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南梁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2015-12-30周景春
周景春
[摘 要] 南梁精神与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出的革命精神。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研究二者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能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字] 精神财富 南梁精神 长征精神
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世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的伟大革命精神。
一、南梁精神与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1.南梁精神的科学内涵。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创建、发展陕甘边根据地过程中培育起来的土生土长的革命精神。南梁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忠诚精神。陕甘边根据地的党组织、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干部,面对“左”倾路线执行者的无端指责,他们都能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尽最大努力去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给刘志丹的题词中深切回忆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1]p50-55这一评价,是对南梁精神的最好诠释。二是勇于实践、积极探索的开拓精神。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等几十次武装起义失败后,用何种方式创建西北红军,刘志丹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认为搞武装斗争可以有白色的(白军工作)、灰色的(土匪工作)和红色的(公开组织革命军队)三种形式”[1]p49-50,提出了用“红色”“白色”“灰色”三种方式创建西北红军的构想,成功地开创了西北红军的新局面。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光辉著作中,对陕甘边根据地这种多个区域相互配合的根据地创建模式,采用围棋中的术语“做眼”[2]p427形象地表述。三是团结协作、扩大力量的包容精神。面对陕甘一带国民党复杂的形势,刘志丹说:“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份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力量。”[3]通过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合陕甘边区实际的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尤其是在陕甘边区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常常深入到群众当中,盘腿拉家常,一个烟袋锅里抽烟,帮助农民耕种秋收,态度和蔼,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传唱至今的数不清的陕甘民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党与群众的亲密关系。
2.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在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品格。长征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依据和历史依据[4]。深刻理解和把握长征精神的内涵,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5]。
二、南梁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共通之处
笔者认为,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两种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特点。
1.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屡次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面对负面干扰,刘志丹、习仲勋等人认为,“梢林主义”就是创建根据地的马列主义。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平原上于敌人有利,于己则是有害。在包家寨会议上,习仲勋等认真总结了寺村塬游击根据地和照金根据地的失败教训,使陕甘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为中国革命大本营落脚西北奠定了基础。长征的胜利,也是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胜利。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第一次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艰苦奋斗、同甘共苦是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共同内核。南梁时期,以刘志丹为代表的陕甘边共产党人以大局为重,顾及全局,表现出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全局意识。在“肃反”中,刘志丹因公去瓦窑堡,半路上碰到传送逮捕命令的通讯员,通讯员把信交给了刘志丹。刘志丹为了保护更多的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赶往瓦窑堡。李维汉评价说:“他明知个人会有危险,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纪律。”[6]红军长征中,敌情异常严重,行军和作战十分紧张,斗争和生活极其艰苦,其处境艰难为中外历史上所罕见。而对种种艰险,红军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一往无前。长征的胜利是红军艰苦奋斗精神谱写的一曲壮丽凯歌。
3.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形成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力量源泉。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先后组织领导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两当起义等,并广泛开展了兵运工作。他们虽然屡遭失败,但政治信念坚定。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初步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构想。然而,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中央苏区的红军不得不进行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他们克服自身谬误、强敌追堵和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困难,始终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邓小平曾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endprint
4.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都突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党也正是依托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才能战胜重重困难,闯过道道难关,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南梁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翻身解放而建立的红色政权。当年,南梁苏维埃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边区经济,领导人民分田地、搞生产,丰富人民的生活;并设立集市便利交易,每十日逢圩。蔡子伟曾回忆说:“荔园堡方圆数十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集,市场生意兴隆,一派生机。”为了及时了解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习仲勋经常深入群众中间,为民排忧解难。他走到哪里,老百姓都会亲热地喊“仲勋啊”,足见他与群众亲密无间。长征期间,尽管艰苦卓绝、险象环生,但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不忘崇高理想是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在被敌人围追堵截、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丢承担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心系群众,牢记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根本宗旨,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习近平同志的如是论断,科学概括和总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奋斗历程和理想。而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解放梦、独立梦、富强梦过程中形成的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在继续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这两种革命精神依然具有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1.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为此,我们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人民群众,尊重群众利益。要善于听取群众心声,采纳群众意见,坚持问计于民,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及时吸收进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
2.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我们谱写新的篇章,关键在党,党是托举中国梦的“脊梁”。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切实把党建设好。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刻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提高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培育了一系列革命精神,每一种精神都能够真实而生动地折射出一段不同凡响的历史。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分析这两者的本质特征及与其他革命精神区别、联系和现实意义,对于更好地继承这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助力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丹纪念文集[C].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回忆刘志丹同志[N].人民日报,1979-10-16.
[4]张巨成.论长征文化的历史启示及其意义[J].学术探索,2001(1).
[5]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6]李维汉同志谈陕甘宁边区党史的几个问题[J].党史资料通讯,1981(5).
[7]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02.
[8]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05.
责任编辑 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