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式Web设计:图书馆移动服务新方向

2015-12-31钟远薪

图书馆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短信图书馆用户

钟远薪

1 从短信、WAP、APP、微服务到RWD

图书馆移动服务又称移动图书馆服务, 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 PDA), 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1]。 国内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 年后, 2005 年进入集中发展阶段, 2007 年前主要以短信服务为主, 2007 年后WAP 网站服务逐渐兴起, 二者形成互为补充的格局[2]。 2012 年前后, APP 技术被运用到图书馆[3-4], 超星公司泛舟移动图书馆平台推出, 至今已超过1200 家图书馆应用。 与此同时, 图书馆微博、 微信等服务(以下简称“ 微服务”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兴起而蓬勃发展, 成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主流手段之一。

响应式Web 设计(Responsive Web Design,简称RWD)是2010 年提出的网页设计模式[5], 旨在使网页能自动适应用户的操作行为及不同接入设备, 以达到良好的布局和内容显示效果。RWD 通过弹性网格布局(Fluid Grids)、 自适应图片(Flexible Images)和CSS 媒体查询(CSS Media Queries)等技术的组合使用, 让网页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 无论用户使用PC、 平板电脑或手机,无论屏幕是横向还是竖向, 无论是全屏显示还是非全屏显示, 无论是鼠标键盘操作还是触屏操作, 都能自动切换到相应的脚本和样式, 调整图层布局、 文本大小、 图片尺寸等, 从而使内容在不同的显示终端获得恰当的呈现和交互方式, 如图1 所示。

图1 RWD示意图[6]

RWD 开创了信息展示和交互的新时代。 在移动互联网变革之际, 移动终端成为第一屏幕,人们获取信息的接入设备多元化, 许多机构不得不开发多个版本的网站或提供APP 服务以应对变化, 投资巨大、 维护不便、 疲于应对新的需求。 RWD 给出了一种基于现有Web 应用平滑迁移的解决方案, 只需对用户界面进行页面的修改, 无需重新改造业务逻辑和新开发系统, 即可快速提供体验一致的用户接入。 对图书馆移动服务而言, RWD 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并引起部分研究者的关注。 2012 年Robert Fox 以《响应》 为题首次研究图书馆网站响应式设计的问 题[7], 2015 年ALA 出 版《 Responsive Web Design for Libraries: A LITA Guide》 一书以指导图书馆如何将网站升级为响应式网站[8], 刘智惠提出建设Web 移动图书馆的思路[9]。 当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视角下, 从图书馆服务设计及读者利用的角度来考量这项新技术时, RWD 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图书馆网站升级的技术手段, 更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方向。

2 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现状研究

2.1 图书馆移动服务需求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 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 方式和效果。 茆意宏于2011 年率先从用户需求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理论, 通过实证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 包括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需求。 需求程度较为强烈的服务项目依次为借阅到期提醒、 办理续借、 查询个人借阅情况、 查询图书馆目录、 检索电子出版物、 预约办理及到馆提醒、移动阅读、 讲座活动通知、 新书信息公告、 服务公告等[10]。 张焕敏等对国内十家高校的调查表明, 用户对图书馆移动服务最主要的需求是馆藏OPAC 书目查询与信息推送、 学术资源检索与获取[11]。 郑德俊、 沈军威和张正慧通过调研, 将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项目汇总为23 个, 最受用户重视的5 个服务项目分别为获取图书馆消息通知、 提供个人借阅情况查询和续借、 提供电子资源检索和全文阅读服务、 提供馆藏书目查询以及获取高校相关教学信息[12]。 Catharine Bomhold 于2014 年对美国73 家高水平公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用户调研表明, 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的需求分别为目录检索、 开放时间、 地图信息、 问图书馆员、 联系信息、 数据库检索、 个人账户登录、 学科指南、 电脑借阅、 社交媒体链接、 课程资源等[13]。 笔者综合文献调研和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实际情况, 根据服务内容的不同, 将图书馆移动服务需求分为服务信息需求、馆藏文献需求、 空间服务需求、 咨询交流需求等四个方面, 如表1 所示。

表1 图书馆移动服务需求分析表

2.2 国内外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应用现状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实现主要有短信、 WAP、APP、 微服务和RWD 等5 种技术。 短信是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发送或接收的字符信息的技术, 采用短信技术必须接入短信机或短信接口, 短信有长度限制, 主要实现信息推送和短信问答功能。 WAP 是将HTML 转换成为WML 以实现移动终端显示的技术, 需要特别开发出另外一套WAP 网站才可运行, 主要实现公告信息发布、 OPAC 系统对接等功能; 此外,许多图书馆针对手机直接采用HTML 开发一套适应低分辨率的移动网站, 因其功能特征与WAP 几乎一致, 在本文中归入WAP 一类。APP 是智能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的简称, 运行于iOS、 Android、 Windows Phone 等平台, 需要进行定制开发, 单独安装程序, 主要实现信息发布、 在线阅读、 社交、 用户本地资源调度、OPAC 等第三方系统对接等功能。 微服务是依托微博、 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读者信息服务的技术, 需通过人工或程序对接等方式在新浪和腾讯的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管理, 融入读者的信息环境中, 信息交互性强, 主要实现信息发布、 资源推荐、 读者咨询等功能。 RWD 是一种图书馆网站及其他基于Web 的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技术, 无需重新定义流程和开发新系统,就能实现当前网站和基于Web 的应用系统的全部功能。

国外图书馆移动服务应用主要有短信、 移动OPAC、 移动网站、 移动APP、 二维码、 电子书阅读器等方面的实践和研究[14]。 其中APP 主宰移动网络, APP 和移动网站的案例非常多, 移动网站则主要有针对指定设备设计专门的、 独立于桌面端的网站和响应式网页设计两种实现方式[15]。从图书馆主要资源提供商角度看, EBSCO、ACS、 Elsivier、 Emerald、 Gale、 Nature 等26个数据库提供APP 应用, IEEE、 Web of Science、 Worldcat.org 等10 个数据库提供WAP网 站, JSTOR、 SciFinder、 Oxford Journal 等14 个数据库则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提供基于RWD 的访问界面[16]。 笔者调研发现, 麻省理工学院等近10 家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网站已经采用RWD 技术。

为进一步把握国内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应用的现状, 笔者以调查官方网站是否设立专门栏目或发布公告的方式统计短信、 APP 的应用情况,以手机访问WAP 官方网站的方式统计WAP 的应用情况, 以微博、 微信认证账号为准的方式统计微服务的应用情况, 以PC 和手机对比访问官方网站的方式统计RWD 的应用情况, 得到我国113 家211 高校馆及33 家省级以上公共馆5 种移动服务技术的应用情况, 见表2。

表2 211高校馆和省级以上公共馆移动服务技术运用调查统计

调查数据表明, 国内移动服务技术应用最多的是微服务, 依托新浪、 腾讯等第三方的平台开展, 实现门槛较低, 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 但服务项目以信息发布和读者交流为主, 服务功能有所限制。 WAP 和APP 的应用紧随其后, 表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图书馆关注。 调查显示, 70%以上应用WAP 和APP 的图书馆均采用超星公司的解决方案, 实现信息公告、 馆藏对接、 移动阅读等功能。 短信作为传统移动应用, 模式简单, 方便快捷, 仍占据一席之地。RWD 技术在调查对象中, 仅云南大学图书馆网站正式应用, 该网站采用第三方开源软件Drupal搭建, 宣称是我国第一个完全采用响应式网页设计开发的图书馆网站[17]。 暨南大学南校区图书馆网站、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支持响应式访问的网站也分别于2014 年、 2015 年上线运行。此外, 上海图书馆新版网站已采用响应式设计,即将正式开通。

2.3 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比较分析

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的优劣体现在利用成本、 需求满足度及操作友好性等方面, 从图书馆服务设计和读者利用的角度, 通过15 个项目对5 种技术的比较分析, 如表3 所示。 短信作为简单技术, 利用成本和需求满足度较低; WAP 相对于APP、 微服务及RWD, 各项指标都不具备优势; APP、 微服务在操作友好性占有优势, 但利用成本较高; RWD 最大优势在于满足需求度高且利用成本较低。

表3 图书馆移动服务技术比较分析表

3 基于RWD 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探索

3.1 基于RWD 的图书馆移动服务的优势

(1)契合技术发展趋势。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与移动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由此造成一个困境: 图书馆须不断投入, 开发适用相应移动设备的服务产品, 还要进行内容的二次发布。 虽然微服务、 APP 已经在馆藏查询、 公告信息、 电子阅读等方面实现自动对接, 但仍无法彻底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内容同步问题。 Web 技术这种与系统无关、 与平台无关、 与终端无关的内容分发技术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方向, 应用程序Web 化是一大趋势。 因此, 应用RWD 来实现图书馆移动服务契合技术发展趋势。 首先, 它可以使图书馆的服务设计从重点关注专项技术特性和多种设备等技术细节转向关注服务内容和流程, 进而使得相关的应用回归服务本质。 其次, Web 的开放性使图书馆服务更容易定义成为开放接口, 进而实现与第三方服务的交互、 相互嵌入与融合, 这对图书馆从信息门户转型为开放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 Web 技术的平台无关性使得图书馆服务的接入变得更简单和容易, 用户不需要另行安装软件或客户端, 也几乎不需要学习如何使用。

(2)兼容性强。 RWD 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兼容性更强, 图书馆只需要一套系统, 就可以面向不同的接入终端提供服务。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 第一, 图书馆不再需要针对不同的接入终端开发多套系统以支持用户的访问, 也就是APP、WAP、 图书馆网站等应用可以合而为一; 第二,图书馆不再需要多次分发同一内容, 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更新和内容维护的成本; 第三, RWD 的信息交互模式是用户所熟悉的, 可以为用户提供与接入终端无关的一致性体验。

(3)可行性高。 RWD 是脚本、 CSS 等成熟技术的集合应用,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而非一项全新的技术, 它的学习成本较低, 一个Web 开发人员可以很快掌握它, 因此图书馆要将当前的Web 应用转为响应式以支持移动访问,并不会面临大的技术障碍, 从技术角度而言, 可行性非常高。 从业务角度来看, RWD 仅是用户界面的升级改造, 很少涉及到业务逻辑的变更,并不需要图书馆重新设计系统流程; 此外, 仅开发一套系统而非多套系统, 可以有效地保证业务逻辑的一致性, 也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3.2 应用模式

应用RWD 开展移动服务, 最首要的任务是对图书馆网站进行升级改造。 图书馆网站是数字化服务的中心, 拥有最全面的服务信息和最完整的功能链接, 同时也是电子文献阅读的入口。 实现图书馆网站的移动访问, 也就可以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求。 然后是促使各个应用服务系统如OPAC、 各类数据库提供响应式支持, 从而构建一个基于响应式Web 的、 以图书馆网站为中心的、 全面满足用户服务信息、 馆藏文献、 空间服务、 咨询交流等需求的网络体系, 进而实现图书馆整体数字化服务的系统无关化、 平台无关化和终端无关化。 最后是紧密跟进技术的进展, 寻求利用本地存储、 调用GPS 和摄像头等终端硬件功能的技术手段, 进一步开发出更具有体验性和交互性的服务平台。

4 结论

RWD 作为实现移动访问的新手段, 契合技术发展趋势、 兼容性强、 可行性高, 已经在互联网上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许多信息门户、 企业网站都采用它来实现多屏合一, 降低信息化成本。 Bootstrap、 TukTuk、 云适配等相关开源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的发展也表明RWD 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从技术比较、 服务优势、 应用模式来看, RWD 适合图书馆用作移动解决方案,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方向。

RWD 在国内外图书馆中已经出现了少量的实践案例, 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成果, 但总体而言, 还存在研究与实践相对滞后、 技术应用案例不足等问题, 对基于用户环境、 用户身份、 资源特征等内容而非界面进行响应的拓展研究也需探讨, 值得业界进一步关注、 实践和研究。

[1]黄群庆.崭露头角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4(5):48-49.

[2]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34-48.

[3]陈俊杰,黄国凡.移动图书馆APP的构建策略和关键技术——以iOS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9):75-80.

[4] 田蕊,陈朝晖,杨琳.基于手持终端的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2 (7):36-40.

[5] Ethan Marcotte. Responsive Web Design [EB/OL].(2010-05-25) [2015-05-05]. http://alistapart.com/article/responsive-web-design.

[6] Third Wave Digital.Responsive Web & Mobile[EB/OL].[2015-05-05]. http://twd3.com/responsive-web.cms

[7] Robert Fox. Being responsive [J]. OCLC Systems &Services: 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12,28(3):119-125.

[8] Ngai Deckard. Responsive Web Design for Libraries:A LITA Guide[J]. The Electronic Library,2015,33 (2):326-327.

[9] 刘智惠,薛晶晶,卢倩芸. 面向不同设备的响应式网页设计———Web 移动图书馆[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11) :95-100.

[10] 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

[11] 张焕敏,陈琴锋,魏群义,等. 国内十所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调查实践探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61-65.

[12] 郑德俊,沈军威,张正慧.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用户需求调查及发展建议[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 (7):46-52.

[13] Catharine Bomhold. Mobile services at academic libraries:meeting the users’needs?[J]. Library Hi Tech,2014,32(2):336-345

[14] Evgenia Vassilakaki.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ibraries:a review of current trends in delivering information[J]. 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 2014, 42(4):176-186.

[15] 姚飞,姜爱蓉.移动图书馆:从设备到人———2014年第5 届国际移动图书馆会议综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5(1):1-8.

[16] Jain P K,Babbar P,Paliwal G. M-Libraries User Services:A Survey of World Leading Database Publishers forMobileDevices [EB/OL]. [2015-06-02]. http://mlib5.lib.cuhk.edu.hk/files/pdf/presentation/1b_01.pdf.

[17] 云南大学图书馆. 云南大学图书馆新主页介绍[EB/OL].(2014-06-20) [2015-06-05]. http: //www.lib.ynu.edu.cn/news/526.

猜你喜欢

短信图书馆用户
道歉短信
图书馆
代发短信
关注用户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