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文化产业空间及演化效率分析

2015-12-30周学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南昌0082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昌001江西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计财处南昌0046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圈层江西省文化产业

■ 刘 珊 周学锋(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南昌 0082、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昌 001、江西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计财处 南昌 0046)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资本定义

文化产业的开发离不开文化资源的利用,各地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的基础之上,文化资本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源,本质则是人类劳动成果的一种积累,包括文化能力、文化习性、文化产品等在内的文化资源的总和(Bourdieu,1989);文化资本是一种价值,这种价值与组织的公共智力设计与规划(价值、利益和行为)相关联,文化资本价值有助于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关系的协调(Barrett,2003)。

本文认为,文化资本是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一系列为人们认可或接受并被普遍认知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资源的总和,是人类劳动成果的文化价值的积累,是包括名山、名水、名人、名品、名艺等的文化资源的总和。

(二)文化资本的指标体系

文化资本存量的估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估算是统计界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已有的理论与方法设计估计文化资本存量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江西历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共有4处世界级遗产地、1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37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6个“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和39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见图1)。民间演艺、传统手工艺、民俗更是如大小玉珠般散落在全省各处,是各地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不同的文化资源本底条件、文化喜好倾向和传承保护程度决定了文化资本的存量和丰度,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各地文化资本的具体估算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空间演化趋势

为研究江西省文化产业的空间演化趋势,本文利用江西文化产业的时空数据,运用空间聚类CURE算法,即采用随机取样和划分相结合的方法,先将随机样本划分,然后每个划分被局部聚类,最后把每个划分中产生的聚类结果用层次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产业数据选取了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文化事业单位数、文化重点企业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出指标,其数据主要来源为《江西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年鉴》;空间数据使用的是我国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NFGIS)中心经纬度数据,完成空间集聚分析。按照史特吉斯规则(分组数=3.332lgN+1),将江西省11个地市按照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为4类。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一)各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空间聚类的具体结果

江西省11个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产业空间聚类的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空间演化活跃度及产业发展质量均由TOPSIS(逼近理想点)算法给出,而各地区文化产业空间聚类的综合评分为空间演化活跃度与产业发展质量的两者乘积。

(二)文化产业系统整体空间演化实现跨越式上升

2006-201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系统的空间演化趋势为“蓄力-跨越-辐射”的整体态势,具体而言(见图4,图中数值为江西省各年度空间演化的综合评价得分)。

图1 各地文化资源存量

图2 各地文化资本的TOPSIS评价结果

表1 文化资本存量估计指标

图3 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聚类的动态趋势

表2 各地区空间聚类的详细结果及综合评分

图4 2006-201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趋势

2006-2009年为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蓄力时期,江西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评分整体在0.5附近,2008年为最低值0.5001,这反映出该阶段江西省文化产业各地分布不一,空间地域上相对集中,处于两极分化的临界点。2008-2010年是江西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为契机,江西省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如2009年颁布的《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2010年出台的《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西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西省文化产业整体空间演化评分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0.7123,在空间上实现了整个江西文化产业的“齐步一体化”,成功解除了文化产业两极分化的风险。此后,在2010-2012年,政策的首轮效应逐渐消失,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评分稳定在0.6附近,江西省文化产业在空间上进行平稳的辐射。

(三)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赣南-赣中-赣东西-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

2006-2008年,产业空间演化向以赣州市为中心向赣南地区分散,同时在中部的南昌集中。南昌和赣州两地交通便利,南昌为江西省省会城市,为豫章文化的中心;而赣州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毗邻福建、广东、湖南,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南昌、赣州两地分别作为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地,其交通区位和资源密集是影响空间演化的关键因素,同时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缺少推动力,其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相对停滞(图3:2006-2008年)。2009-2010年是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第二阶段,是文化系统的成长时期,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给赣中地区的文化产业注入了强有力的“推动剂”,在空间演化格局上反映为各个地市富有活力的竞争,各地纷纷出台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了一大批文化产业优势企业,文化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产业中心,景德镇,宜春、吉安、新余为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图3:2009-2010年)。湖区经济一体化、区域竞争和政策的扶持决定了江西省化产业的空间关系。2011年是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第三阶段,该阶段重要的空间特征是出现了明显空间圈层结构(图3:2011年)。圈层结构的出现是由于成长周期中“距离衰减率”,而形成的以经济区为核心的集聚和向外扩散的圈层空间结构。在该阶段,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上出现了景德镇、鹰潭和宜春、萍乡、吉安两个分处赣东和赣西的文化产业内圈层,南昌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圈层,其余城市则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圈层。2012年至今是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的第四阶段,该阶段培育和壮大环鄱阳湖、沿赣江,依托京九浙赣线为主轴的生产力布局,逐步形成赣东北、赣中南、赣西三大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集聚区域,实现文化产业区域一体,构建江西省省内各地市点线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空间格局。

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2年,江西省文化产业空间演化呈现出“蓄力-跨越-辐射”的整体态势,文化产业系统整体在2010年实现跨越式上升;在空间上呈现“赣南-赣中-赣东西-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上出现了景德镇、鹰潭和宜春、萍乡、吉安两个分处赣东和赣西的文化产业内圈层,南昌则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圈层,其余城市则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圈层。

江西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资本的禀赋优势十分突出。“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和“古色文化”构成了江西省文化产业独特的魅力,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省第五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已经有所显现。如何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供开发利用江西特色文化资本以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积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紧紧依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现有文化资本,遵循文化产品的固有生命周期,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中成功“借势”,而不盲目跟风,创立自主文化知名品牌,才能将打造文化产业强省的梦想变为现实。同时,为了避免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地域分化,应在“两小时经济圈”的基础上,将文化产业空间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结合,打造“两小时经济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的土壤,还需要与交通、科技、商贸、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将实现新型城镇的“宜休闲”的功能。空间上突破行政界线,通过文化产业的文化行为附加传播,在城乡毗邻地带营造一个没有明确边界的经济文化圈层。

1.郭平,彭妮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3

2.李钢,廖建辉.中国省域工业结构的聚类与时空演化[J].经济管理,2011.8

3.金相郁,武鹏.文化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09.2

4.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

5.朱虹.论发展江西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

6.刘珊,梅国平.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4.2

猜你喜欢

圈层江西省文化产业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考了个大的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