短期性的活动,而且还要发展长期性的计划(至少10年周期);要研究太空开发对国际、美国政治和社会结构,以及对人类活动和生命的影响。(2)考虑到苏联太空优势能力对美国产生的心理压力,在不久的将来要制订一些既有科技、军事价值,又有世界性心理影响的方案和计划。(3)预料到侦察卫星的可靠性,寻求一个对美国利用侦察卫星有利的政治框架,并利用侦察卫星最大化地增强美国情报侦察能力。(4)与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保持美国在倡导和平利用太空中的领导地位。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太空政策把太空军事用途分为三类:(1)当时已设计的或即将使用的用途,主要是军事侦察,它对实施“开放天空”的建议和监督国际军备控制系统的运行有潜在价值。(2)近来可能的用途,包括天气观测、军事通信、电子对抗和导航。(3)未来可能的用途,包括载人航天器、载人防御太空飞行器、轰炸卫星、载人月球基地等6。

艾森豪威尔政府太空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确立军民双轨制太空战略,把太空利用分为军用、民用两个部分,“以民掩军”开发军用太空项目;二是打出“和平利用太空”旗号,防止苏联与其进行太空军备竞赛。

二、肯尼迪政府(1961~1963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肯尼迪上台后,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与苏联在各领域和全球范围内的争夺;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缓和美苏关系,与苏联开始一系列军控对话与谈判。当时,苏联在太空已经争得几个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第一次使人类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在此形势下,美国朝野皆督促肯尼迪政府制订赶超苏联的太空计划。面对国内外压力,肯尼迪改组了国家航空航天委员会,由副总统约翰逊任主席,由国务卿、国防部长、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国家航空和航天委员会执行秘书等任委员,全面加强对太空事务的领导工作。

为争夺太空领先地位,肯尼迪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制定“阿波罗”登月计划,建议美国在10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2)确定军用太空计划的重点发展领域:防御性太空系统,包括卫星侦察系统、早期预警系统和通信卫星系统;进攻性太空武器,包括反卫星武器;军事载人航天计划。(3)确立空军军事航天主导军种的地位,减少陆军和海军对太空的投入。(4)树立美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国际形象,与苏联签订《外层空间军控与部分核禁试条约》。(5)积极推动太空国际合作,发布美苏太空合作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

肯尼迪政府太空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一是采取积极的进攻态势,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公开与苏联展开太空竞赛,着眼于提高美国威信;二是继续用民用太空计划掩盖军用太空计划的发展,最终以美国成功登月在太空竞赛中胜出。

三、约翰逊政府(1963~1968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1964年1月,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了太空战略方针:“必须确保美国在和平探索太空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在60年代到月球去进行探险,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同其他国家合作,如果有必要的话就单独进行。”7由于约翰逊保持了美国太空政策的连续性,“阿波罗”计划得以继续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由“水星计划”“双子座计划”和“阿波罗计划”三个阶段组成,但这三个阶段并非依次进行,而是并行不悖。“水星计划”主要研究人类在太空长期停留的能力问题,“双子座计划”研究从月球返回后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问题。通过“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美国在月球登陆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领先地位。

由于美国送入太空的物体成倍增长,如何保护美国的太空资产成为约翰逊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最终,约翰逊政府突破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确立的“和平利用太空”理念,加速研制和部署反卫星武器和反弹道导弹。1962年5月,陆军开始进行反卫星武器计划——“505工程”。1963年2月,空军开始反卫星武器计划——“437工程”。这两个计划准备将热核弹头送入太空,摧毁敌对卫星。1964年6月,空军宣布“雷神”反卫星系统进入可操作状态,迈出定向拦截卫星的第一步。1967年9月18日,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宣布,为应对来自中国的小规模导弹攻击或苏联导弹的意外发射,美国计划部署“哨兵”导弹防御系统。

约翰逊政府太空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继承肯尼迪政府的太空政策,继续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为美国太空力量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开始研制反卫星武器,并决定实战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向太空武器化迈出了第一步。

四、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6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尼克松上台后,决定把太空战略的目标由提升国家威信转向注重现实应用。1970年3月7日,尼克松发表太空政策声明,强调太空不再是国际政治竞争的场所,太空研究不再是一场竞赛,必须研究低耗费和不太复杂地向太空运送必需品的方式。1972年1月5日,尼克松正式公布了研制航天飞机的决定:1972年将拨款55亿美元,开始研制5架航天飞机。

尼克松政府之所以批准航天飞机计划,原因有三:一是可以保持美国载人航天飞行的领先地位;二是航天飞机可以保持战备警戒状态,对预见到的或突发的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三是可以制造许多就业机会,为尼克松连任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航天飞机计划由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国防部合作进行,70%的预算由国家航空航天局支付,30%的预算由国防部承担。

除批准航天飞机计划外,尼克松政府还批准了“天空实验室”计划。其目的有二:一是作为未来空间站计划的过渡环节,它带有试验性质;二是用它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对太阳进行比较充分的观测研究,进行较长时间的生物医学研究,对地球资源进行细致的勘测,进行更为全面的工程技术实验。天空实验室虽然属于试验性空间站,但是它已经把太空活动从令人惊心动魄的壮举变成司空见惯的例行性业务工作,为发展商用太空奠定了基础。

此外,尼克松政府取消了军用航天载人系统“载人轨道实验室”,转而发展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国防支援系统、海军子午导航卫星系统等实用太空系统,同时成立专门小组审查太空的军事应用和卫星系统的脆弱性,要求继续研制反卫星武器和反弹道导弹系统。

尼克松(福特)政府太空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开发太空技术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为人类在太空的存在奠定必要基础;二是继续研制反卫星武器和反弹道导弹系统,注重军用太空系统向实战应用转化,太空战意味越来越浓。

五、卡特政府(1977~1980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为了制定一个连贯的国家太空政策以指导美国的民用和军用太空计划,卡特上台不久就成立了太空政策审查委员会,对美国太空事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两份新的太空政策文件:《国家太空政策》和《民用和下一步国家太空政策》。

《国家太空政策》提出了美国太空战略的目标和原则。其目标是:(1)通过开发和利用太空,促进美国国家利益;(2)与其他国家合作以保持太空行动自由,从而增强人类安全和福利。其指导原则是:(1)所有国家执行为和平目的和全人类利益而开发和利用太空的原则。“和平目的”允许为追求国家安全和其他目标而进行军事和情报活动。(2)开发利用太空以支持国家福利和美国政策。(3)反对对太空或天体或其任何部分的主权要求,反对对从太空获得数据的基本权利施加任何限制。(4)任何国家的太空系统都是国家财产,有权不受干扰地通过太空和在太空运行。对运行的太空系统的有意干扰被视为对主权的侵犯。(5)美国将在太空采取自我防御行动。(6)美国将保持国家太空情报计划。(7)美国将进行太空活动,以增加科学知识和推动太空技术向民用转化,保持美国的太空领导地位。(8)美国将进行有益于美国科学、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太空国际合作。(9)美国将保持当前对民用、防御和国家情报目标的职责和管理关系。(10)在太空部门之间保持紧密的协调、合作和情报交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遵循安全和政策指导,允许最大化地利用所有能力8。

《民用和下一步国家太空政策》确立了指导未来10年民用航天活动的原则,提出政府将继续推进陆地卫星计划、气候计划和海洋计划,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太空遥感系统,鼓励部门间进行技术转让,要求加强国际太空合作,强调美国继续保持在太空科学和行星探索方面的领先地位等。

卡特政府太空战略思想的主要特点:一是继承了尼克松政府的务实太空战略,注重太空系统开发服务于社会生活功能;二是主张技术转让,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太空活动;三是军事太空政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寻求禁止反卫星系统,另一方面又追求发展反卫星能力。

六、里根政府(1981~1988年)的太空战略思想

在太空领域,里根政府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仅宣布了“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在太空部署武器系统防御苏联洲际导弹的进攻,而且宣布了民用“太空站”计划,期望继续保持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建立了商用太空部门,鼓励私营部门投资太空事业,把美国太空活动由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转变为军用、民用和商用三个部分。

里根上台不久,就挑选30多位著名战略家、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高边疆”研究组,对美国太空政策进行审查。经过7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研究组于1982年3月发表了研究报告《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认为美国应抛弃以往的恐怖平衡理论,利用科技优势确立以太空战略为主体的新国家战略,并且提出三大战略目标:(1)消除苏联军事力量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2)用“确保生存”战略取代“相互确保摧毁”理论;(3)提供开拓太空工业和商业潜力的巨大动力9。这份报告对里根政府太空战略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里根政府除了颁布《国家太空政策》和《国家太空政策总统指令》两份国家太空政策文件外,还颁布了《航天飞机政策》《国家太空战略》《太空运输系统》《太空站》《国家安全发射战略》《国家太空政策指令和执行章程》等文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里根政府太空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美国太空活动的六大目标:加强美国的安全;维护美国太空领导地位;通过太空活动为人类获得科学、技术和经济利益,提高地球上的生活质量;鼓励美国私营部门继续投资太空相关活动;为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科学和技术利益而促进国际合作;扩大人类超越地球轨道进入太阳系的存在和活动。(2)提出美国太空活动应遵守的7条基本原则:承诺为和平目的和为全人类利益由所有国家开发和使用太空;利用太空活动支持美国固有的自卫权和对盟国的保护承诺;拒绝任何国家对太空或天体或其任何部分的任何主权索赔,并拒绝对主权国家从太空获取数据的基本权利的任何限制;认为任何国家的太空系统是其国家财产,具有不受干涉地在太空通过和运行的权利;鼓励太空技术和系统的商业开发和使用,但这些商业性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安全利益、国际和国内法律义务;鼓励其他国家参与商业太空货物和服务的自由与公平贸易;开展能给国家带来足够科学、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相关太空国际合作。

根据这些目标和原则,里根政府大力推进太空力量建设。一是推进以“太空站”为主的民用太空计划;二是推进以“星球大战”为主的军用太空计划;三是推进以“商业发射”为主的商业太空计划;四是建立领导军用太空活动的组织机构,即军种和联合太空司令部;五是开发太空作战理论,提出了军用太空的四项任务:威慑或防御敌人进攻、确保美国太空进入、摧毁敌方太空系统、增强美国和盟国作战能力;六是建立非政府太空商业机构,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太空商业活动。

里根政府太空战略是美国太空战略的一个转折点,其主要特点包括:(1)增设商业部门,确立军用、民用和商用三个部门统管太空活动的领导体制;(2)实施“战略防御倡议”,首次公开提出要在太空大规模地部署武器,打开了太空武器化的大门;(3)建立军种和联合太空司令部,正式把太空作为一个作战领域,大力开发太空作战理论,拉开了太空战的序幕。所有这些,都对后来的美国太空战略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文:

1.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全本),5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Note 2,FRUS,1958-1960,Vol.3,p30.

3.梅孜编译:《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251页,时事出版社,1994。

4.顾诵芬,史超礼:《世界航天发展史》,148页,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NSC5906/1,August 5 1959,FRUS,1958~1960,Vol.III,p.314~315.

6.NSC5814/1,“Preliminary U.S.Policy on Outer Space”,1958/6/20,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58~1960(hereafter cited as FRUS),Vol.II,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p.845~863.

7.梅孜编译:《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364页,时事出版社,1994。

8.Presidential Directive/NSC-37,“National Space Policy,”May 11,1978.http://www.globalsecurity.org/space/library/policy/national/nsc-37.htm.

9.[美]丹尼尔.奥.格雷厄姆著,张健志、马俊才、傅家祯译:《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何荷)

中图分类号:E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2-0040-05

猜你喜欢

美国
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