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的MOOC课程设计探析★

2016-01-04华东杰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5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计

信息素养教育视角下的MOOC课程设计探析★

华东杰

(宁波市图书馆浙江 宁波315010)

摘要:分析MOOC对信息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探讨MOOC背景下课程设计优化的途径,包括课程时间设置、主讲者人数、课程呈现方式、课程评分标准、教师参与讨论程度、每段视频时长,穿插课程中的提问等方面,探析这些因素对信息素养教育和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MOOC;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25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浙江省社科信息学会重点立项研究课题“MOOC背景下的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创新研究”(2015Z003)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07-27责任编辑:孙炜)

1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近年来在全球兴起的一种新型网络教学方式,MOOC以免费学习、大规模、全开放、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按全新方式组织知识和学习流程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互联网+”的全新教育模式在给传统教育服务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的同时,更促进了优质信息资源的公平、公开和大规模传播,使相当规模有学习兴趣、学习愿景、学习能力却没有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的人接触到最新最全最好的教学资源和优质服务。

MOOC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同时,也扩展了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渠道,提高了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和民众的整体素质。首先,MOOC不同于其他在线类开放教育视频,它有一套类似于线下课程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定期开课,整个学习过程包括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等多个环节。对于用户来说,这些环节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课程的设置来进行学习,有利于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与教师和同伴们的讨论中,也能触碰思想,激发灵感,保证学习效果,有利于用户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其次,就课程体系而言,MOOC开设了涉及信息素养的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培养、专业信息素养培养、特色信息素养培养等类型课程。这些完整的知识构架和丰富的课源有利于用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有关信息素养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受众的信息素养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再次,在MOOC环境中,教师的角色正由课堂讲授知识的主导者,转向泛在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用户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信息源的主动选择者和参与者转变[1]。这些变化,有利于用户主观上对精确、完整信息的把握,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把握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和学习方法,这种互动教学模式有利于用户信息素养意识的提高。

近年来,理论界对在MOOC背景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体现在:一是认为MOOC在给用户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对用户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服务机构要多头并举,为用户提供信息素养培训服务[2];二是提出MOOC不仅仅教授资源检索和评估技巧,而且要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参与式与基于问题的学习讨论,促进用户信息素养的提高[3];三是认为MOOC是在“连通主义”的教育理论下创建的,发现、分析和利用信息等信息素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技能,MOOC要将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整个大学教学环节中去[4]。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探讨大多是建立在MOOC特点和信息素养内涵基础上的,是从MOOC的建设者、管理者、参与者的角度和宏观层面对用户信息素养提升提出了要求。在目前流行的三大MOOC教育平台中,MOOC教学的总体模式和流程基本相同,但每门课的课程设计受课程本身属性和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还是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对用户的学习效果和信息素养提升产生了影响。近年来,笔者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学习了6门课程,对MOOC的特点及对个人信息素养的帮助有了更深的体会。在此,笔者试着从用户受众的角度,在微观层面探讨MOOC课程设计与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最佳结合点。

2MOOC课程设计对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及对策

MOOC是一种基于网络开放大规模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网络化教学和用户主动学习的背景下,MOOC课程结构的合理设置和有效运用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和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产生较大的影响。

2014年9月开始,笔者在中国大学MOOC的平台上系统学习了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等主讲的《网络素养》、北京大学汪琼教授主讲的《教你如何做MOOC》和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等主讲的《信息管理学基础》等4门课程,同时也短暂参与了其他2门课程的学习。这其中既有像《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这样信息素养通识类课程的学习,也有像《教你如何做MOOC》这样专业信息素养课程的培训,在提高自我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对MOOC学习的流程和每门课的课程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感知到怎么样的MOOC课程设计对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帮助最大。

现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等4门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课程时间设置、主讲者人数、课程呈现方式、课程评分标准、教师参与讨论程度、每段视频时长,穿插课程中的提问等课程设计上的不同,进而探析这些因素对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影响。

表1 中国大学MOOC四门课程结构设计

2.1 课程时间设置

从表1中看出,在课程设置方面,最长的一门课12讲14周,最短的课程6讲7周。MOOC环境中,学习是免费开放的,但用户学习还是有时间成本的。虽然每门课都有其各自属性,重点难点各不相同,需要学员掌握的内容量也不同,但MOOC网络在线学习且免费教育的属性,决定了用户在学习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一项数据表明,在MOOC课程注册中的用户能够完成所选修课程的比例不超过10%。一般情况下,除非是非常感兴趣或对自己帮助很大的课程,用户不可能在一门课程上花费很长时间。课程时间的设置应根据用户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点的更新度,一般以一周一讲为宜,加上授课完成后1-2周的复习和准备考试时间,总的时长控制在3个月左右,这样的安排比较紧凑。同时,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15讲为宜,这样用户有信心也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易于知识点的掌握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2.2 主讲者

在MOOC教学中,主讲者是整个课程的灵魂,知名学者的讲课也是MOOC拥有稳定用户群的关键。如果主讲者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就会集聚大量的人气,更有利于课程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同时在不知道受众的层次和听课状况的情况下,主讲者要尽量讲得简单易懂,简明扼要,把死板的内容变成风趣的语言呈现给受众。虽然面对着摄像机,但在上课时,主讲者也要注意教学风度,尽量不要带方言口音,保持语调平稳,给受众良好的印象。笔者曾经在中国大学MOOC上对一门课程比较感兴趣,但只学习了2节内容,实在听不懂主讲者的方言,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在主讲者人数方面,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1人到8人不等。在MOOC环境中,虽然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受众的学习途径不同,但它本质上还是有传统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在逻辑。一般情况下,1门课程主讲者1—2人是最合适的,最易于课程信息资源的传授和课程内容在逻辑思维上的统一。同样更易于受众对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也能帮助受众信息素养的提升。

2.3 课程评分标准

MOOC相比于其他网络在线学习模式的一个特点是,经过课程学习、课程讨论、完成单元作业和测验,通过期末考试,学员如果达到规定的分数,能够得到一张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是学员们学习进程的见证,也是信息素养提升的标志,在某些高校,MOOC上获得的证书还可以获得学分。认证证书对学习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因此MOOC课程评分标准的合理设置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应该根据MOOC的课程特点合理设置。

从表1中看出有3门课程设置了课程讨论分值,15%—30%不等;有3门课程设置了期末考试分值,20%—40%不等;有3门课程设置了单元测试分值,20%—30%不等;4门课程全部设置了单位作业分值,10%—50%不等。

在通常情况下,课程讨论是MOOC的重要环节,也是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应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一般20%—30%为宜;期末考试是对学员MOOC课程学习的总结和考察,也是用户信息素养提升的体现,应占有较大比例分值,一般30%—40%为宜;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是对学员在MOOC学习过程中的提醒和督促,大多以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主观题中又往往要求学员们互相评分,学员们在批改其他同学作业时,也能审视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更能增加知识内容的理解,加快学员们信息素养能力培养,这也是重要的环节,也应占有较大的分值,一般为30%左右为宜。

2.4 教师参与讨论程度

在MOOC环境下,教师参与讨论和答疑解惑尤为重要,能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知识要点,在这过程中更是帮助学员们提升信息素养能力。在MOOC讨论区,往往以主讲者或其背后的团队来负责回答学员们的提问,一般情况下,讨论区的贴子越多,讨论越激烈,说明学员们越多,课程也越受欢迎。在表1中,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主讲的《信息检索》课程,讨论区内教师的答疑贴子达到了433个,一方面说明了整个团队的敬业,从侧面也反映了这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主讲者或助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多关注课程讨论区的贴子,多回答学生们的提问,理顺学生们的学习思路,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这一方面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负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户信息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的提高。

2.5 课程呈现方式

在MOOC教学中,课程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有以教师主讲,配以PPT、视频;有以PPT、视频加以教师配音;有以文档、富文本的形式呈现。各种方式都有优点,主讲者在课程设计上可从课程的特性、受众的群体等方面考虑,找到一种最利于教学内容展现和最易于学员接受的方式,做到严谨而不严肃,活泼而不零乱,新颖而不哗众,增加学员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信息素养能力。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主讲《教你如何做MOOC》时,根据课程特点,用PPT、视频和富文本加以配音的形式授课,全程没有出现老师讲课时的画面,反而让人感觉很新颖,把深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受众的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

2.6 每段视频时长

MOOC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在线学习,一般是以视频形式向用户呈现,在这里要把握好每段视频时长的问题。视频过长,在没有督促和压力的情况下,学员们往往会没有心思和耐心仔细听讲。视频过短,主讲者又不能很好地传递其观点,学员们往往云里雾里,学习效果不好。一般情况下,MOOC的每段视频时长3—10分钟最受学员们欢迎,便于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学习,同时易于知识内容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其信息素养水平。

2.7 穿插课程提问

在MOOC环境中,教师

不知道学员们的学习情况和听课状态,更不知道学员们的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为防止学员们思想不集中或用快进方式学习,有必要在视频播放进程中进行穿插提问和要点提示。但穿插提问次数不能过于频繁,以免打断学员们的正常学习思维,一般情况下一段视频穿插提问1—2次为宜。这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课程的负责,更是对学员们的负责,督促其更好更认真地学习,促进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

3结语

总之,MOOC这种全新教育模式,能使有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人有条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MOOC课程的合理设计和结构优化,更能吸引用户更好地利用MOOC资源,激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培养用户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用户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波. MOOC环境下的图书馆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4,(2):123-130.

[2]勾丹,汪新久.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S热潮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4,36(12):74-77.

[3]彭立伟. MOOCS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机遇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4,(2):79-86.

[4]何立芳. MOOC背景下的学科服务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5,(3):53-59.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浅谈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社会性软件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