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2015-12-31罗学虎贺晋豪余芳蓉郫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611730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过敏史聚糖休克

吴 倪,罗学虎,贺晋豪,余芳蓉(郫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611730)

甘露聚糖肽是一种能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的免疫增强剂,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升高白细胞的效能。其所含的主要成分为α-甘露聚糖肽,是从健康人咽喉部分离出的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株的深层培养液中提取到的一种生物反应修饰物,可诱生干扰素和白介素。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多种肿瘤、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带状疱疹、梅毒等,同时还能减轻化放疗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1]。随着甘露聚糖肽日益广泛的临床应用,关于其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也增多。本研究通过检索文献,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 “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10~2015 年国内报道的有关甘露聚糖肽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原始临床报告个案,共查阅文献26 篇,合计病例34 例。

1.2 方法 按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方法、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治疗与转归等有效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

2 结 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34 例ADR 患者中,男15 例,占总例数44.1%,女19 例,占总例数的55.9%;年龄21~82 岁,无明显性别差异。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2.2 发生ADR 患者的原发疾病、既往病史及过敏史34 例ADR 患者中,原发疾病包括肿瘤25 例(73.5%),胸腔积液2 例(5.9%),病毒感染性疾病2 例(5.9%),过敏性皮炎2 例(5.9%),其余为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性发热、膜性肾病、痰中带血各1 例。患者过敏史见表2。

表2 发生ADR 患者的过敏史

2.3 用药途径及给药剂量 34 例ADR 患者中,33 例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1 例以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2]。静脉滴注的最小浓度为0.01 mg/mL,最大浓度为0.1 mg/mL,大多数浓度在0.05~0.08 mg/mL 内(41.2%)。另有4 例超出0.08 mg/mL 的高浓度。用药情况统计见表3。

表3 用药情况统计

2.4 ADR 发生时间分布 34 例ADR 患者中,首次用药即发生反应的有26 例(发生时间:≤10 min 21 例,11~30 min 4 例,>30 min 1 例),2 例多次用药后发生,6 例发生时间不详。ADR 出现时间最短为用药后1 min[3],最长为用药后约1 h[4]。2 例多次用药病例中,1 例于第4次用药后发生,及时对症治疗后好转[5],1 例于第7 次用药后发生ADR,经抢救无效死亡[6]。说明甘露聚糖肽所致ADR 多为速发型,首次用药发生概率较高。

2.5 ADR 临床表现类型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所引起的ADR 累及多个系统及器官,其中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41.9%),体现为胸闷、憋气、打喷嚏、呼吸困难、咳嗽等,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憋喘症状[3,7-9]。严重ADR 中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部分患者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瘙痒、皮疹等。部分患者出现口腔黏膜肿胀、牙龈肿胀、口唇发绀等。少数患者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2.6 ADR 治疗与转归 34 例ADR 患者,在发生反应后均立即停药,并采取必要的对症治疗措施,处理后大多数可恢复正常,但仍有3 例因过敏性休克死亡。死亡患者中,1 例是首次使用[10],2 例是多次使用[6,11]。

3 讨 论

通过对检索的病例分析,从年龄、性别来看,甘露聚糖肽致ADR 的发生与性别关系不大,但与年龄有正相关的趋势,发生反应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 岁以上,可能原因是:(1)该年龄段人群肿瘤发病率提高,患者免疫力下降,应用甘露聚糖肽概率增加;(2)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清除率降低。

从ADR 类型的轻重缓急来看,首次使用甘露聚糖肽出现ADR 的概率大,出现时间很短(≤10 min),主要为呼吸系统的反应,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可能致命。34 例患者中大部分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但仍有3 例死亡,其中2 例年龄在50 岁以上,都为癌症患者,可能原因是其体质较弱,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低,导致药物蓄积而发生ADR;其中1 例同时有青霉素过敏史,高敏体质也可能是触发原因之一。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高龄及高敏体质的重病患者临床用药,实时监测,尽量避免严重后果。另1 例为青壮年的癌症患者,在第7 次静脉滴注后抢救无效死亡,可能与其多次用药有关,同时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98 滴,静脉滴注速度过快也是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

甘露聚糖肽的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已报道的不良反应有:(1)呼吸系统。胸闷、呼吸困难、心搏骤停等。(2)过敏反应:瘙痒、皮疹、红斑等,严重可导致过敏性休克。(3)注射局部疼痛。用药禁忌:对本品过敏或高敏体质者,风湿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气管炎等患者禁用[12]。因此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时提出以下建议:初次使用本品应严密观察10 min,开始滴速宜慢,每分钟10~15 滴,待无反应方稍加快滴速,用药过程加强巡视,注意提醒患者切勿擅自调节滴速,如有不适及时汇报[13];老年体弱或过敏体质者慎用、用药前详询其用药史和过敏史;建议初次使用本品患者先做皮肤过敏试验;就该药风险而言,不建议体质良好的青壮年患者及为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人群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医护人员应加强用药监护,提高对ADR 的警觉性,严密监测用药后情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降低ADR 对患者的伤害。

[1] 高宁,刘德俊,王晨,等. 甘露聚糖肽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药师,2011,14(1):121.

[2] 李波,姜黎,尚天琼,等.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心前区剧烈胀痛[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5):643.

[3] 马纯芳,葛丽娟.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3 例[J]. 医药导报,2010,29(11):1526.

[4] 白丽晓,乙苏北,张贺,等. 注射用甘露聚糖肽致变态反应1 例[J]. 医药导报,2011,30(12):1662.

[5] 段露芬,武新安,王松原,等.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 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1878-1879.

[6] 乔逸,徐焕春,廖悠悠,等.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2 例[J].抗感染药学,2015,12(1):76-78.

[7] 孙雪梅. 甘露聚糖肽致过敏反应1 例护理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6):167.

[8] 朱静. 甘露聚糖肽致过敏反应1 例[J]. 医学信息,2010,23(11):152.

[9] 刘艳霞,刘明祥. 甘露聚糖肽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2 例[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19(5):319-320.

[10] 刘小光,徐柳新,陈伟. 疑似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死亡1 例[J]. 中国药物警戒,2014,11(4):251-252.

[11] 尤海生,董亚琳,王茂义. 甘露聚糖肽过敏性休克1 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2):1961-1962.

[12] 金淑君,赵艳.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3):189-190.

[13] 殷秀惠,何琴,张松,等. 注射用甘露聚糖肽致B 型不良反应2 例分析[J]. 中国药师,2015,18(1):125-126.

猜你喜欢

过敏史聚糖休克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沉默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