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结余资金计量方法研究
2016-01-06邓典雅
邓典雅
摘 要:高等学校的结存资金的数额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盘活存量资金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新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响应政府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有效支持经济增长,切实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也为了促进财政预算改革和高校业务发展,文章针对高校结余资金计量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文章系统地阐述了资金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分析高校资金结余的特点、普遍性及存在的资金结余问题;其次,根据高等学校新的财务制度、新的经济功能分类,剖析高校结转结余资金的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收入、支出不同分类和层级匹配计算的结果;最后,对结余资金计量方法采纳糅合,举例基建结转结余的计量方法分析比较,得出选择机制进行博弈,系统归纳研究的结果,为将来如何定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后续研究的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关键词:结余资金 计量 选择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04-03
一、前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3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强调:“重点推进科技、教育、农业、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既要统筹安排当年预算资金,也要加快消化历年结转结余资金”,有效支持经济增长;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将资金范围扩大、严格实行分类处理、合理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时间,切实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新的《预算法》和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规定,“连续两年未使用、或者连续三年仍未使用完形成的剩余资金,视同结余资金管理,由同级财政收回统筹使用。”同时,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强化高校资金的科学化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通知》对每项政府性基金结转规模超过当年收入30%的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严格实行分类处理财政资金,对本级财政可在同一类级科目用途下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及时清理项目,积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完善结转结余资金与预算编制衔接,贯穿资金使用的头尾,高等学校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是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绩效水平的体现。最后,在高等学校财务报告的主体框架中,正确列报结转结余资金项目是保证高等学校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二、高校结余资金的内涵及形成意义
(一)高校结余资金的内涵及特点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财政补助结转包括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是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结转结余资金既包括专项资金执行结余又包括非专项资金执行结余,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不参与结余分配。在广州市高校结转结余资金清理过程中,把连续两年未使用或3年仍未使用完毕的剩余财政资金统一视为财政补助结余资金。
1.高校结余资金的特点。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将原制度中的“结余”分拆为“结转和结余”,并细化了高校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可以更好地反映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清晰地反映出财政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结转结余情况。对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事业收支、科研收支、经营收支等不同性质的资金结转结余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正确计算,以规范的会计核算真实反映学校全年各项收入的收支结转结余情况。
2.高等学校结余资金分类表。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高等学校结转和结余是指在收入、支出相关分类的基础上,于会计期末将高校支出转入财政补助结转的借方,将高校收入转入财政结转的贷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年末,按符合财政补助结余性质的项目余额转入财政补助结余。高等学校的结转结余资金实质上不仅仅是部门预算和资金管理问题,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反映的结果,是高等学校相关收入、支出不同分类和层级匹配计算的结果。
1.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在高等学校的收入支出表中,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资金是指高等学校本期财政补助收入与财政补助支出部分相抵后的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结余资金,具有严格的匹配性。用公式表示如下:本期财政补助结转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
2.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一是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资金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满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要求。即:本期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二是事业结余。事业结余是高校在会计期间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本期事业结余=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收入-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
经营结余。经营结余是高等学校在会计期间各项经营收支相抵后余额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高等学校的经营收入必须与经营支出相匹配,需单独计算其结余或亏损状况。年末,将经营收入结转入经营余额贷方,将经营支出结转入经营余额科目借方,结转余额为经营结余(亏损不予结转)。即:本期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新制度下,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核算出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结转资金,强调专项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反映高等学校自年初至报告期末累计实现的非财政补助结余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后的余额。其金额是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余额合计。即:非财政补助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转结余表现为事业结转结余和经营结余之和,也可以表达为非财政补助结转与非财政补助结余之和。即: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计提职工福利基金之后,其余额结转入事业基金。
3.研究结余资金计量的意义。首先,对于高校的长远目标来说,把资金优先用于有利于内涵式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方面,突出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优先用于所紧缺的急需支撑性项目,对高校建设发展补充性支持;对于高校阶段性目标来说,将资金聚焦规划期内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特别是学科、人才队伍、实验室建设、科技平台等软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次,教育部将开展2017年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评审工作,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优先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修缮存在安全隐患的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房屋建筑物;改造完善地下管网综合设施;校园艺术演出场地修缮及相关设备购置;标志性建筑、古旧建筑抢救性维修;电力增容及供暖锅炉改造;校园信息化建设等综合性、系统性项目;完善安防、消防、防雷设施;适当兼顾学校教学实验室改造、教学实验室设备购置等教学条件提升项目。
因此,研究结余资金的计量方法意义在于明确学校发展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对资金规划有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的效用,更好地监督和管理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充分聚焦规划期内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可以提高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清晰地反映出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的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结转结余情况;把资金优先用于内涵式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方面,对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看齐将起到重要作用;科学论证资金需求,实事求是、厉行节约的高校财务管理,为政府预算管理与监督服务。
三、结余资金的计量方法研究
资金的计量一方面找出高校在预算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病,如预算部门在利益博弈中,对财政资金的切割和无效支配的问题,如何才能加强事业基金的分类管理,对结转资金区分结转年限和资金来源,分别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收回统筹,充分发挥事业基金平衡预算和弥补收支差额的功能,真正起到支持高校事业发展的后备军作用;另一方面规范了经济功能分类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新制度要求高校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事业基金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事业基金的管理使用必须是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一)高校结余资金的计量方法
1.历史成本计量,统一口径入账。财政结余计量有两种口径,一种是包含了债务收入和支出,一种是如实反映财政资金的运行状况,根据经济原理的合理性,基本选择后者。高校将新制度与自身情况结合,按政策口径划分,对学校年末结转结余资金按预算单位、项目代码、资金类型、资金所属年度、是否为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原因等进行梳理,对全年的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整理和结算,全面剖析表“内”数据填报口径,准确发现未在表“内”反映的表“外”存量资金。属于本年的收入都要及时入账,学校各二级单位找准拖慢项目支出的问题,对症下药,拟定计划,及时行动,积极协调,针对存量资金执行率再做一次专项回查。高校将每季度财政存量资金情况与上一季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比较、分析增减变化及差异原因,杜绝各类虚假列支,严格控制新增财政存量资金。
2.根据新制度经济分类管理,明确分级负责、分类处理、分别计算各项资金结转结余。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财政拨款、非财政拨款、事业收支、科研收支、经营收支等不同性质、不同结存期限的资金结转结余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计算,避免互相混淆。对于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来说,就是要做到正确计算,真实反映学校全年各项收入的收支结转结余情况。
3.不违背高校财务制度下,合理结合各类别具体财务制度计算资金的结转结余。将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分类核算分类结转,避免专项资金被挤占,对每一资金项目的收入、支出和结余都设置明细账户核算。高校要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对基本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发展长效机制、奖助学金、捐赠配比、本科教学工程、基本科研业务、高新技术研究等项目进行管理;非财政拨款结余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要求按原规定用途继续结转使用,践行“三严三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基金的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二)高校结余资金的计量方法比较
另外,《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二条指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确认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基建结余是按照全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因基建决算包含未部完工的尾工工程,还包括应收和未付款,结余资金不等于货币资金。
基建结余资金=基建拨款+项目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金+基建投资借款+代冲基建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筹资借款
对于权益性资金的合并,基建拨款结转结余应该是基建拨款减去实际已投资额,具体计算上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做法:第一种是用基建拨款余额减去在建工程的增加额,对于资金已垫付但未下达指标的“据实清算”,能够避免支出进度缓慢,遵循了结算工程实际成本。第二种是用基建拨款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增加额,再加上应付工程款和应付账款的增加额,实际已投资额中剔除了尚未支付的工程款,即尚未支付的款项不作为支出。基建拨款结转结余按照收付实现制方法来计算更科学。
(三)高校结转结余的财务定位的角色
首先,科学编制预算不偏离实际执行,评价预算编制合理性;其次,高效合规使用科研经费,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关于财务信息与财务绩效的参考来合理安排结余经费;最后保证资金使用合法有效,杜绝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借助事先招标、经费决算审计减少暂借款、基建、大型设备等结余的虚增。
四、基于对结余资金计量方法采纳的糅合
(一)方法的实用性
提高了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及时批复预算,加快转移支付预算下达进度;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财政资金,按规定及时调整用于其他急需或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建立动态监控制度,密切关注各项支出及可能形成结转结余的情况,积极压减结余结转资金。每月进行计量支出比例比较,规定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经费占全部项目经费比例,建立预算编制与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相衔接的制度,提高了财政支出效益。
(二)方法的采纳及实操性
1.收。对按原规定用途无法支出的结转资金、各部门结余资金和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一律收回学校统筹安排,部分项目指标被省财厅全额收回,学校财务处对该类指标予以注销,部分项目指标被省财厅部分收缴,核减使用金额,从源头上避免结余资金产生。
2.调。对按原规定用途难以落实的结转资金,从完善预算编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改进专项资金分配等方面入手,按程序调整项目使用方向,用于部门必需的支出。
3.减。实施分类限时管理,对重点项目支出严格按照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拨款,实行限时办理。对支出进度慢,但确需按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结转资金,对该项目预算和该部门同类项目预算,不再增加数额,并逐步压减。
4.控。对部门单位基本支出严格按照用款计划拨款,实现均衡拨付,对政策要求据实结算、以收定支等特殊项目,推行先预拨、后清算办法,切实加快资金拨付。对实行结余结转资金支出预算单独审批的相关项目,如实、明细反映结余结转情况,然后合理安排结余结转资金,切实控制结转规模。
五、结语
加强高校结转结余资金的计量不仅仅是学校财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各单位的结合实际,提早谋划,促进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财务部门应结合资金的结转结余情况,缩短资金到位周期及减少资金滞留时间、拟定执行计划表详细说明项目实施的内容和计划投资额、建立项目进度定期通报机制、建立评估和资金回收机制、建立学校结转结余资金有效管理的节约奖励与执行不力调减的激励机制,从而能够落实主体责任并发挥各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的积极性。
在新预算法和以盘活资金为主基调的前提下,如何科学测算各类收入、如何科学做好项目规划、规范资金的拨付金额和使用范围、如何避免专款不专用的风险、如何根据项目更改来统筹比例资金、如何均衡结余资金大量存在和现有任务资金缺口较大的不平衡、如何避免结余资金被收回,在季度、中期、年底突击花钱、如何尽快找准拖慢项目支出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行动,都是博弈的焦点,这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晶晶.高校结转结余资金分类及形成原因探究[J].新会计,2014(8)
[2] 广东省财政厅.广东完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盘活存量资金工作,2015(5)
[3] 常华清.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要统筹“四个关系”[J].财政监督,2013(28)
[4] 浙江省财政厅.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中国财政,2013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财务处 广东广州 510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