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工程装备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6-01-06冷伟峰欧阳初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冷伟峰, 欧阳初, 孙 斐

(1. 国防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2. 63956部队;3. 中央军委办公厅, 北京 100038)



推动工程装备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冷伟峰1,欧阳初2,孙斐3

(1. 国防大学 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2. 63956部队;3. 中央军委办公厅, 北京 100038)

摘要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需要从战略层面审视和谋划工程装备发展。针对当前工程装备发展存在的各种不相适应,对工程兵及工程装备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认为推动工程装备创新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工程装备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创新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理念,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要求的工程装备体系。

关键词工程装备;信息化战争;工程装备体系

当前,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已经确定,各军兵种都在加紧重新审视和谋划各自的发展战略。虽然我军工程装备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新进展,机械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以“能打胜仗”[1]的标准审视,我军工程装备在信息融合、作业水平和形成体系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不足,而是由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所产生的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不适应,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思考和解决,而其中需求定位、发展理念、体系构建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准确把握工程装备发展的战略定位

1.1着眼一体化联合作战基本要求,统一筹划各军兵种工程装备发展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基本要求是信息主导、体系作战、联合制胜[2]。由于信息的联通聚合作用,一体化联合作战对工程保障的整体性、关联性、时效性要求大大增强,要求工程保障实时精确、多维一体、由军兵种各自保障向联合保障转变。这意味着在军兵种联合层面,原来依附于各军兵种独立实施工程保障的形式将越来越无法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必须在战略和战役层次统一筹划和使用各军兵种的工程保障力量。因此,工程装备不仅要适应陆军转型的要求,同时还必须从军兵种联合的角度来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这就要求工程装备在保障对象上,除了保障传统的陆军装甲部队,更要保障陆航、特种作战、空降作战、远程精确打击、防空反导、远海防卫、战略投送等新型作战力量。在保障的物质基础支撑上,必须突出信息主导,大力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工程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工程装备之间的无缝链接、信息融合和能力聚焦。在保障的时效性上,为了在广阔的战场空间内快速有效地集中工程保障力量,工程装备必须减轻重量、改进结构,以满足空中海上输送、快速部署的要求。

1.2着眼工程兵核心职能使命,着重突出核心能力工程装备发展

工程兵的核心职能和任务是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提供可靠的工程保障支撑,其核心能力则是在作战的关键时空节点上快速高效地完成机动、反机动、伪装、工程防护、野战给水等工程保障任务的能力。完成核心职能需要具备核心能力,具备核心能力需要靠核心装备来支撑。虽然近些年一直强调打造工程兵的核心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工程装备的全域机动能力、战场防护能力、综合作业能力和体系融合能力离实战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比如,在全域机动能力上,不仅需要提高伴随部队实施战术机动的速度、还需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和适应空运空降实施远程快速部署的能力;在战场防护能力上,不仅要加强敌火力下作业的装甲硬防护能力,还要加强适应复杂电磁环境的软防护能力[3];在综合作业能力上,不仅需要在装备的多功能高效率方面、装备的可靠性以及高原高寒高盐等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不断加强,还亟须在装备的智能化、无人化、远程化和精确化作业能力上取得突破;在体系融合能力上,不仅需要在装备的信息融合上下大功夫,而且亟须在装备的平台融合上打破军兵种之间的藩篱。

1.3着眼工程兵多样化任务拓展,兼顾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发展

工程装备特有的专业特点以及平战与军民通用性决定了工程兵在完成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必然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甚至主体地位。这决定了工程装备的发展要在打造核心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打造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作战行动相比在具体任务、作业对象、行动环境等方面具有许多差异,因而对装备的功能种类、指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比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电磁环境比较简单,没有敌情也没有火力对抗,所以就没有电磁对抗的要求,对装甲防护的要求也不高,更不需要地雷、伪装等装备;抗震救灾行动需要大量的人员搜救装备、破拆顶撑装备;反恐防暴行动需要高敏度的爆炸物探测、安检和排爆罐等装备,这些又是作战行动所不需要的。因而,必须认真梳理和构建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体系,本着能用不改、能改不研的原则,对现役工程装备进行梳理和改造,在此基础上着眼实际需求,着重搞好非战争行动专用装备建设。

2全面创新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理念

2.1突出信息主导

随着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加速演进,联合作战的战场观念、作战方式、工程保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成为战争制胜的主导因素,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已成为武器装备发展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工程装备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使信息在单个工程装备的能力构成中发挥主导作用,还意味着要通过装备之间信息的无缝融合、发挥好工程装备体系结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信息渗透,实现单个工程装备能力的倍增效应和整个工程装备体系能力的倍增效应。这既需要加强工程装备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还要加强工程装备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特别是要依托全军一体化指挥平台,重建工程兵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工程保障指挥控制、情报、通信、信息对抗、辅助决策等分系统。一方面对有关工程保障需求、工程保障资源等实时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模拟、推演工程保障行动并进行效能评估,提出科学合理的保障方案;另一方面,上与全军一体化指挥平台链接,下把骨干工程装备纳入战场网络节点,解决好信息融合、互联互通的问题,确保实施高效的指挥调度和力量的准确投放,实时掌握、监控保障进程并迅速处置各种情况。而当前工程装备建设在突出信息主导这一点上明显滞后于其他兵种装备的建设,尤其是缺乏工程兵综合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撑,有硬件无软件,有软件无数据,有数据无更新的情况比较突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信息主导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投入不够,这是当前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工程保障能力、构建一体化工程装备体系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2.2体现作战运用特性

工程装备基本体系是指工程装备体系的基本构成形式。长期以来,我军现有工程装备基本体系一直按专业划分为渡河桥梁、工程机械、地雷爆破、伪装等类别,这种分类方法所构建的工程装备体系很好地体现了工业时代的作业模式,基本适应了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地面攻防作战的需要。而信息化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工程装备的综合作业能力和体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具有不同专业功能的装备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一台装备上,再用条块分割式的专业划分方法去构建工程装备体系越来越不合时宜;另一方面按专业功能来构建工程装备体系,割裂了装备与工程保障任务之间的连续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既不利于工程装备成建制快速编配形成体系战斗力,不利于工程装备成体系成系列地设计和研发,也不利于规划和指导工程装备的长期发展,因此,要重新设计工程装备的分类标准。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出在作战运用中的基本特性,既要体现出工程装备在作战中扮演的功能角色,更要体现出工程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特色。这样可使工程装备的设计理念与工程兵作战运用理念趋于一致,从而建立面向对象的一整套战术、技术研发指标体系,以促进装备研发过程与生成战斗力之间的进一步衔接。

2.3构建须满足实战需求

工程装备应用体系是指工程装备体系的具体应用形式。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我军面临的现实威胁和需求。现实的威胁和需求是体系建设动力的源泉,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强调现实的威胁和需求,意在强调工程装备体系构建的实战性。实战性意味着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可能性,这种针对性包括作战对手的针对性、作战环境的针对性、保障对象的针对性和作战任务的针对性等;现实的可能性包括我军未来可能的作战样式、部队建设的现实水平和工程装备可能的发展水平等。工程兵虽然总体上属于作战保障兵种,但其天生具有作战和保障的双重属性,它一方面要确保己方,另一方面要直接对抗敌方。比如,地雷、水雷要直接与敌坦克车辆、直升机、舰船等对抗;扫雷破障装备要直接与敌地雷、水雷、轨条砦、阻绝墙等对抗;伪装装备要直接与敌侦察装备对抗等等。这决定了工程装备的发展必须既要同时瞄准对手,又要同时聚焦主战,还要同时关注外军同行。工程装备体系的构建只有扎根于现实的威胁和需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3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工程装备体系

3.1按作战运用特性创新构建工程装备的基本体系

按工程装备承担工程保障任务的作战运用特性来创新构建工程装备的基本体系,可分为6类装备。

1) 综合信息系统。主要由工程兵信息传输处理系统、工程保障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保障数据库、辅助决策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安全保密系统、敌我识别系统等各种软硬件平台组成,主要为工程兵行动提供基础信息环境支撑。

2) 指挥侦察装备。主要由工程兵指挥控制系统和工程侦察装备组成,工程兵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工程保障指挥控制、情报、通信等分系统组成,与全军一体化指挥平台相联,包括工兵旅团指挥系统、舟桥旅团指挥系统及队属工兵分队指控装备等。工程侦察装备是指通过工程侦察为工程保障指挥与决策提供工程与地理信息的装备,如各种工程侦察车、机载障碍侦察系统、数字地形支援系统等。

3) 战斗支援装备。指用于伴随一线部队作战、在敌直接火力打击和威胁下实施作业行动或对敌直接实施火力攻击和破坏的工程装备,主要包括地爆攻击装备、快速克障装备、快速设障装备、战斗工程机械、野战生存防护装备等。把战斗支援装备单列,与战略战役后方实施保障作业的工程装备区别开来,就从根本上界定了各种工程装备在作战运用中的战术特性。战斗支援装备普遍具有与其他战斗部队相匹配的战役战术机动能力、综合作业能力(火力破坏能力)、装甲防护能力、体系融合能力,可以充分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战斗装备在信息、能量和时空上的要求。

4) 战略战役支援装备。指在战略战役后方实施工程保障作业的工程装备,包括战役机动保障装备、战略战役伪装装备等,其特点是受敌火力攻击威胁小、不必伴随部队机动,对装甲防护和越野机动的要求相对较低。战役机动保障装备是指确保战役集团机动的装备,包括道路桥梁抢修装备、重型舟桥装备、濒海保障装备等[4]36。战略战役伪装装备是指为保证战略战役工程伪装而提供的装备,包括战略战役固定目标伪装系统、战略战役重要武器装备假目标、战略战役电磁伪装或干扰装备等[5]。

5) 技术保障装备。指为保持工程装备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而对其进行检测、保养和维修的装备,包括工程修理车、工程保养车、工程检测车等。

6) 非战专用装备。指专门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而选用、改造和研制的工程装备。主要是对用于作战保障现役工程装备的任务职能进行拓展,补缺配套、完善功能,构成完整的工程装备体系,可分为反恐维稳装备、抢险救援装备、国际维和装备等[6]。

3.2按实战需要创新构建工程装备的应用体系

根据我军面临的现实威胁、可能的作战样式、部队现实水平和未来发展对工程装备的实战需求来创新构建工程装备的应用体系,可分为4大类工程装备应用体系[7]。

1) 按主要战略方向构建工程装备体系。主要包括陆上、海上等重点战略方向工程装备体系。

2) 按任务部队类型构建工程装备体系。主要包括重型、中型、轻型、两栖、山地、空降、岛礁、导弹、数字化部队等工程装备体系。

3) 按可能的作战样式构建工程装备体系。主要包括联合火力打击、岛屿封锁作战、渡海登岛作战、珊瑚岛礁作战、反空袭作战、边境反击作战、山岳丛林作战、边境封控作战、空降作战等工程装备体系。

4) 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种类构建工程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反恐查排爆、维稳防暴、边境封控、战后扫雷、核化生事故救援、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交通应急保障、打井给水、国际维和等工程装备体系。

4结 束 语

推动工程装备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当前全军正在推进深化改革,工程装备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必须以此为契机,深入研究推进,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为早日实现强军梦提供可靠的工程保障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N].解放军报, 2012-12-1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11.

[3]周碧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M].北京:长征出版社,2011:214-218.

[4]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中国的国防[EB/OL].[2011-03-31].http://www.gov.cn/jrzg/2011-03/31/content_1835289.htm.

[6]伍仁和.信息化战争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1-15.

[7]艾卫宁.设计装备也是设计战争[N].解放军报,2015-4-22(6).

(编辑:田丽韫)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About Facilitation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LENG Weifeng1,OUYANG Chu2,SUN Fei3

(1. Graduate School,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China;2. 63956 Troops, China;3. 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military strategic guidelin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and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This paper, aims a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velopment, makes a thorough thinking an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 equipment and accordingly draws a conclusion: the priority of facilitat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pends on the accurately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innovating ideas in structuring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 system and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quipment system which can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based war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issions and tasks.

Keywordsengineer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based war; engineering equipment system

文献标志码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2.006

文章编号2095-3828(2016)02-0026-04

中图分类号E92

作者简介冷伟峰(1976-),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保障。

收稿日期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