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劲的画卷,恒久的魅力
2016-01-05王雪瑛
王雪瑛
一
2015年2月26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登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似春风吹过了冬日的大地,不断升温的收视率,不断升温的关注度,网络点击率迅速突破20亿。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选择坐在电视机前,共同感受30年前中国陕北高原黄土地上的风霜雨雪,感受黄土地上农民心里的春夏秋冬。《平凡的世界》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
电视剧改编于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3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发行;1991年3月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在历尽30年时光的冲刷淘洗与时代的风云变幻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又一次成为大众和专家共同关注与热议,回味与反思的焦点。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什么让《平凡的世界》蕴含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历尽30年中国社会与时代风云的沧桑巨变,历尽30年中国人生命理念与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依然唤起国人内心的强烈共鸣?在一个全球化、全媒体的时代,在一个现代人的心灵被过度的资讯重重包围的时代,在一个文学面临着现实世界种种挑战的时代,《平凡的世界》为什么能够保持着恒久的魅力,与当代人的心灵贴近、对话?
这是当代文学研究中值得探究的现象,这也是文学创作的美学追求中值得分析的个案。
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恢宏长卷,全书共三部。小说以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为背景,展现了黄土高原上农民生活与心灵的真实画卷。这是中国当代史上重大转折的十年,是我们从极左思潮的桎梏中,从文革的阴霾中,走向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十年,小说通过中国农村从凋敝贫乏的冬天,走向万物生长的春天的历史演变,从社会的转折与生活的复杂纠葛中,从人物的选择与内心的矛盾冲突中,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群像,有孙玉厚一家,孙玉亭一家、金俊武一家,更重要的是田福堂一家,从田福堂的人物关系丰富了整部小说的人物关系,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从农民写到了干部,从乡村写到了城市,从双水村写到了石圪节公社,从东拉河写到了中国农村,从黄土地上农民真实生活中面临的困惑与希冀,挫折与追求、创新与坚守、爱情与亲情、痛苦与欢乐中,描绘出了中国普通劳动者的人生追求与生命轨迹,日常生活与社会变革中的矛盾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
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震荡,历史的巨大转折冲破了历史描述的传统框架。如何认识正在发生的“现实”,如何认识正在巨变的历史?对于当代作家而言是不可回避的考验。尤其是对正在进行中的“现实”,还有刚刚远去的已经具有了“历史感”的“现实”,当它们一起进入作家的视野时,这无疑更是重大的挑战。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从1976年就开始酝酿构思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他构思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十多年,正是中国当代史上沧桑巨变的十年。而80年代的中国文坛在冲破十年极左思想的禁锢后,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寻根文学,先锋派小说,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不少作家纷纷试水先锋实验小说,评论家对玄妙的叙述学也充满阐释的快感,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貌似已经落伍了,不说是抛弃,至少要被超越。面对这样的文学大潮,路遥不为所动,显示了他内心强大的定力,显示了他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信。他的定力和自信来源于何处?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似乎是对这个问题最感性的回答。因为路遥对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民血浓于水的感情,他对黄土地与中国前景的认识,他对这个时代的变革与农民个人的命运的思考,他对黄土地与自己个体生命紧紧相依的体验,让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选择: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让他描绘出这片土地与人的深邃而苍劲的画卷。
1986年的初夏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后,曾经遭遇杂志社和出版社的退稿,直到1986年11月《花城》杂志第6期刊发《平凡的世界》第一部,12月文联出版社推出《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后,小说的影响力迅速越出了文坛,与文坛相对冷淡的态度相反,此书在大众阅读间广受追捧,成为30年来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
路遥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景式地刻画黄土地上农民在时代嬗变中的内心世界与命运沉浮,从农民的生存境遇中关注中国的现实,思考中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为中国大地上大多数读者写作,这是路遥作为一个中国作家的自觉意识,是他坚守的文学理想。
三
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说,能够跨越30年的时空,吸引万千读者的阅读,离不开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说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是成功的长篇小说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历史话语离不开对宏大的历史背景的阐释,而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更倾心于对人物个性的刻画,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以及对人物的命运的追踪。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展开了两个层面的历史,既有社会发展变迁的宏大历史,也有个人命运转折变化的个人历史。路遥将黄土高原上农民个人命运的转折放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展开,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普通人的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波澜,小说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时代嬗变的过程,这样小说既有深度,也有厚度,既视域开阔,也绵密厚重。
小说的情节主要围绕着双水村几个农民家庭,两代人在十年间的人生起伏和命运变化而展开。孙玉厚是一位坚韧忠厚,朴实勤劳的父亲形象,田福堂是一位理性上审时度势而个性上又执拗固执的父亲形象。在孙玉厚的身上有《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影子,而田福堂的身上有“蛤蟆滩第一能人”郭振山的影子。他们是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代农民的形象,如果说孙玉厚身上更多地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与审美倾向对他的影响,那么作为村支书的田福堂身上更明显地流露出1949年以后的当代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他的塑造,他们的不同个性,构成对比,丰富了那一代农民的形象。如果说他们那一代农民的人生中承载着这个时代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小说的主人公,孙玉厚的两个儿子,孙少安和孙少平俩兄弟的人生中,不但承载着时代的现在,同时正在展开这个时代的未来。
他们都是黄土地的儿子,他们的青春遭遇了时代的裂变,他们对各自的人生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少安更多地代表传统农民对乡土的坚守,他想在改造黄土地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孙少平是心怀另一个世界的梦想者,他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这两兄弟不同的人生选择寄予着路遥对黄土高原上青年一代的认识与思考,也是他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对于黄土地的坚守与放弃;家族责任与个人发展;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设计这两个人物不同的选择,显示了路遥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思路,
虽然少安和少平的个性不同,选择不同,但他们的生命中同样蕴含着中华传统人格的精神光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们都不是命运的宠儿,他们出生在黄土高原,贫困是他们人生中不得不面对的障碍,他们的人生就是陷于现实生活的各种困境,不断磨砺、不断奋斗、不断成长的过程。路遥直抒胸臆,“人生充满了苦难,在与其不断的搏击中,人才会活得充实一些,才能获得幸福感”。
他们是黄土地上的农民,他们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他们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在路遥看来,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才能获得自我的尊严。他给孙少平写下了这样的内心独白:“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不是说我愿意牛马般受苦。我也感到井下的劳动太沉重了。但要摆脱这种沉重是不可能的。再说, 千百万人都这样沉重。你一旦成为这个沉重世界的一员,你的心绪就不可能只关注你自身。”
理想和信念永远高悬于他们心灵的天空,中华传统美德照耀着他们的人生旅程。失败,苦难、贫困、追求、突围,坚持,是他们生命力的证明。自强不息,是他们面对自我的准则,让他们体会到生命在挑战自我,发展自我中的力量,而厚德载物,是他们处世的原则,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爱与付出让生命充满了温暖与和谐。
小说以两代陕北农民的形象,勾勒出了中国农民的群像,他们犹如大大小小的树木,根脉深深地扎在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中。
四
亲情和爱情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断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因,是小说中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主要线索,也是他探究人性深度的重要层面,更重要的是,小说在对亲情和爱情的描写中,特别在对爱情的细腻抒写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最生动地体现着路遥式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现实主义的深邃目光和理想主义的诗意光芒的鲜活对接。
路遥心中的爱情是生命中最强大的动力,他真挚地抒写着他对爱情的理解,“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看了《平凡的世界》后,也有人认为路遥不懂女性,其实路遥在女性的身上寄予了最纯美的爱,最诗意的理想,最动人的温暖,最中华的审美。田晓霞、田润叶、秀莲,她们像田里的禾苗一样清新朴实,又像天边的云霞一样瑰丽动人。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统一,而路遥正是以中国传统美学的风范来塑造女性形象的。田晓霞、田润叶、秀莲这三个女性形象体现了美与善的统一。
1986年的春天,在洛川采访的路遥的弟弟接到了《延安日报》转来的电话,说是路遥让他速回榆林,等他赶了300公里的路程到了榆林,见到路遥时,路遥哭着对他说,“田晓霞死了……”这个真实的细节充分说明了路遥笔下的田晓霞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那是他心中的女神。
在孙少平的想象中,身处都市的田晓霞的生活一定是满地鲜花、流彩飞霞,而他自己仍然是满脸黑煤,一身臭汗,而且晓霞是地委书记的女儿,省报的记者,而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煤矿的工人……这就是路遥为他们的爱情设计的巨大的鸿沟,然而无论是在中学时代,还是在走向社会的岁月,田晓霞心中的爱早已超越了世俗的鸿沟,她一直鼓励少平,要看到身外广阔的世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阅读与思考,她守护着心中的纯爱,守护着少平的尊严,她愿以爱滋养彼此的生命,丰富彼此的人生,而不想让这份深厚的爱成为少平的负担和压力。当晓霞牺牲,青春的生命骤然消失的时候,他们共同的爱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留在了少平的心里,成为他的生命中永远的疼痛与美好。
“孙少安无法说清秀莲的体贴对他有多么重要,他感到生命和灵魂都相融在一起。这就是共同的劳动,共同的苦难所建立起来的伟大的爱。他们用汗水和心血一点一滴汇聚成了这深深的海洋……”路遥在动情地描述孙少安与秀莲之爱的同时,也传神地勾勒出了秀莲的形象,她从山西跟随少安来到黄土高原,不要任何彩礼,不嫌少安家贫,一心一意地出力流汗,敬老爱幼,帮助少安一起过好光景,维护好一个温暖的家。她的爱和黄土地一样的朴实和深厚。
润叶和少安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他们的爱情和东拉河的水一样的清澈而纯净,但是现实的种种压力让少安放弃了这份爱,他想也许自己的放弃能换来心爱的人更好的未来。失去了这份和生命一样重要的爱,痛苦每一天都真实地蔓延在润叶的生活里,尽管她也开始了和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然而痛苦并没有淹没她的美丽,更没有扭曲她的善良,她还是那样善解人意,当少安遇到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她的爱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理解,付出和成全,她始终将少安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后来李向前因为车祸,腿残疾了,她决定用自己的爱温暖他备受冷遇的心。
也许润叶的爱始终是不完整的,但是她用自己的善良与爱让自己的人生有一种超越有限的美。
两颗心之间的爱情往往是美好而自由的,爱让心灵有了飞翔的能力,爱可以超越现实的有限和贫乏,但是要让存活在心灵中的爱,生长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往往会被坚硬而粗糙的现实所压抑而改变。爱情往往是作家在小说中探究人性与自我,深思自我和社会,理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重要主题。而路遥对爱情的抒写与分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认识,始终处于中华美学的意境中,始终处于善与美的世界中,始终处于理想主义光芒的映照中。
其实在路遥的笔下,整个双水村人物关系始终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双水村崇尚父慈子孝、尊长有序、和睦友善、先义后利、通情达理的伦理秩序。当润叶和润生的爱情遭遇父亲的强烈反对时,父女、父子之间也有冲突,但是始终没有出现敌对与决裂,相互理解让矛盾缓解之后,父女和父子之间依然充满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双水村虽然也有过阶级斗争的风风雨雨,但父老乡亲的内心始终积淀着传统美德的底蕴,经历生活种种波折和考验后的人伦亲情依然如黄土高原般稳定而厚重。
即使处于生活的种种压力之下,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诚信与仁义;当少平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懂得要保护好郝红梅的名声,当少安的砖窑厂挣了钱,他家过上了好光景后,他始终没有忘记帮助村里还处于贫困中乡亲们一起脱贫,当他的砖窑厂出现技术问题,导致资金短缺,无法周转的窘迫时,他还是以乡亲们的利益为重,让秀莲回老家借钱,也要给乡亲们先发工资;当孙少平的师傅遭遇矿难的时候,少平不顾周围的议论,常常去看望和帮助师傅的妻子和孩子;当孙少平在矿山遭遇重伤后,金秀对他温情爱护细致体贴……路遥感慨道,“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是冰冷的”。
当时代的春风还没有吹过黄土高原的严寒和贫困的时候,当时代的裂变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新的困惑的时候,黄土高原的农民们始终守望着呈现出中华文化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精神家园。他们的生命深深地植根于黄土高原,他们的心灵深深地眷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五
《平凡的世界》意蕴的丰富与深厚,《平凡的世界》与时代风云的紧密联系,《平凡的世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选择了一个最贴切的词来概括:经典。一个时代与一部经典之间的丰富内涵,足以引发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现实主义、为大多数人写作、传统文化与作品的生命力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路遥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对黄土高原和农民的深情抒写中,他从容而坚定地选择继承和深化柳青以来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以深邃理性的目光注视着时代的裂变,黄土高原上农民的生活与命运,他以理想主义的诗意呈现着农民的理智与情感,从宏阔的时代主题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从人物的精神内核到人物的情感方式,《平凡的世界》深深地浸润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小说中透出的中华传统之光如绚丽的暖阳,照彻现代人的心灵。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改革正在全面走向深水区,现实生活的各种变化正在影响着改写着当代人的命运,面向全球的宏阔视野给现代人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困惑;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时代激流的冲击,面对迅速发展带来的现实生活的多种压力,我们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选择自己的生活呢?我们拥有什么精神资源和生命能量?我们如何坚守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的准则?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不仅仅是《平凡的世界》中少安和少平的人生准则,更成为现实生活中不放弃梦想的普通人坚定的人生准则,少安和少平在底层的平凡生活中,不息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不平凡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底层与奋斗,理想与现实,劳动与诗意,苦难与超越,他们的情感与理智,他们的意志与力量,他们的人生轨迹给当代人提供了精神能量和心灵滋养,也使《平凡的世界》历尽30年的风云变幻,依然熠熠生辉,照亮人们探寻人生,不断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