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会计学专业“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5-12-31刘建波
刘建波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一、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指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1]能力本位教育主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课程、知识、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能力本位教育(CBE)的教育思想主要由教学模式体现,其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2]其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1)教学目标明确。能力本位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特别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2)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它是根据具体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组合成相应的课程模块群。(3)课程内容设计以岗位职业分析为基础,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4)教学方式、手段灵活。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了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5)反馈及时、评价客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能及时得到考核评估,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英国学者博克(Burke)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最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当时,为了强调教育与企业和商业的联系,在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推行能力教育的尝试。[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到来,社会对学生具备较强本领,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力本位教育被引入到高等教育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欧、美一些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会计学科为例,英国各个大学的会计人才培养虽有不同的模式,但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科教学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和学生就业密切相关,其专业每学年都会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会计课程的变换修改,向其中注入新鲜的技术理论。而本科教育最大亮点莫过于课程与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考试等相挂钩,实现会计资格认证与会计高等教育完美衔接;为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英国高校普遍采取“三年学制+一年兼职”的特色课程体系,借以增强实务操作能力。[4]美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则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动态,向社会提供符合需要的、具有高度社会适应力的人才。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其“双元制”课程模式为达到“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这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双元制能力本位的实现,并为现代化企业培养适应人才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5]
我国自1989年开始引入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中,都在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初步形成了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转型,一些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将能力本位教育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材编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怀化学院在能力本位教育的实施中,在厘清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6]吴宗元也提出要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7]。巫绪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应由“会计专业技术教育”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转变[8]。
三、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设计“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从2012年开始,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等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开展了3年高等职业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2”)和3年中等职业教育与4年本科教育(以下简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以山东省为例,201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2013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2013年,山东省遴选22个专业开展了“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招生试点工作,2014年试点专业扩大到50多个,与高职、中职学校对接的本科专业有26个。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问题,各试点学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王志华[9]等提出了“学士+技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张代宇[10]等认为“3+4”的本科生和普教的本科生在培养目标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更注重技能,注重岗位的对接;尹秀峰[11]认为“3+4”应坚持能力本位和效益优先,在融入整个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学制和创新合作模式;刘振海,胡修江[12]就“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课程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必须明确“分段”与“贯通”的相互关系,着力做好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及考核评价的课程一体化设计工作;杨兵[13]认为应将岗位适用性能力作为“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核心;单福彬[14]等认为“中职升本”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以岗位适用性能力为核心,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所需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形式,也是新时期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不是简单的升学教育,也不是简单提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教育,更不是中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13]20号)中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设置要从职业需求出发,要敢于打破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从职业需求出发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坚持能力体系与知识体系并重;教学活动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等。但从两年来的试点实施情况看,多数试点学校由于受传统“学科本位”思想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仍难以摆脱学科化系统的类型;教材建设滞后;教师理念不清、仍沿用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贯通分段培养要求等。这显然不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由于能力本位教育,特别是建构主义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正将传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旨在培养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定职业技能为一身的人才,这对“3+4”分段培养试点工作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四、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会计学专业“3+4”中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招生的培养目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更注重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广泛深入调研,了解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对会计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明确试点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要求,实施“差异化”的目标定位策略,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引入会计职业岗位群素质标准,不断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以“素质、知识、能力”三大要素为中心,自觉引入会计职业岗位群素质标准,突出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实现培养方案的定位由“会计专业技术教育”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转变,根据学生转段时期职业能力的不同需求设计分层培养方案并付诸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路径见图1)。
图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路径
(三)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理念为指导,以专业为导向,以会计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为中心,变现有“知识导向”的课程体系为“能力导向”的“模块化”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坚持能力体系与知识体系并重,更加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能力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步骤是:(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专业培养目标;(2)广泛调研,确定专业对应岗位群;(3)归纳专业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4)构建课程体系。结合七年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三个不同阶段和各自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计对应的课程模块(见图2)。
图2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力。为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进行一系列改革。一是要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鼓励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二是推动企业真实案例、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尝试翻转课堂、MOOCs等新型教学方式;三是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实物情境模拟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积极引用情境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和基于行业与职业能力要求学习的积极性。
(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改革理念,加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构建起包括专业认知、企业认知、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岗位情景真实模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一是建立财务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二是依据人才培养需要,探索校企、校际联合培养的新模式,通过“订单培养”、“鼓励会计师事务所进学校”等方式,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对企业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选用与培训力度,使他们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三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六)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的构建
1.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会计专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必须适应会计教育中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新教育、技能教育、品德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力度,提升教师教学和应用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鼓励或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并取得中级以上执业资格证;鼓励青年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建立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制度,每学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业务实践,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实施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支持计划。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支持体系。每学年安排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好“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鼓励教师面向一线承担横向课题,及时解决企业中的难题,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四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或实习指导教学任务。
2.加大考核方式改革力度。实施基于过程监控的“N+2”(“2”包括期末考核和课堂表现;“N”包括单元测验、章节小结、课堂讨论、课外创新活动等)考核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Burke J.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The Falmer Press,1989:11.
[4]朱雪梅.中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2).
[5]邓泽民,陈庆合,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2,(20).
[6]方磊,唐德彪.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及实施对策[J].商业经济,2013,(6).
[7]吴宗元.论能力本位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9).
[8]巫绪芬,等.能力本位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9]王志华,等.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7).
[10]张代宇,等.现代职业教育视域下中本“3+4”分段培养模式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11]尹秀峰.论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基本内涵—以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4,(6).
[12]刘振海,胡修江.“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
[13]杨兵.“中职本”适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2014,(5).
[14]单福彬,杨兵,卢剑峰.“中职升本”人才培养定位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