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中精神养老服务内容研究

2016-01-05赵素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中精神养老服务内容研究

赵素梅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045001)

[摘要]中国现已步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之一,不仅要提供生理养老服务,还应该承担精神养老服务。从养老机构的服务特性和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出发,认为养老机构中精神服务内容应遵循针对性、合理性及操作性的设计原则,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养老服务的构建有所帮助。

[关键词]养老机构;精神养老;服务内容

[收稿日期]2015-01-13

[作者简介]赵素梅(1979-),女,山西盂县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社科系讲师。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11

[中图分类号]C913.6

在世界老龄化的趋势下,中国呈现老龄人口多、增长速度快的特点。参考联合国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就说明该地区已步入老龄化。中国在20世纪末期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已步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中国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已得到广泛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总体实力的显著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基本保障。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解决老年人养老的所有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老人自我养老意识也逐步加强,需求层次提高。如何满足老人晚年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已认识到完善养老机构服务的紧迫性,也较为准确地提出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然而,依然存在着研究不足,在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方面的研究并未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提出的解决方法比较空洞无法运用于社会生产。针对老年群体精神方面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研究,着力解决心理、精神养老服务设计的问题,为养老机构提供设计精神服务内容和设计精神服务方式的具体可行的工具方法,将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的成果将指导养老机构设计构建精神养老服务,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让老龄群体能够通过养老机构的心理、精神服务得到有品质、有尊严、有价值的养老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实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重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角色认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逐步提升。

一、养老机构服务特性

根据现有的研究,养老机构中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精神慰藉、安全、休闲服务、医疗、保健、就医、交通等。

养老机构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标准,大致分为普通护理和特需护理两种。普通护理对象是生活能完全自理的老者。特需护理又分为特级、甲级和乙级三类。特级护理的对象是基本上不能生活自理的老者,甲级护理对象是重度病人、生活能力较差的老者,乙级护理的对象是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困难的老者。

Feminism and Standpoint of Female inTheGoldenNotebook

Dai Wenjuan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养老机构的服务被定义为公共产品,因为它具备了一定的非排他性属性,也具备了竞争性,具有公共产品特性。非排他性是指,每一个人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后,进入老年,都具备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这一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而且每位老年人的这一权利应是同等的,不应人为地把某个人排除在外。竞争性是指,由于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的现状,使享有权利和有相应需求的老年人数量远大于服务的供给量,竞争性就会随之出现且无法避免。

二、老年人需求的特点

综合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各方面需求,老年人需求总体上遵循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规律,呈现如下特点。

(一)老年人的需求是逐渐递进的,并呈动态性变化

老年人需求的具体内容在形式上是环环相扣,是渐进的,在之前的一个需求已经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更高一层的需求就会提上日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老有所养、有所医、有所教、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充分体现了老年人在养老需求结构方面的层次与递进。老年人的需求随着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等呈现动态发展。

(二)老年人的需求具有个体差异性特点

由于地域、经历、环境的不同,老年人的认知是个性化的。由于不同民族、性别、经济条件、原职业、健康状况等不同,老人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三)老年人心理、精神需求的快速增长

受年老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精神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增强了老年人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社会转型过程中,分隔了老年人与子女,使传统的多代同堂的家庭数量在减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承受着比过去更大的心理压力,过去属于潜在的问题现在暴露出来。

(四)老年人最迫切的精神需求是沟通与亲人的关照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心理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又由于身体不便出行活动减少,人际沟通会越来越闭塞,精神空虚,容易孤独,心理素质将逐渐变差,一些负面的情绪或偏离行为规范的举动,非常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又因为受中华文明传统影响较深,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植入心底,因此老年人对亲情的需求感十分强烈,渴望享有天伦之乐。

(五)老年人最大的精神需求是融入社会,参与各项活动

众所周知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人类所有的感情、言行、举止都和社会分不开。参与社会活动与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相辅相成。伴随着他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增加,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发挥自己的能量和专业技能,或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在精神上实现自我,进而拥有强烈的主观幸福感。

三、养老机构中精神服务内容设计的原则

养老机构中精神服务内容应遵循针对性、合理性以及操作性三大原则。

(一)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原则

老年群体是个体差异性最大的群体,因而其个体的精神养老需求也具有多样性。这就需要养老机构在精神服务内容设计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老人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以较多样的服务内容照顾到多类型人群的需求,避免排他性,让老年人在服务产品中感受到更高的服务价值,获得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二)服务内容的合理性原则

马斯洛在阐述“人类需求层次论”时说,人的需求是无止尽的,在拥有足够的面包之后,其他的需求便接踵而至。在以老年群体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内容设计中,老年人的需求亦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的老年人,其对于各项需求的紧迫和重要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既重要又紧迫的需求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养老机构一定要重点考虑;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需求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养老机构形成服务特色的加分项,养老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同时,选择的服务内容也应当合理组合,以一定的结构呈现在有限的平台中,体现专业机构服务的价值,取得老年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三)服务内容的操作性原则

服务内容的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养老机构本身的资源能力。服务内容是无限的,实现形式也不是唯一的,设计的服务内容一定要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必须对养老机构的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养老机构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来服务好老年人,满足其需求,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消耗。

四、养老机构中精神养老服务内容的设计

(一)养老机构精神服务功能定位

参考以往文献中研究的老年人需求,我们可以归纳出其精神需求主要包括:情感需求、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据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类别对应得出养老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如表1)。

表1 根据老年群体精神需求的分类设定

(二)精神服务内容选择标准

依据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层次不同,养老机构在服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本需求,必须满足。基本需求是与老年群体息息相关的需求,其满足与否直接影响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因而对于基本需求必须满足,对于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服务内容为必选项,构成了养老机构中精神服务的基础内容。

2.高级需求,选择性满足。高级需求满足与否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幸福度。现在全社会对于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紧迫,通过养老机构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群体精神的高级需求,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但是需求具有质的无限性,如何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精神的高级需求,养老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设计其服务内容。

3.特殊需求,分情况满足。特殊需求是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差异性导致的个性规划需求,或老年人在某些特殊时期、情境下产生的临时需求。因而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服务与内容应当有针对性地分情况选择。

4.隐性需求,渐进满足。隐性需求是指老年人确实需要的服务,但一般老年人自己都未能察觉或未能准确描述的服务需求。这就需要养老机构在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发现,组织相关服务。隐性需求甚至是某些特殊需求,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评价能否提供超值服务的重要依据,应当引起养老机构的足够重视。

(三)设计老年人与外界互动

养老机构是服务行为的组织者,同理,在为实现各项服务内容功能目标而与老年人的互动过程中,养老机构及其服务人员也不都是与老人的直接接触者。养老机构是互动过程的组织者,除了机构专业服务人员与老人的互动外,还应针对各项服务内容的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方式构建老人与其他老人、家庭、其他专业人士以及社会的互动模式和活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老年人、相关专业人士以及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机构养老服务当中。

老年人与外界的互动可以通过老人与老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老人和亲属的交流互动、老人和专业人士/机构的交流互动(包括养老机构本身)、老人和社会的交流互动以及与其他对象的交流互动这五大模式开展,以实现各项心理、精神服务内容,满足老人心理、精神需求。

综上所述,本文从养老机构实践性的角度出发,细化技术节点,将一般方法运用到具体领域,作了养老服务设计的应用性研究。本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够为养老机构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为老年人得到有品质、有尊严、有价值的养老生活设计解决方案,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龚雯.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9-10.

[2] 陈叔红,欧阳彪,胡伟林.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 刘荣才.老年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A Study on the Design of Content for the Spiritual Service in

Old-age Service Institutions

Zhao Sumei

(Sh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quan045001,China)

*山西省社科联基金“山西省农村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平台建设研究”(SSKLZDKT2013.69);山西农业大学社科基金“山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时空特征变化及发展趋势研究”(SXNDZXSK-1403)。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
治理视域下武汉市养老机构发展问题研究
养老机构老年人情感支持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养老方式变迁与社会养老服务发展
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政策建议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机构现状研究分析
上海市养老机构功能定位研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