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6-01-05刘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1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分类教学应用能力

刘莹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相关技术的快速普及,培养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追逐的热点,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文章以培养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为研究对象,提出分类教学、多元化测评的新方法,对艺术类学生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养;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06-02

1 概述

信息素养一词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它的具体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99年,由王吉庆主编的《信息素养论》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提高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和社会共同的评价[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培养信息素养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追逐的热点。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各专业应用结合比较紧密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于计算、逻辑等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但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强度并不亚于理工科学生。面对计算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计算机课程更是普遍存在着较多的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2我校艺术类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起步比较晚,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大力度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水平不容观,艺术类学生的情况尤为突出。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对大学一年级的679名艺术类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情况如下表:

[1.中学阶段,您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的相关课程吗?\&10% 系统学过\&23% 基本学过\&51% 学过一点\&16% 从来没学过\&2.您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什么?\&18% 浏览新闻与收发邮件\&20% 查询实用信息\&7% 在线学习\&55% 在网络上休闲娱乐\&3.当您有了信息需求,您一般怎么做?\&27% 总是能主动查找\&44% 在大多数时候能主动查找\&25% 有时候能主动查找\&4% 很少主动查找\&4.您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了解多少?\&8% 熟悉\&24% 知道大部分\&54% 了解一点\&14% 一点儿也不了解\&5.您使用过搜索引擎或者数据库检索中的“高级检索”功能吗?\&1% 经常用\&10% 有时用\&47% 很少用\&42% 从来没有用过\&6.您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网上资源了解多少?\&7% 非常熟悉\&40% 比较熟悉\&46% 不太熟悉\&7% 完全不知道\&]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现阶段大学计算机教学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在培养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停留在对计算机技术的常规运用上,对大学生信息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

3培养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的研究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需求与特点,以实现一个可以更好地培养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为总体目标。我们不断地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针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艺术类 各具特色,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多元化教学,即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进一步培养艺术类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中的基础”。

“基础中的基础”是指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主要、最基础的知识,使学生们掌握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应用和检索的基本素养。

2)根据学科差别,合理分类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基础”。

“专业中的基础”是指专业课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为满足某些专业课程的先修需要。构建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主,以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Dreamweaver网站开发、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安全维护技术等选修课程为辅的结构科学、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3)不断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考试中的基础”,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考试中的基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等级考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做到简单题得满分,中等题得高分。只要超过60分,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获得等级证书。

4培养艺术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实践

实践是创新的根本。认识源于实践,又由实践来检验;能力在实践中养成,又由实践来衡量[3]。

1)只有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各艺术类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才能理解和掌握利用计算思维和计算工具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和做法。我们通过与艺术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该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去向。同时,在与艺术专业 的座谈中了解到他们的专业课程中就包括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设计、电子音乐作曲软件等。针对艺术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对专业有帮助的计算机课程。

2)精讲多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经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工作,项目组一致认为“边讲边练”是最好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马上动手实践,既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大力开发计算机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学习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艺术类专业课程,不仅可以讲授大学计算机的基础课,还可以讲授与艺术类相关的选修课。逐步建成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学术及教学水平都比较高的优秀教学团队。

4)立体化教材建设,按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思路来编写。

我部教师在认真调研之后,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自主编写教材《大学计算机实用软件基础教程》已正式出版发行,得到了学生和读者的认可。

5)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研究型学习、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同时,合理搭配不同的教学手段,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6)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发无纸化考试系统和基于试题库的教考分离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性提升。

5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高等院校也必须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为立足点,搞好信息科学的教学工作,其中计算机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一样不能忽视了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很好地掌握利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应用和检索的基本素养,为未来从事诸如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决策支持、企业资源规划等等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羲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7(11):119-206.

[2] 邓晓军,李长云,彭国新,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19): 56-59.

[3] 刘智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2010(6):1-17.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分类教学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面向应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以NCRE为指导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