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究

2016-01-06姜蓓蕾

江西教育C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

姜蓓蕾

摘要:青少年能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关系到其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但目前青少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要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学校重视品德教育,增设社会服务课程;弘扬社会主流思想,传递正能量。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唤醒青少年沉睡的道德情感,相信我们的青少年会成为中国敢于担当的一代,创造未来中国全面崛起的一代。

关键词:培养和提高 道德品质 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以及对与责任相关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的情感体验。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民族兴旺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我们得知国人在埃及神庙刻下“到此一游”、亚航泼泡面等事件时,既难过又羞愧。虽然目前文明旅游渐成共识,但仍有少部分游客存在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这些都是公民意识淡薄,公德心、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具体表现。著名哲学家黎鸣老师曾说过:“道德教育的时代,真正能给人以道德的是青少年时代,如果人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道德教育,那么在成年后,基本上就是一个缺乏道德的人。已经错过了培养道德品质年龄的人,再加强道德教育也很难再有道德。”所以,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需要从青少年抓起。

一、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据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有淡化的趋势,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担忧,经过思考,目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和缺乏大致有以下原因:

1.家庭方面因素

目前的中国式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数家庭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连“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更有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导致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过于依赖父母,甚至自私自利,不会主动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式家长多数有“望子成龙”的观念,这也无可厚非,但这种观念影响着家庭教育,使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而不是孩子良好道德品格的养成。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接受家庭教育,它在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家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家长自身就存在说粗言秽语、不孝顺老人、随地吐痰、闯红灯等失德甚至违法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学校方面因素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大背景下,社会舆论往往将中考、高考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教育的尺度。家长们关注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绩,是孩子能否上一所重点高中,将来能否考个重点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学校为了自身发展,往往都调整了教学安排,更多地关注智育,使得德育无法得到充分保障,这就直接影响了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要渠道,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基本已改变了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能就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关心的社会实际问题组织教学,关注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但其教育形式较单一,教育内容太空洞。

3.社会方面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逐渐加大,以及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社会上出现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同时加剧了它们的扩散,这些都给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特别是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青少年自我责任迷失、价值取向扭曲,表现为不会主动关爱他人和集体、自私冷漠、缺乏社会公德、盲目攀比、学习目标不明确等。

二、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几点思考

1.转变家长教育理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明白溺爱是一种畸形的爱,给孩子成长带来的更多是伤害。对孩子的爱应该适当,可以放手让孩子承担与之年龄相适应的家务劳动,这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独立自主能力,还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增强其家庭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也为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重视孩子智育、关注孩子成才的同时,要明白比起智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德育,试想一下,一个文化修养很高但道德素质低下的公民如何能服务社会、奉献自己?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相反孩子的问题则折射出父母的问题。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可能没有意识到,因此家长应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重视品德教育,增设社会服务课程

陶行知先生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在教育中要坚持育人的根本,切不可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否则将影响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此外,学校品德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德育教师的义务,更应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通过增设社会服务课程,丰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形式,提高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开展青少年社会服务课程,培养他们服务、奉献社会的情感和合作精神。如美国的高中毕业生要想顺利毕业进入大学,必须作为志愿者或义工,要求其有服务200小时以上的经历;韩国则规定中学生每年必须参加志愿服务40小时。不要小视类似去养老院当清洁工、给学校义务修剪花草、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行为,这些社会服务课程可以让青少年接触、融入社会,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体验责任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弘扬社会主流思想.传递正能量

现代传媒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国家可以借助现代传媒,如网络、手机、微信等平台,弘扬社会主流思想,传递正能量,诸如2014南京青奥会赛场内外默默付出的“小青柠”、勇于拍摄违规停车的北京初中生、信守承诺付息还款的许涛、美国街头治病救人的中国游客唐医生等等。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阶段,要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有机配合,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当代青少年会成为中国敢于担当的一代,将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也必定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从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到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
建构主义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析政治学视角下我国对于年轻女性的民主教育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