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时代下的ICT辅助英语《分析性阅读》教学
2016-01-04程景鑫
程景鑫
摘 要: “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提出了需要不断更新的要求。本文将结合新课标背景下英语语言教学新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英语分析性阅读教学为例,讨论现代网络信息通信技术更立体化、综合化应用于教学中,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等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ICT 英语分析性阅读 以人为本 思辨能力 创新型人才
一、ICT及其为英语教学带来的变革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信息化社会以来,从未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今一样将ICT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最广泛领域。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ICT,ICT在包含教学领域和与教学领域相关产业的全社会范畴之内应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各种网络现代科技辅助教学形式不断涌现,从最初的幻灯投影、音频视频、语音实验室等初级非网络应用到后来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普及应用到教学中,ICT不仅缩短了信息传递过程和应用范围,更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使“因材施教”打破了地域、时间、空间的束缚,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拓展了教育实施者的发挥空间。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更加方便,“合作学习”从最初的理念真正成为可实际实施的现代教学形式。上世纪末期,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科技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其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和更加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学得以不必只局限于班级教学和小组学习,而是出现了网络课堂、远程教学、互动式学习等一系列颠覆传统的教育新形式,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也借由ICT的广泛深入应用百花齐放。如何充分有效地将ICT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并为教学工作开辟新的道路,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入思考。
ICT应用于教学带来了知识获取方式的新模式。信息爆炸的时代,ICT将传统的课堂、图书馆带入高速的互联网,MOOCs、纸质书籍和全球信息都实现了保存和共享,网络搜索引擎、数据库、多媒体等将信息知识与查询获取变成了零距离,人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学和认知的基本方式。ICT应用于教学带来了授课的新模式,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如:PPT、音频、视频等,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网络信息技术四方面的立体教学。课堂教学在ICT的辅助下变得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使得“按需分配”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这也极大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ICT促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在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的同时,相对降低了学习费用,并为学生建立了可持续的教育链,使教与学都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变得高效而广泛。近年来,网络授课这一商业模式越来越多地涌现,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门形式,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际体现之一。社会资本对在线教学模式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创业在此方面的尝试。
二、ICT格局下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
ICT应用于包含教学领域和与教学领域相关产业的全社会范畴,其对课堂教学模式产生极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对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在一如既往地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出了对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更要“授人以渔”,教学理念应当智能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初期应用时单纯地计算机屏幕取代黑板、PPT取代板书的形式应用;随着教学对象即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对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其应用理念的改变和应用形式的创新发出了信号。首先,ICT构建的教学平台和沟通环境,在发展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同时,也使灵活和自由地学习、交流、讨论和研究成为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启发、合作、讨论等新型教学理念倡导的多样学习方式。ICT辅助教学带来的另一转变,即在网络环境下为各个学科或课程提供资源开放和无限共享且时时更新无限数据库。学生获得资源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授课和纸质材料,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实现了“上传”,成为无限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此类的尝试,如:MOOCs、微课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是学习流程的再造……数字化的课程环境,将促使教育的大格局发生巨变……教师只有从原来的知识占有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着,才能驾驭今天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展开学习;学习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不同区域学生见的即时互动和交流,会让学习更加富有魅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随着数字化话课程环境建设的不断深入,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将逐渐成为常态”。
三、ICT辅助英语分析性阅读教学
英语语言的特点决定了英语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孕育语言的文化背景也是英语语言教与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阅读是一个认知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阅读者运用已知的阅读技巧,领会作者通过语言形式和篇章结构所要表达的意图,实现明晰作者写作思想和写作目的目标。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过程。新课标在ICT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英语阅读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分析性的理解理念。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7月27日的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发展战略的成败。在这样的鼓励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便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及创新能力,毋庸置疑需要: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增加学生的知识信息储备,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思考,接受开放性答案,改变单一答案的设置,使学生愿意积极思考、独立思考。英语阅读课程旨在通过篇章内容的分析学习,既教授学生英语语言特点,又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背景,以便更好、更自然地应用英语语言,使信息“输入”和“输出”完美对接。一门语言的学习可以带来一种新的思维角度,在阅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养成从更多的角度分析思考的习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其能力的培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的同时,更需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及交际能力。
ICT将全世界连接起来,实现资源“无时差”共享,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互联网+”的理念正在全社会积极倡导,ICT可以通过提供具有高速信息传递、缩短时空距离、资源时尚共享的立体教学环境,使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得以实现,如:在异地课堂实时连接、影像、音像等网络信息化环境模式下,为学生提供真切地语言文化体验。学生在ICT环境下必将接触更多、更广的文化信息资源,在不断的文化差异碰撞冲击中消化、理解,提高分析能力、跨文化理解及交际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英语语言。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分析性阅读教学在ICT环境的辅助下,“分析性”的培养目标更会水到渠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今ICT在教学方面的应用还有限,Steve Paul Jobs生前曾遗憾地表明:“Why has IT changed almost every field, with the exception of education?”(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英语分析性阅读课堂教学不能停滞于此,诸如:投影代替黑板等单纯的形式变更,充分认识到ICT环境下认知模式的升华,接受并针对人机结合获取和消化信息模式的出现,顺势展开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体现新理念,展现新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英语分析性阅读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在ICT环境下力求真实、时时、务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亲历自主合作的交流过程,使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继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唯此,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英语语言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娜.网络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VOL16(12).
[2]蔡维效.如何在英语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太原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李梅兰.论分析性阅读阶段阅读技巧的培养.凯里学院学报,2007(02).
[4]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中国教育报,2015/02.
[5][美]沃尔特艾萨克森(2011),管延圻,等.史蒂夫乔布斯传[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7-508.
网络环境下高校翻译专业课程建设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JG13DB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