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哨卡上的风铃声

2015-12-31马菊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录音笔伏笔风铃

马菊

哥哥参军到了边疆,我的思念也一直紧紧跟随着他。

每次哥哥打来电话,我总有说不完的话,一直听到那边的军号声响起,才无可奈何地把电话放下。

小时候,我总像跟屁虫似的,哥哥到哪里玩儿,我就会跟到哪里去。哥哥有时不带我,可当他每每想单独开溜时,我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他面前,无奈的哥哥只得说:“没法儿,谁叫妹妹是个小特务呢?”我当时不知“小特务”是什么意思,也不去想,就知道要跟着他。哥哥玩儿捉迷藏的时候,也要带着我。我跑得慢,哥哥跑得快,哥哥总是拉着我跑,哥哥的手总是暖暖的。我跑累了,还要他背着我。每每在哥哥背上的时候,我是那么开心,都会张开双臂,呼喊着:“坐飞机喽——坐飞机喽——”

哥哥待我这样好,可我总是不满足,还屡屡欺负他。我们家只有一台电视机,我想看的节目要播了,不管哥哥当时看得多起劲儿,我总要把频道换掉……可哥哥从来不生气,只是低着头走开。

那天,哥哥穿身迷彩服,戴着大红花,要到边疆当兵了。我大哭着要跟哥哥去。哥哥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给我擦去泪珠,劝慰我:“哥哥到那边,给你带好东西回来。”

前些天,远在边疆哨卡的哥哥说给我寄来了生日礼物。你天天站岗巡逻,能给我买什么礼物?我原以为你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真的有礼物。包裹很大,还左一圈右一圈地缠着胶带,让我拆得很费劲。纸盒打开了,我吃了一惊,原来是一个风铃和一支录音笔。我小心翼翼地提起了风铃,很结实,是用了很粗的渔线编织的。咦,这些铃铛好奇怪啊!哟!有硝烟味。哦!是子弹壳。哥哥每天都跑步、打靶,可他没有忘记我,还捡来子弹壳给我做风铃。一个、两个、三个……一共有十二个。想着想着,我觉得哥哥待我真好呀!他时时刻刻都想着我。哥哥的心真细呀!像个大姑娘似的,把弹壳底座的铜帽一个个撬开,又把丝线一个个穿进去……我的心酸酸的。

晚上,哥哥打来电话,问我礼物有没有收到,喜不喜欢,并让我有空听一听录音。今天是我的生日,寂静的夜,有风吹动,“叮铃——叮铃——叮铃——”窗前的风铃响了起来。好动听的风铃声哟!那录音笔里录的是什么呢?该不是我日日思念的哨卡风声吧。

我按下了按键。“呼——呼——呼——”我听到了,是哨卡的风声,还听到哥哥衣角被风掀动的声音。哥哥,你冷吗?哥哥,那高山顶上,风雪迷你的眼吗?哥哥,把你的手伸过来,让妹妹摸摸,还像过去那样暖暖的吗?哥哥,好好保重身体,妹妹再也不欺负你了。

“呼——呼——呼——”哨卡上的风又吹起来了,这时我听见了五星红旗哗啦啦地响动着。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一幅画面,连绵的雪山,高高的国旗,在红旗下,哥哥手握钢枪,正警惕地望着远方。我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小哥哥,你长大了;小哥哥呀,你在用保护妹妹的臂膀,守护着国旗;十八岁的小哥哥呀,你在用你那坚实的臂膀,保卫着祖国。

“叮铃——叮铃——叮铃——”多么清脆的风铃声,婉转、悠扬,散发着冰雪的味道。在风铃声中,我看到了哥哥身后的山脚下碧绿的草地、潺潺的流水、雪白的羊群;伴随着风铃声,我看到了哥哥身后的田野上金黄的稻田、整齐的屋舍、袅袅的炊烟和一群欢欢喜喜上学的孩子……

电话铃声响起:“妹妹,听到风铃声了吗?”

“听到了,听到了……”我已泪眼汪汪。

“那就是我送给你的风铃,在哨卡上被风吹动着的声音呀!妹妹,你再想哥哥的时候,就摇一摇那风铃吧……”

我再也说不出话,只得把对哥哥的思念写在彩纸上,挂在风铃边。

“叮铃——叮铃——叮叮铃——”来自哨卡的风铃声在我耳边久久地回荡着。

指导教师:夏玉桥

“跟屁虫”一词用得好,很形象地表现了“我”与哥哥形影不离的亲密关系。

“给你带好东西回来”这句话用得好,表现了哥哥对妹妹的疼爱,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本文在叙事时,注意处处留有伏笔,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给人一种紧密连贯的感受。如上文“带好东西回来”是一处伏笔,引出哥哥给“我”寄礼物;录音笔又是一个伏笔,引出下文的哨卡铃声。

小作者运用想象,描绘出两组相互对比的画面——解放军战士警惕地守卫着边防线,宁静和平的田野上儿童们快快乐乐地上学去。从而有力地表现了风铃声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师评语

本文大量使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把文章浸透在浓浓的情感中。文章开头表达思念;中间部分,还是思念,回忆着和哥哥在一起玩耍的日子;文章的结尾,则把思念“写在彩纸上,挂在风铃边”。全文通篇使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猜你喜欢

录音笔伏笔风铃
录音笔,藏在声音里的生意经
紫色风铃
搜狗AI录音笔:首个科技抗疫见证物
录音笔
风铃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树叶风铃
街头数码美女特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