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两栖攻击舰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6-01-04吴艳杰陈重阳

舰船电子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

吴艳杰 陈重阳 吴 晶

(海军工程大学管理工程系 武汉 430033)



我国两栖攻击舰发展方向的思考*

吴艳杰陈重阳吴晶

(海军工程大学管理工程系武汉430033)

摘要两栖攻击舰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的重要利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海军的重要发展装备之一,也是现代远洋登陆作战不可或缺的必备装备,论文结合美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特点,针对我国两栖战舰发展状况,提出我国两栖攻击舰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对解决我国南海局部问题和岛屿争端衍生的海军装备发展需求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两栖攻击舰; 两栖舰艇; 发展方向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mphibious Assault Ship

Wu YanjieCHEN ChongyangWU Jing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430033)

AbstractAmphibious assault ship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resolve regional dispute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world’s navie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indispensable essential equipment of modern ocean landing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s, in view of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amphibious ship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amphibious assault ship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South China Sea local problems and naval equipment development needs of island dispute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erived.

Key Wordsamphibious assault ships, amphibious ships, development direction

Class NumberTJ410

1引言

近年来,多用途的两栖攻击舰解决区域性冲突的作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两栖攻击舰已成为现今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装备之一,也是现代进行远洋登陆作战不可或缺的必备装备[1]。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海外资源和经济利益的保护已经越来越迫切,对我海军短时间内的远海兵力投送能力要求越来越高[2]。因此,在全力发展航母的同时,更适合远海兵力投送和实施两栖作战任务的两栖攻击舰同样必须得到重视和发展。研究外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我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美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特点

2.1吨位趋向于大型化

自1953年美国海军提出“垂直包围”登陆作战理论开始,其登陆装备也逐渐向两栖攻击舰发展。世界上首款专门设计建造的两栖攻击舰是美国海军的“硫磺岛”级,也称两栖直升机母舰,共建成七艘并于1961年至1970年陆续服役于美海军部队。舰长183.7m,舰宽31.7m,轻载排水量为11250t。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海军又设计建造了更大的“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LHA),它实际上是集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和运输船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型登陆作战船只,舰长250.2m,舰宽40.2m,满载排水量为39300t。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超视距”登陆作战新理论的提出,美海军以“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为基础设计建造了新一代“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LHD),舰长253.2m,满载排水量为41150t。2007年5月30日,美海军授予诺格公司一份价值24亿美元的固定价格激励合同,主要内容是设计和建造“美国”级LHA—6号两栖攻击舰,并于2012年正式服役,该舰舰长257.3m,舰宽32.3m,满载排水量为45695t[3~6]。

2.2反侦察技术得到大力运用

提高两栖攻击舰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反侦察能力。舰体的隐身设计、动力系统水下噪声控制、热源输出的红外控制等,都是舰船反侦察技术的范畴。有效提升两栖攻击舰的反侦察能力,可以提高其机动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有利于兵力的部署与展开以及取得两栖作战的突然性和夺取胜利。美军的“美国”级LHA—6号两栖攻击舰舰体设计简洁流畅,上层建筑外形采用倾斜平滑过渡设计,上层雷达、电子天线等部署较少,有效降低了雷达的反射面积;将主发动机、辅助推进和传动装置安装在减震基座上,减小了水下噪声;将易产生红外信号特征的排气口、机舱等主要热源加装冷却系统,减少了红外信号的产生[7]。

2.3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得到推广

所谓模块化设计是指将舰载装备划分为若干系统,把拥有同一功能和系统有关的部件设计成一个标准的模块。当前美军和其他国外海军两栖攻击舰均采用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采用民用船体结构,甲板采用直通式设计[8]。美军LHA-6型两栖攻击舰、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指挥控制系统、舰载武器系统、观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均采用了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建立了数字式标准接口[9]。此种设计不仅缩短了两栖攻击舰的建造周期,而且大大缩减了建造经费,建造成本仅相当于中型航母的1/3。

3我国两栖舰艇的发展状况

3.1两栖登陆舰艇

中国海军两栖登陆舰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8年~1961年,主要是二战时期的通用登陆艇、机械化登陆艇、大型坦克登陆舰等,种类五花八门;第二阶段是1962年开始,其标志是30艘国产的“玉清”级两栖登陆舰,随后又建造了235艘“玉柴”级和23艘“玉南”级,基本都是二战登陆艇的仿制品;第三阶段是从1979年开始,其标志是4100t的“玉康”级大型坦克登陆舰,次年2150t的“琼沙”级人员运输舰,不久,排水量1460t的“玉岛”级坦克登陆舰也投入建造,上世纪90年代,4800t的“玉亭”级坦克登陆舰也开工建造。

3.2气垫船

1979年,第一艘国产军用气垫船“大沽”级在天津正式下水;1994年体积更大,排水量61t的jingshaⅡ型气垫船面世;1998年开始,解放军各种军演报道中出现了大量小型柴油动力气垫登陆艇,每艘舰艇上搭载有12名士兵。2009年,中国国防部与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签署了四艘“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的合同,并于2013年、2014年陆续两艘完成交付。欧洲野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艇,主要用于运送战斗装备和海军登陆部队先遣队员,满载排水量550t,最大航速60节,并载有2座AK630自动炮,有一定的登陆火力支援能力。

3.3大型两栖战舰

直到2006年,我海军才下水建造了第一种万吨级两栖船坞登陆舰071型,在当时其优异的性能为美法在两栖战舰领域增添了一个强劲的对手[10]。就性能而言,071型明显优于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的“大隅”级两栖舰,而且在护航过程中表现优异,但与两栖攻击舰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无论是舰载武器系统,还是通信指挥系统,都无法满足现阶段两栖作战的迫切需求。

2012年,曼谷防务与安全展览会上,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首次将两万吨级直通式甲板两栖攻击舰,又称为直升机航母,推向市场。也有消息称,此直升机航母就是中国即将建造的081型两栖攻击舰,这也将填补我国在两栖攻击舰领域的空白。

4我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应重点着眼的几个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东海、南海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加剧,岛屿归属问题、海洋划界争端、战略通道控制等形势,迫切的需要我们发展具有较强的装载和立体作战能力,能够较长时间保持中远海域航行与游弋的两栖攻击舰,从而有效地显示存在和威胁。两栖攻击舰和国产航母的地位同等重要,大力发展两栖攻击舰已刻不容缓。结合我海军实际,借鉴外军建造特点,我两栖攻击舰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以下几点。

4.1吨位不宜过大

美军两栖攻击舰的发展出现了吨位越来越大的情况,那是其作战的需求所带来的进度。美军是全球式远洋布防,其海军战略目标是保证对全球海洋的有效到达以及对全球热点目标的及时影响,这就要求其两栖战舰必须有强大的运载和火力控制能力,加上美军在两栖攻击舰方面的先进技术积累,吨位大、装载量多是其优势之一。

我国目前处于区域性防御作战,而且从我国两栖舰艇发展状况不难看出,我海军两栖攻击舰尚处于起步时期,缺乏集成性质的技术积累,如果一味的追求大吨位,势必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尽管就概念而言,两栖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存在本质差别,但就我国而言,071型可作为两栖攻击舰的基础,可以积累大型舰船的建造技术和经验,在071型吨位的基础上,继续建造25000吨级两栖攻击舰,着重发展两栖攻击舰的模块集成和舰体反侦察能力,优化两栖作战装备的装载运输,着力完善技术经验积累,才是符合当前国情的方向。

4.2优化模块式集成设计

美军的模块化设计将指挥控制系统、舰载武器系统、观察通信系统、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标准化,建立统一数字接口,便于建造和安装,而且在战损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快速的更换和修理。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除甲板与动力舱采用军用标准外,主要船体结构均采用了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结构强度在可用范围内的民用标准,结合其模块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建造周期与经费,这一点是很值得我国发展两栖攻击舰学习的。

优化模块化设计,建立统一标准的各个系统模块,是我两栖攻击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4.3着重发展两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现代的两栖作战是复杂的联合作战模式,其通信指挥联络的通畅性十分重要。大型预警机、专用两栖作战指挥舰,建立完善的数据链系统,是部队具备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的必要条件,而这恰恰是我军的短板。美军的LHA-6和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都兼备了两栖作战指挥舰的功能,“LHA-6”级两栖攻击舰公布资料不多,鉴于其打击能力,可推测其装备了海上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海军战术指挥支援系统、JTIDS联合战术信息系统、AN/UKSQ-1两栖攻击指挥系统等,优秀的指控系统构建,成就了美军两栖作战的联合指挥能力。

这点启示我们,发展两栖攻击舰时要注重指挥系统的融合。未来的两栖攻击舰将成为指挥控制的中心,必须同时具备运输、作战指挥和火力支援的能力,这也是发展两栖攻击舰的一个重要方向。

4.4研发配套的两栖装备

发展两栖攻击舰,必须考虑配套的两栖装备,两者相辅相成。两栖攻击舰是未来两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中心,发展两栖攻击舰要首先完善指挥控制、通信联络、舰载机等配套设施和两栖作战装备。此外,各种可搭载的先进两栖装备也必须配套研究。比如美军的“LHA-6”可搭载LCAC气垫登陆艇、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AH-1攻击直升机、CH-53K重型直升机和更多的作战人员,形成了美军的两栖作战模式。可以说“LHA-6”就是为了F-35B和V-22而设计的海上平台。

我国已拥有新一代两栖装甲车族、进口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等两栖登陆作战装备,技术比较成熟,但短距/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工业的发展稍显薄弱,类似于美军的“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等装备则更加需要研发,航空能力有待加强。两栖攻击舰是为所运载的装备而设计大小和空间,也只有两者同步发展,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5结语

总之,我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须针对现有两栖装备的实际,借鉴外军发展历程和特点,加快研发步骤,积累造船技术和应用经验,着重研发指控系统和两栖作战配套装备,以装备带动战法的革新,加速转变两栖作战中“舰到岸”过程的战斗模式,形成现代化两栖联合作战的战斗力。当前,日本贼心不死,东南亚国家对我国主权的侵犯都可能引起局部海上冲突,特别是近期日本通过了安保法,其海上力量的运用几乎不再受到限制,钓鱼岛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的重要利器,两栖攻击舰的研究与发展迫在眉睫。

参 考 文 献

[1] 许二旭,杨国顺,宋剑.国外两栖攻击舰发展的启示[J].海军兵种学术,2013(2):12-14.

[2] 李仁松,王志邦,余礼峰.对两栖装备发展的几点思考[J].海军装备,2013(5):5-6.

[3] 安然.“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J].海洋世界,2012(9):72-75.

[4] 姚战军.美军新型两栖主力作战装备[J].兵工科技,2012(8):19-22.

[5] 谢立.海陆霸王战后美国两栖作战舰艇的发展[J].现代兵器,2007(6):45-49.

[6] 黄河清,丁晶,任瑞华,等.美海军两栖装备发展新动向[J].国防科技,2005(12):38-43.

[7] 闻舞.塔拉瓦的继任者[J].环球军事,2006(4):52-53.

[8] 刘淮,徐晶晶,李生.大型两栖作战舰艇[J].现代军事,2006(1):35-39.

[9] 蒋磊,储开铮,刘江平.美国海军远征打击群[J].现代军事,2006(9):66-70.

[10] 牛志.中国建设现代化海陆两栖作战力量[J].舰载武器,2006(11):14-16.

中图分类号TJ410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6.03.001

作者简介:吴艳杰,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军事航海和装备需求。

基金项目:海军工程大学2015社科基金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15年9月4日,修回日期:2015年10月23日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集中采购
论我国股东表决排除制度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围墙问题探索性研究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电子通信系统的探索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