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

2016-01-05丁胜高于正永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1期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

丁胜高+于正永

摘要:中高职衔接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是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对中高职学生特点、中高职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探讨分段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衔接问题。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02-02

1 概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年,江苏省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江苏省现代 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职〔2015〕23号),目前已有509项试点,其中: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272项,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106项,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104项,高职与本科联合培养13项,中等职业教育与开放本专科教育分段培养14项。

本文针对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模式,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出发,通过对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分段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衔接问题。

2 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分析

1)培养对象特征分析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看,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具有文化基础课基础薄弱、理论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6-18岁,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集中在19-22岁,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成熟程度的有所差异;中职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自身和外界还持有诸多不成熟的看法,高职生相对于中职生来说显然更成熟些,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接收也更上一个层次。这些就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安排必须上需要考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层次性。

2)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中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通信产品应用人员为主线,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电子通信类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熟悉电子产品组装检测、产品销售,具有一定的生产指导、组织与管理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具备升入高等职业学院对口专业继续学习的能力。对应的目标岗位主要是电信业务员、电信营业员、客户坐席代表、通信终端维修员、设备质量检验员等。而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以培养通信网络一线工程实施维护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拓宽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光接入、数据交换、软交换、光传输和移动基站等通信网络设备安装调测、运行维护、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应的目标岗位是通信设备调测工程、运维工程师、通信产品销售、市场开发工程师和通信产品售后服务工程师。

3 专业职业岗位群及能力分析

通过对通信运营商、代维企业、工程服务企业和设备供应商的调研,结合近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各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移动电话维修工程师、移动电话检测工程师、通信终端技术支持等\&1、熟练阅读原理图、实物图、元件分布图、信号流程图能力;2、熟练掌握焊接工艺;3、熟练掌握测试设备操作及工艺;4、熟练掌握终端拆装工艺;5、熟练终端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6、文档编写技能;7、客户沟通技能\&无线规划工程师等\&1、数据分析技能;2、话务预测技能;3、网络仿真工具及地图软件使用技能;4、客户沟通技能;5、文档编写技能\&基站安装调测工程师、线路测试工程师等\&1、沟通技能、合作技能;2、文档编写、报表生成及分析技能;3、天馈测试仪、万用表等仪表使用技能;4、熟悉驻波测试仪使用技能;5、熟悉互调测试仪使用技能;6、熟悉交直流电压技能;7、熟悉防雷技能;8、熟悉土建知识技能;9、熟悉地阻仪使用技能;10、熟悉高空作业技能\&基站维护工程师、无线维护工程师等\&1、工程相关人员的沟通技能;2、文档编写技能;3、熟练掌握核心网络硬件维护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具的运用能力;4、交换机板件更换能力;5、无线网络设备及天馈设备维护技能\&无线优化工程师\&1、良好的沟通能力;2、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3、良好的身体素质;4、文档编写技能;5、良好的英语能力;6、熟练的移动通信设备知识运用能力;7、各类工具软件的熟练运用能力;8、各类优化工具的熟练运用能力\&]

4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对比分析

1)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教育太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学历性,中高职衔接在宣传和理解上变成了“不高考也能上大学”,过分突出学历衔接,没有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职业技能发展递进的方向考虑进行课程衔接。

忽视中职和普高两类生源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差异,安排相同的课程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基础课程跟不上,专业课程又重复,这就减弱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不了他们专业基础优势,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教师在课程衔接中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受限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认知和职业理解,对中高职衔接课程、特别是中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未作深入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没有充分思考专业课程的对接。

针对课程衔接特别是专业课程衔接的问题,需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中职教育为基础,合理设置和开发课程。对于必须的重复课程,减少课时,提升深度,总结规律性内容。

2)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框架

通过对中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分析,当前中职阶段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受限实训室配置、专业师资力量和就业条件限制,当前主要开设的课程是面向终端/手机生产维修和通信运营服务,缺乏通信网络设备安装调测相关课程。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面向运营商网络建设优化、设备维护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网络设备安装调测、无线网络优化工具介绍和优化实施。

针对岗位能力要求和中高职专业教学目标要求,对专业课程设置做如下考虑:

表1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专业课程

[\&中职专业课程\&高职专业课程\&课程

类别\&课程名称\&学时/评价方式\&课程名称\&学时/评价方式\&专业基础课\&数字通信原理和技术\&90/卷面+项目成绩\&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90/卷面+日常考核\&交换机原理\&90/卷面+项目成绩\&传送网技术与应用\&90/卷面+日常考核\&通信网络与设备\&90/卷面+日程考核\&EPON技术与应用\&90/卷面+项目成绩\&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60/卷面+日程考核\&通信电源安装与维护\&60/卷面+项目成绩\&通信行业职业规划\&30/设计\&通信专业英语\&30/卷面+设计\&专业课\&电信营销\&60/卷面+日常考核\&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60/卷面+项目成绩\&通信营销服务实训\&60/技能考核+情景演练\&宽带接入设备配置与维护\&60/卷面+项目成绩\&通信设备与维修\&60/技能考核+笔试\&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60/卷面+项目成绩\&通信工程制图\&90/设计\&通信工程概预算\&60/设计\&专业拓展课\&通信终端维修实训\&60/职业资格证书\&广域网布线实训\&60/职业资格证书\&综合布线技术实训\&60/职业资格证书\<E组网与维护\&90/卷面+项目成绩\&\&\&无线网络优化\&90/卷面+项目成绩\&\&\&电信新业务\&30/职业资格证书\&\&\&通信工程项目管理\&60/职业资格证书\&合计\&专业+拓展课\&630+120学分\&\&600+330学分\&]

3)专业课程体系衔接说明

中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衔接考虑到利用中职学校已有资源,同时调整相关课程在中高职阶段的设置,形成能力培养的层次性,适应当前职业岗位的需要,满足学生多层次就业的需要。

在课程设置上尽量避免重复设置,对于专业拓展课程采用选修方式,根据学生兴趣和工作方向进行选择,兼顾近期就业需求和未来3-5年职业发展。

衔接课程在开发上以模块化、项目导向教材为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结合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开设相关技能认证课程。

5 后期思考与建议

从目前中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看,可以看出对于通信终端测试维修、通信网基础理论部分的设置有重叠部分,同时在专业技能培养上也有不同的细化方向。从学生兴趣、专业基础出发,结合高职培养目标,在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实施思考如下:

1)经历过中职学习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个人职业发展往往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选择性;

2)高职教育对于中职衔接学生可以是单独组班,也可以采用和普高学生混合编班的方式进行教学。在专业课程标准上需要根据培养方案统一要求,又要根据专业方向突出核心专业课程;

3)高职教育相对于中职教育,在专业技能上要突出技术性,在个人发展上要突出技能迁移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在对中高职衔接学生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通过学分制优化课程设置,通过岗位目标细化,对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要求;注重行业技能层次的培训,在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中,贯穿人文学科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下转第105页)

(上接第103页)

6 结束语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让教育回归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根本任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倒挂的加剧,职业教育本身也越来越得到认可。中高职衔接教育打通了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通道,为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铺平道路,能够有力的转变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这一扭曲的形象。当然中高职衔接目前还在探索试点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加强专业与课程的研究与建设,提升衔接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正永.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8).

[2] 闫雪.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科技创业家,2013(7).

[3] 徐素枚.中等职业学校通信专业办学调研及实验室建设[J].方案与应用,2014(5).

[4] 许燕萍.中高职衔接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

[5] 陆晓东.江苏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7).

[6] 杨蔚.关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7]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学校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移动通信技术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论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低碳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思考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力设备智能巡检系统设计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