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局部差异性动态分析
2015-12-30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郑州450063
■ 刘 芳(黄河科技学院商贸学院 郑州 450063)
引言
商贸流通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能够准确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成熟度及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起步较早,目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是,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虽然国家大力实施行业梯度转移战略,但目前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瓶颈仍然突出。当然,由于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商贸流通水平也存在差异。显然,研究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的局部差异性,对未来政策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国内学者对于我国东中西三部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较多,但针对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西部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差异或者西部商贸流通业动态变化差异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探究西部十二省区商贸流通业水平的动态差异性。
商贸流通业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商贸流通业水平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众多要素在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为了深入探究商贸流通业水平差异性,本文选取2008-2012年西部各省区的面板数据动态地衡量商贸流通业水平。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选取的主要指标包括商贸流通业增加值(x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区域人均GDP水平(x3)、交通条件(x4)、区域经济贡献率(x5)以及区域就业贡献率(x6)。具体主要指标的含义如下: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采用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来衡量,反映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产出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采用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反映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区域人均GDP水平:采用商贸流通业发展所在省区的人均GDP来衡量,反映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交通条件:采用交通密度来衡量商贸流通业所在省区的交通条件,反映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投入水平。区域经济贡献率:采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重来衡量,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区域就业贡献率:采用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比重来衡量,反映商贸流通业对区域就业的贡献程度。
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局部差异性分析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实证检验西部商贸流通业水平的局部差异性,并根据结果进行地区归类。采用SPSS软件,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57,大于0.5,通过检验。因此,可采用因子分析对西部商贸流通业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共有三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8.568%、25.879和17.801%,三大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248%,能够解释80%以上成分的信息。然后,根据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可得到如下得分:
成分1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x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两个指标的解释力较强,反映商贸流通业产出水平及发展情况,因此,将F1命名为商贸流通业水平。成分2对区域经济贡献率(x5)以及区域就业贡献率(x6)两个指标的解释力较强,反映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及就业的贡献率,因此,将F2命名为商贸流通业贡献。成分3对区域人均GDP水平(x3)、交通条件(x4)两个指标的解释力较强,反映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及外界环境,因此,将F3命名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将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得到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F值越高,表明该省区的商贸流通业水平越高,发展趋势越好;反之,当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F值越低,表明该省区的商贸流通业水平越低,发展趋势也就越差。
根据(4)式求出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并采用极值法对F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综合得分来看,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66.425增长到2012年的70.694,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进步较为迅速。但各个省区综合得分的排名序位变化较小,基本不超过1名。商贸流通业得分序位上升的地区有重庆、贵州、青海、西藏;序位下降的地区有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其他省区商贸流通业得分序位则保持不变。从历年的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来看,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变化较小,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相对高于西北地区(除内蒙古外)。
表1 因子分析原始总方差情况
表2 2008-2012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
表3 聚类分析结果
然后,以综合得分值为基础对西部商贸流通业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分为三类,具体的聚类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基于Theil指数的西部商贸流通业区域动态差异性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局部动态差异性,通过Theil指数对上述聚类的三类地区进行分析,深入了解2008-2012年三类地区组内、组间以及西部整体之间的动态差异性及变动趋势。
Theil指数是衡量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指标,共有两种算法,一种是Theil T;另一种是Theil L。其中,Theil T是以人口作为权重,用来衡量低收入的地区差异;Theil L则是以GDP作为权重,用来衡量高收入的地区差异。而基尼系数用于衡量中等收入的地区差异,由于本文选取西部地区为例,因此采用Theil T指数来衡量西部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差异性。设西部Theil指数用T表示,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表4 2008-2012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的Theil 指数
其中Tp、Tq分别表示组内与组间的Theil指数;Ta、Tb、Tc分别表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商贸流通业的Theil指数;Ui(i=1,2, …,N)表示第i个西部省区的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N表示所研究西部省区的个数;yi表示第i个西部省区的商贸流通业所占西部商贸流通业的份额;ya、yb、yc分别表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省区商贸流通业所占西部商贸流通业的份额;Na、Nb、Nc分别表示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商贸流通业的省区个数;pi表示第i个西部省区人口所占的份额。
根据式(5)计算西部各省区商贸流通业水平Theil指数,得出如表4所示的2008-2012年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的Theil指数。
由表4可知,西部地区各省区商贸流通业的Theil指数从2008年的0.112下降到2012年的0.106,表明西部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地区间贡献差异性均值达53.484%,其中2009年地区间贡献差异性最大。从地区内贡献差异性来看,第一类地区差异性>第三类地区差异性>第二类地区差异性。综上可知,地区间贡献差异性大于地区内贡献差异性。因此,对于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是缓和地区间差异性,缩小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性;其次是缓解第一类和第三类地区的组内差异性,最终缩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差异性,整体上促进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
结论及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不断提升,但从整体上看,区域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且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略高于西北地区。通过Theil指数对西部三类地区商贸流通业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区域中,第一类(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第三类地区(青海、西藏、甘肃、新疆)组内差异性较大,第二类地区(云南、陕西、贵州、宁夏)组内差异性较小。其中,第一类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71.195提高到2012年的75.859;第二类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66.372提高到2012年的69.874;第三类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得分均值从2008年的61.706提高到2012年的66.349。
根据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第一类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好,且市场环境相对良好,但是这些地区商贸流通业组内的差异性较大。因此,要求这些地区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应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类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一般,且这些区域组内的差异性较小。因此,需要从整体上提升第二地区商贸流通业水平,优化市场环境,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第三类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这些地区商贸流通业组内的差异性也较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应重视区域间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1.蔡绍洪,施立伟,陆阳.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4(23)
2.Tosun C,Timothy D J,Ozturk Y.Tourism Growth,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Turkey[J].Journal Sustainable Tourism,2003(2)
3.刘根荣,付煜.中国流通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基于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4.K Campo,E Gijsbrechts,T Goossens,A Verhetsel.The Impact of Location Factors on the Attractiveness and Optimal Spaces Shares of Product Catego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00(17)
5.Glenn Ellison,Edward L.Glaeser,&William R.Kerr.What Cause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vidence from Coagglomeration Patter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