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域下的体育赛事管理研究
2015-12-31严文刚刘志民
严文刚 刘志民
摘 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文献、访谈等)以香港国际马拉松为切入点,通过管理学的思想,以人本理论为视角,分别从赛事前、中、后三期出发分析香港国际马拉松的人本化要素,具体为:1)赛前丰富的官网服务,巧妙的错峰报名等;2)赛中便捷的交通系统,周全的“存”与“放”等;3)赛后便利的往返与高效的成绩查询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香港国际马拉松人本化管理之于内地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体育赛事;人本管理;赛事管理;香港国际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5-0014-05
Abstract:Using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 and taking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Marathon as a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humanistic elements of the Marath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ic theory in three aspects:before,during and after the Game.Specifically,they are:1) rich services on the official website and neatly arranged registration before the Game;2) convenient traffic system and considerate "bag depositing" and "mobile toilet" service during the Game;3) convenient shuttle run and efficient results query service after the Game.On this basis,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rathons in the mainland.
Key words: sports events;humanistic management;sports events management;Hong Kong International Marathon
1 前言
随着近代西方竞技活动的兴起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现在体育赛事的发展,体育赛事活动变的越来越复杂,同时被赋予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也越来越多样化。体育赛事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的较大的变化,体育赛事管理的手段、方法更加人性化。
马拉松(Marathon)是一项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完美结合的运动。因其开展便利,可谓男女老少皆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热烈追捧。我国各城市紧随主流亦兴起“马拉松热”。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公布,2014年共举办43场马拉松赛事,足见办赛的势头正猛。然而,如何让马拉松赛事深入人心,取之于民服务于民,恰是促进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念。由此,仅以香港渣打国际马拉松赛事为例,借助人本化管理理论和体育赛事相关理论,着重分析其背后蕴含的一系列管理经验与机理,旨在为内地马拉松赛事甚或其他赛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借,实现优秀赛事培育的目的。
2 研究理论依循
2.1 体育赛事管理理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第31卷第5期
2015年10月 严文刚,等 人本视域下的体育赛事管理研究
No.5 2015 体育赛事管理按照时间或事物先后发展顺序能够自觉形成一周期规律。简单地讲就是对体育赛事的启动、实施、结束等整个环节的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是对赛事投入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通过合理分配使用转变为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其实质是对输入和产出过程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体育赛事运作的效率。目前,国内研究将体育赛事管理周期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竞赛过程作为基本参照,认为无论何种规模的体育赛事,在获取举办赛事的资格后,整个赛事运作都会表现为赛事筹备期、赛事期及赛事结束期个阶段[1];二是根据项目管理理论,把体育赛事管理周期过程划分为体育赛事启动、体育赛事计划、体育赛事的组织实施、体育赛事的控制及体育赛事收尾五个阶段[2]。在梳理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特从赛事组织方前期准备、中期运行及参赛者赛后反馈三维视角出发,拟采用以竞赛过程为参照的赛前、赛中和赛后三个节点对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人本管理进行微观剖析。
2.2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管理模式,强调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本起始于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是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认为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是无意识从动所控制的,而是受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的,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根本,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最低层次需要到较高层次递进。人本化的本质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人本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表现为管理组织以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创造适合组织内人的生存发展的环境,强调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和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以此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与合作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和经济发展的转型,也更是“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和本质[1]。人本管理最早起始于企业管理,当前很多学者借鉴企业的人本管理在图书馆读者管理、教师管理、政府的绩效管理、赛场观众管理和国家高水平运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赛事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则很少涉及,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赛事的人本管理,其核心是围绕体育赛事参与的各种人群,包括参赛运动员、赛事观众、赛事工作人员、赛事举办地居民等进行人本管理,在本研究中的人本管理主要是以参赛运动员为中心,人本的管理参赛运动员,服务参赛运动员。
3 香港国际马拉松赛事人本管理的内容提炼
3.1 赛前精心准备:未雨绸缪式人本管理
3.1.1 丰富的官网服务
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异常发达,人们可从中自由获知信息,网站成为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香港国际马拉松亦推出自己的官网且定期更新(赛事讯息、赛事报名、训练支持、比赛集锦等)。依此,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站浏览掌握港马赛事消息,同时可借助网站提供的各项内容进行马拉松的专业训练及营养饮食等方面的咨询。除此,港马还开通了FACEBOOK专门组织参赛训练指导和及时公布要闻。一旦报名参赛得到组委会认可,将不断有邮件和短信提醒参赛者如何保持训练,何时去何处领取选手装备,而国内马拉松近年来都有官网,但网站少有更新,也鲜见对马拉松爱好者训练指导的环节。
3.1.2 巧妙的错峰报名
因马拉松参赛人数众多,报名就显至关重要。目前马拉松赛事普遍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随之也出现了些许问题,如“2014年9月15日上午9点上海马拉松开放官网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网络和官方微信报名通道,两个项目总计1.8万个参赛名额,竟引来230多万人次报名,网络几乎陷入瘫痪”。港马则分期进行,分别为全马、半马、10公里和轮椅赛,时间间隔三到四天,很好地起到了网络分流的作用,如:“相隔一天报名港马,十几万人的赛事,虽说早上网站也瘫痪十几分钟,但是一旦登入排队,一次搞定,期间没有任何延迟[4]”虽然港马报名者众,但并未出现长时间的网络堵塞现象。而对于达到一定成绩的马拉松爱好者,2014年始港马推出了精英通道可优先报名。另,为鼓励港外人群便利参与到香港国际马拉松运动,宣传香港城市形象,港马特别推出了现场临时报名的创新举措。
3.1.3 细致的参赛手册
参赛包中包括芯片、参赛手册等。参赛手册是港马设计中的经典指南,共有20页,根据运动员参加的项目不同而分类编写,且含有中、英文两种版本。手册由序、比赛日期、时间及地点、比赛之日需带物品、计时芯片、特别交通安排等23项组成。参赛手册彩色印制、图文并茂,可详细地熟知比赛路线图、等高图、补给安排、厕所安排、公共交通安排等。港马号码布除了重量轻及质地柔软外,湿润后还不破裂且上面的号码和颜色不会褪色。考虑到参赛分组,为了区分不同组别的运动员,组委会用不同英文字母、数字和颜色的组合来编排和区分运动员,行李袋、行李牌和号码布的颜色亦是一样,以便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区分不同距离的运动员,赛后运动员也能方便地取回自己的行李袋。号码布反面要求运动员填写个人资料,包括紧急联络人姓名及电话,万一出现紧急情况,能迅速通知运动员的联络人。号码布的张贴亦为考虑范围,如张贴在什么位置、如何扣别针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为参赛选手充分备赛提供支持。而上海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的竞赛规程则没有明确将参赛者作为服务对象,只是强调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等,对竞赛起点、终点也仅是给出地名而已,并未具体指导如何到达竞赛地点,号码布更没有细致到如何佩戴环节。
3.2 赛中协调控制:如影随伴式人本管理
3.2.1 便捷的交通系统
赛中包括比赛当天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到比赛结束的整个过程。港马是由香港业余田径联合会主办的赛事,属于社会办赛。社会办赛如何得到政府的支持,得益于香港完整的赛事培育体系。港马是全球开枪最早的马拉松赛事,凌晨5:15为第一枪。参赛选手如何到达参赛地点,主办方已与市政联系,地铁和城市公交系统在凌晨3点多已经开始运营,将参赛运动员、志愿者、医务人员及工作人员顺利的送达比赛场地,如“最值得说的应该香港政府对赛事的重视程度,比赛当日所有的地铁线路的头班车全部提前到三点多钟开行,这样大大方便了住在香港全市各个地方的运动员到达现场,运动员无须为比赛日早晨如何到达起点而发愁,这也真正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4]。”
3.2.2 人性化的“存与放”
到达比赛区域后运动员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快速“存”包及将身体“放”空,以调整到比赛较佳状态。港马的存包区设计十分人性,参赛者只需将衣物放在参赛包附带的专门防水背包里,并贴上自己的号码牌,按志愿者提示及参赛者号码将背包交至指定区域即可,整个操作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极为迅捷。除此,在候跑区移动厕所安置较多,厕所内水和手纸放置充足,平均排队低于三人以下,移动厕所在各补给站和终点以及沿途要点亦有安放,一共配备了超过330个移动厕所,如“港马结束了,虽然没有跑出好的成绩,但这次比赛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简单说几点,一起点和终点和秩序都是很好,管理比较到位;二赛道上的水、饮料供应充足;三起跑区和赛道中途设有很多厕所,很方便[5]。”如此,人性且高效地避免像北马随地“放水”的影响市容及环境的尴尬场面出现。
3.2.3 人本高效的起跑
发枪时间的把握充分体现出香港高效、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港马发枪的嘉宾为香港特区政府首脑梁振英,整个过程没有盛大的开幕式、没有繁琐的嘉宾讲话,仅有对到场嘉宾的简单介绍,然后发枪开赛。为使各组别运动员都能跑出好成绩,采取分时、分组、分区起跑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起跑时的拥挤。全马、半马选手出发地点安排在尖沙嘴,10公里赛道和10公里轮椅赛道在香港东区走廊,3公里轮椅赛道安排在香港湾仔运动场,终点统一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如全马选手根据个人最好成绩分为挑战组(成绩在4小时以内)、马拉松一组(成绩在4~5小时之间)、马拉松二组(成绩在5小时以上),分别出发时间是上午6:10、6:40、7:10;半程马拉松起跑点一样,但出发时间完全和马拉松组错开;另外各组别将成绩最好的选手按照号码牌的顺序排在起跑队伍的第一方阵,保证每位选手起跑时不太拥挤,跑出好成绩。
3.2.4 周全的赛事补给
赛事过程中补给点、移动厕所等展现了港马的人本化管理。港马组织方按照马拉松运动的生理规律科学地设置了补给点位置,已在参赛手册中清楚标明。全程和半马每5公里设置了水和运动饮料的补给点,10公里赛事则在4公里和7.5公里设置水站,一般将桶装水倒进50毫升的大口径的杯子里进行补给,杯子采用可降解的材料制作,或是100毫升的塑料水包方便运动员进行补给。纵观内地马拉松赛,很多提供大瓶矿泉水,运动员很难喝完,导致浪费现象,更有甚者提供带气的饮料,违反了马拉松运动科学补给的规律。在25公里、30公里和终点处还设置了食物补给点,包括香蕉、朱古力和能量棒,并特别提示含有花生成分以防止对花生过敏的运动员误食,另外赛委会还考虑补给食品是否会太甜或太硬,包装袋能否容易打开等,一切都周到十足。
3.2.5 全面的安全保障
赛事安全保障是赛事组织方首要考虑因素,据香港业余田径总会副主席冯弘德先生介绍,港马的安全保障非常细致,包括参赛运动员、工作人员及沿途社区居民的安全。赛道的宽与窄、上坡与下坡的幅度、路面凹凸不平的程度与折返位置是否过急都在考虑之列;此外,考虑到封路范围的社区居民如有突发急症或火灾等,如何及时送达医院,消防车如何快速到达出事地点都在比赛前已有详细考虑。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港马赛道都进行了编码,如出现意外,赛道的工作人员可以迅速的将编码反馈到赛事中心,赛事中心便能快速定位指派救护人员或救护车辆快速到达出事地点。例如,在赛前数月,赛事主办方就邀请了12名心脏科医生、教练等专家组成专家备战团在网络上指导参赛者科学训练要点,并解答参赛者提问。官网也提供马拉松训练与营养等的科学指导,设置了专门的针对马拉松、半马拉松及10公里赛事的培训班;并在香港中小学推行马拉松101教育计划,将马拉松精神推广到中小学,让学生有机会参与马拉松赛事。报名参赛成功后通过网络E-mail和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各位参赛运动员科学锻炼。比赛前也不断提醒所有参赛运动员尽量不要停留自拍等,以免发生碰撞事故。比赛当天医疗预防由香港医疗辅助队负责,2014年港马由800位医疗人员组成医疗救助队伍,在起点、终点和各水站附近设置医疗站,另外在赛道沿途设置救护车和救护单车随时监控,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十分友好且专业,药品配备充足。比赛当中及时公布赛事现场运动员受伤及救援信息,让每一位运动员了解赛场现场状况,科学、健康、安全的参与享受马拉松。在终点处还特意设置了物理治疗服务,为参赛运动员提供更好的放松机会。
3.3 赛后余温延续:回味无穷式人本化管理
3.3.1 便利的返程与高效的成绩查询
运动员参赛结束后如何顺利的返程,便捷的知道个人成绩,是运动员十分关心的问题。香港交通十分发达,特别得益于港马设置的分时、分组、分区比赛,虽然终点都设置在维多利亚公园,但是结束时都已经得到好的分流,而且公园内管理也相当专业,人多而不乱,选手可以互相交流、尽情休息。所以运动员都能非常顺利的踏上返程。港马赛后第二天就公布赛事当天实际参赛人数和完赛者的成绩排名(3个排名)10公里,半程和30公里3个距离点的用时记录,并公布参赛运动员的总排名、性别排名及年龄段排名,运动员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所有运动员中的位置,并为以后马拉松训练提供科学指导。而运动员个人成绩证书则是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运动员手中,如果运动员连续2次参加港马,第二次成绩有进步的话,港马组委会还会温馨的寄送一张进步奖的证书,以此来鼓励运动员更加刻苦的训练,更多的来参加港马的比赛。
3.3.2 极有收藏价值的纪念牌和完赛牌
港马的纪念牌也非常人性化,只要参赛都有纪念牌,但完成全程马拉松才能得到完赛奖牌一个。激励运动员参与了就不要放弃,尽力跑完全程。港马的纪念牌最近是以生肖为主体,如2014年为马年,所以纪念牌设计为一匹奔腾的骏马,并注明:Year of the Horse。港马的发展离不开参赛者的热情参赛,如何服务好参赛者,港马组委会也在不断改善服务措施。在比赛结束当天,官网开放网上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参赛者的意见,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也反馈赛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委会及时进行赛后总结,为下一届服务措施的改进提供基础。另外特别提出的是港马的筹备工作,在每一届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为了能够在比赛前夕满足警察和多个政府部门就赛道等提出的种种要求,进行无数次的会议和规划,为的是将比赛做到尽善尽美,取得赛事组委会、运动员、其他道路使用者和不同的政府执行部门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4 香港国际马拉松人本化管理于内地的思考
港马从1997年到现在短短十几年的历史,在受制于香港城区狭小的环境,在没有香港政府任何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能将赛事办的井井有条,高效率、人本化,离不开赛事组委会不断的追求卓越的精神。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马拉松成为我国最具群众影响力的田径赛事,特别是国务院刚出台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预示着我国体育赛事的春天即将到来。如何借鉴港马组织的人本精神,来服务赛事,值得我们思考。
4.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赛事组织者由管理运动员向服务运动员转变。人是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决定了赛事组织的完美程度。作为大众参与广泛的马拉松赛事,运动员是参赛组织方的核心。如何管理好参赛者,让参赛者在赛事过程中赛出成绩并对城市留下美好印象,需要赛事组织者的管理理念由管理赛事向服务赛事、管理运动员向服务运动员转变。
4.2 与时俱进,重视网络功能
网络近十年来发展十分顺猛,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给了人们便利、快捷,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完美。面对世界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赛事组织者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官网作为平台,同时主动运用其他现代的媒体如微信、微博等手段与参赛者、与广大市民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改进赛事管理。
4.3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赛事组织管理细节管理
人本管理离不开赛事细节的管理。细节管理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管理、人本化管理、高质量管理、超值化管理和创新化管理。这要求赛事组织方以运动员为中心,在赛前利用赛事组织方不断积累的经验及同类型赛事的做法,通过对赛事进行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周密的计划、执行并不断创新,同时引入长跑爱好者进入到赛事管理行列。
4.4 以人为本,加大志愿者培训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途径。志愿者是展示一个城市生机活力与良好人文形象的绝佳媒介,如何在赛事过程中做到服务的人本化,应该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在志愿者中引入长跑运动爱好者,有针对性的对马拉松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志愿者服务模式;同时加强服务意识、文明礼仪教育与责任心培养,逐步能将这些内化为个人习惯,提升赛事志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