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货币政策研究
2015-12-30孙乐
孙乐
[摘 要] 货币是经济生活的集中表现,尤其处于战争时期,它可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制定的货币政策,无不反映当时党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探究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货币政策的颁布、实施及其历史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今天货币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货币政策 实施 历史作用 启示
陕甘宁边区政府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依次发行了三种货币,即光华代价券、边币和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1]p59—62。由于对资本市场比较陌生和实际调研层次较浅,在货币政策发布实施期间,陕甘宁边区遭遇到边币贬值、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难题,但边区政府采取一连串措施与法币、伪币进行激烈的斗争,并且加强对边币的管理,最终奠定了边币本位币的地位。
一、货币政策的颁布与实施
(1)光华代价券。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以扩充资金、便利市场交易为目的,由次年建立的延安光华商店增发了面值为7角、5分的一种光华券,也被称为“光华票”。作为法币的辅币,在面临财政经济困难时期发行,币值波动性极小,便利流通,稳定了战时货币,也充实了银行资本,为边区经济和政治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因而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喜爱。
法币与光华代价券分别是国共双方战时的货币,两者结合在一起,彼此依赖,如此特殊的货币关系,是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特有的,即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另外,在革命战争时期,通过一系列举措,考验了边区货币工作者的胆量和魄力,也证实了中共努力为促成统一战线的坚定决心和另辟蹊径的思维。
(2)边币。边币即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是在1941年3月进入市场流通的,当时中共遭受国民党的背叛,为了与法币展开抗衡,故开始发行独立自主的货币,有1角、2角、5元、1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等10余种面额。当时边币与法币同在一个国家发行,但分属不同地区,不同的社会制度,分属不一样的币制体系。之后,随着边区政府对光华代价券的慢慢回收,边币逐渐替代光华代价券,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本位币。
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的发行,拓展了存、放、汇业务,不断丰富了边区银行事业的发展,使得边区银行不仅仅是货币支付单位,因而不断促进边区银行货币业务向正规化和全面化迈进。当然,在陕甘宁边区银行币发行过程中,陕甘宁边区经济金融工作者浓烈的问题解决氛围与积极热情的态度,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赞扬,即使在今天,也是金融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3)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1943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企图袭击延安,陕甘宁边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边币的信用值不断降低,如果继续发行,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极其不利的。此时陈云提出由盐业公司发行一种流通券,它的定价与边币1∶9,而与法币是1∶1,如果新币开始流通,市场上边币就会逐渐被回收,到一定时间段后,再用新边币换回该流通券。如此不仅将边币与法币的比价升至1∶1,更使得法币退出流通领域,但又不会造成货币市场的波动[2]p50—53。故此,次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财经办事处通过了《关于发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的决议》,开始发行流通券,刚开始只有50元与10元面额,之后不断加入新的币值,如5元、200元、1000元、2000元等共11种[3]p57。
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以边区银行作为后盾,将边区贸易公司和下属公司财产当做发行的资金支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做了充分准备,稳定了金融。商业流通券的发行,不仅挫伤了法币,防止边币贬值,也稳定了当时的物价,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货币政策的历史作用
发行延安光华票,维护法币的主币地位;发行边币,停用法币,奠定主位币的地位;发行商业流通券,禁用法币,这些都是边区政府面临不同的货币情形作出的正确决策,对于促进边区贸易发展,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工作提供了借鉴。
(1)加快边区工商农业全面发展。边区货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边区工业迅速发展,使得边区自给水平不断提高。轻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门类不断增多,包括造纸、纺织、服装、印刷等,而且在数量、资本规模、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不断发展。
(2)为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政府一直将工农业生产物资贷款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就贷款对象而言,边区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其中贫农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雇农所占比例百分之五多点,中农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富农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一[4]p55—56。此外,边区货币政策为军民的生活需要提供了物质保障。六七年间,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的公营厂矿增加到100多个,工人12000余人,如此大的规模使得大多数贫苦人民觉醒,奠定了扎实的工人阶级根基[5]p45—52。
(3)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工作提供了借鉴。边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范例。坚持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目标。在货币发行、信贷过程中,将努力扩大生产置于首要位置,其次才是单一的财政发行。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措施在促进边区经济发展、缓解通胀、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6]p36。
虽然起到以上诸多积极作用,但是货币政策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发行边币过量、低利贷款政策一成不变、有些政策过于僵硬。以至新中国成立后,银行组织建设由于沿袭和照搬战时制度,不按经济区划分而是继续按行政区域予以设置,严重制约了各地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经济效率,给金融工作带来了不便。即使这些货币政策有一些瑕疵,但其影响是深远的,同时也给今天的货币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三、边区货币政策的启示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和银行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不同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进行多方的宣传教育工作,扩大边币市场,保持边币稳定,对促使货币在群众中的推广和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7]p12—14。总结陕甘宁边区国共双方边币、法币斗争的历史,它给今天货币工作有十分有益的启示:endprint
(1)货币政策的目标制定是货币工作的首要任务。边区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政策目标。首先是为抗战提供资金支持,充实边区物资;其次是促进边区工农业生产和物资交易;最后是减小边币币值波动,以防货币动荡[8]p23—26。货币政策目标制定的多元化,体现了国民经济关系的不同方面,也属于国家财政政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要符合客观实际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完善货币政策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突出现实工作中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因此,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充分认识客观规律以提高自觉性、提升科学性。
(2)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权。唯有遵循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原则,不仅不同其他货币同流,而且不与别的种类的货币产生特殊联系,才有机会占领金融市场来发行货币,开创独立自主的货币市场。只有发行的货币量切合金融市场的需要,才能够协调好不同财政需求,从而为政府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3)坚持适当的货币发行量,保证充足的货物。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政策最终取得一致好评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适当的货币发行量,社会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足的物资储备是关键,但也不可过度发行货币,以防通货膨胀,引起民心波动,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使得一些不法商贩有空可钻。这样才能奠定稳定而有序的经济基础。
(4)做好稳定物价和汇率的工作。中国金融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也存在稳定物价与汇率问题。借鉴边区货币政策实施的经验,中国应当依据自身条件,尽量减小货币和物价的波动。二是物价的调整一定要恰当,这样对生产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一定益处。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遭受国民党与日军内外夹击,腹背受敌,不仅面临着战争威胁,而且遭受经济封锁。但为了保证边区货币币值稳定,规范金融市场,保护人民利益,边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货币金融角度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进程。边区政府在抗战期间的金融货币政策的不断变化,有着独特的历史意义。这些政策不仅可以全方位探索边区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时的货币经济政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货币金融工作有极其关键的影响,更为今后的金融货币工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翠.陕甘宁边区货币政策研究[J].中国钱币,2013(10).
[2]党政军.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银行[J].陕西档案,2014(1).
[3]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8-195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魏协武,李海际,冯梦雨.陕甘宁边区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J].中国老区建设,2013(6).
[5]张永红.陕甘宁边区政府货币政策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2011(6).
[6]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俞良早.毛泽东关于抗日根据地发展经济的思想[J].理论学刊,2006(10).
[8]刘爱国.抗战时期中共执政陕甘宁研究述评[J].延安大学学报,2005(2).
责任编辑 陈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