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体验式品德教育必要性的几点思考
2015-12-30周满荣
周满荣
摘要:体验式品德教育重在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内化,最终固化为道德行为。它是小学道德教育的必然,是小学品德教育现状的需要,是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的需要,更是探索小学品德教育有效途径的需要。
关键词:体验;品德教育;必要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32-1
一、小学品德教育现状,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随着近年来新课改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德育和生活不可分离,道德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过程中要多考虑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已有经验,尽量为他们提供各种自然的情境、逼真的环境,在活动的参与中形成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道德品质。在德育中融入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对实际生活的感悟,进而融入人的心灵和具体行为活动中,不再让学生感觉知识和实际联系不大。道德认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道德知识的学习和个体实际体验的紧密结合。人的道德品质是在人的经历过程和真实生活体验中获得的。
小学德育的开展,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体验活动,联想自身经历,在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道德认知。学生们在主动的参与、经历的过程中,从中切实领悟到了很多道理,学会处理事情的方式、明白了做人的原则。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和认真的投入使得整个德育不再枯燥乏味,取而代之,充满了生机,活力四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获得了情感的发展、认知的升华。教育者应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这样的德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外形在小学时期处于比较平稳均匀的发展状态,小学生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均匀、平稳的发育,使得小学生的心理也能够协调发展。因此,小学生的生理方面的特征启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注意用平稳、温和地递进方式来进行情感熏陶。其次,小学生在认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皮亚杰用认为小学生处在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小学生从事正规化的学习活动使得他们能够掌握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进而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平稳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因此,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时要注意阶段性,要从具体的事例、身边的事物说起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最后,小学生在品德习得方面的变化。研究表明,小学生能够逐步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能够有一定的自律意识,道德行为习惯出现个体性的分化。在学校生活中小学生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和活动逐渐地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形成独特的道德情感,逐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小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具有特殊性特殊性。第一,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德育活动逐步从无意识、模糊发展到有意识、清晰的。第二,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小学生由于内外部影响因素对道德情感的发展不同,在体验不同的道德情境或同样的道德情境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第三,自然、直接的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小学品德教育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将总目标定为“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总目标的陈述上,着重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品德,形成良好习惯,为进一步的公民教育打下基础,在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减弱,突出了公民性培养。
具体来看,小学阶段在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儿童生活知识的学习,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课程处于小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未来培养儿童成为良好公民的开端。在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儿童社会知识的学习,在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良好德性,针对高年级阶段儿童社会性交往的成长,在课程设置上加强社会性知识的应用。课程对于儿童社会性成长的方面更加重视,在社会性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这需要学生融入生活进行体验。从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品性看,情境化教育绝不是一种仅仅关于公民知识的注入式教育,激发公民个体的主体性,以公民个体自主、自觉的价值认同与责任承担为核心,培养健康的公民意识、情感与健全的公民能力,才是公民教育的本真意义。因此,不同于强调知识记忆的传统教学,现代公民教育必然亲近于以个体情感体验、感悟为主的情境化教育,而排斥刻板的道德说教与价值灌输。它既强调教育的摹拟情境运用,也注重将学习者引入生活的真实情境,把关于公民的知识放在情境中,将符号化的冷冰冰的惰性知识,转化为以情境为中介和依托,以境脉为联系和纽带的活性知识,从而使学习者在摹拟教育情境或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和体验综合性的公民知识,培养积极健康的公民情感,提高在真实生活世界中的行动能力。
四、探索小学品德教育有效途径,需要体验式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重在知行合一。道德是由人的内心维系的,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归宿。情境是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载体,它能引起学生对情感和生活的体验,创设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接受熏陶,進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体验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暗示作用,从而成为他们以后实践中的引导,能让学生将抽象的品德认知形象化、深刻化。
创设情境与学生实际越接近,就越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情境中的感悟也会越深刻。在小学品德教育中,情感体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动力。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和支配他们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