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内容及策略

2015-12-29余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刮胡子小花猫学段

余琴

2015年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10月19日至22日在宁波举行。本次评比的主题是:加强语言实践,关注学生学习——小班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评比活动采用小班额教学,课前不接触学生,课型为阅读教学,临时确定语文S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小猫刮胡子》、四年级上册《人类的“老师”》、五年级上册《天窗》作为上课内容。来自全省各地的12位教师分三个半天作了三个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展示,共同研究不同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与策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举措等。本刊将分期对低、中、高三个年段的部分课例进行刊登,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地位,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与内容,“识字写字、学习朗读、词句理解、积累语言”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本次赛课的四位低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基本内容,观摩他们的课堂教学,笔者对如何完成低年级阅读教学基本内容的策略进行了思考。

一、倡导在语境中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统计人教版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只要求认识的生字:一年级上册400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278个,占识字总数的70%;一年级下册550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404个,占识字总数的74%;二年级上册450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327个,占识字总数的73%;二年级下册400个,安排在课文中识的有330个,占识字总数的80.5%。由此可见,人教版教材中识字部分的编排,在吸取多种识字方法的前提下,较多地采用了随课文分散识字。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宜采用随文识字方式,倡导在语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

【片段呈现】杭州王林慧老师的识字教学片段

1.导入揭题时认识生字“刮”。

师:王老师做个动作,你们一起猜猜看。(师做刮胡子的动作)

生:刮胡子。

师:谁来读读“刮”字,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舌头的舌,加上立刀旁。

师:这个立刀旁和什么有关?(生齐答:刀)

师:王老师带了一把刮胡刀,你们都围过来看看,上面是什么?

生:刀刃。

师:是呀,可锋利了呢!所以“刮”的右边是个立刀旁。你们看,这个“刮”字原来是这么写的——(课件呈现“刮”字的演变过程)

师:平时生活中,谁经常在刮胡子?

生:爸爸经常在家里刮胡子。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中又是谁在刮胡子?(齐读课题:“小猫刮胡子”)

2.学习故事时认识生字“肥、皂、镜”。

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段,找一找主人刮胡子要做什么事。

生:要对着镜子。

师:是呀,他要对着镜子刮呢!读读这个生字。(生读“镜”,读准后鼻音)

师:(出示镜子的图片)我国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做的,所以“镜”字左边是——

生:金字旁。

生:还要把肥皂沫涂在自己的脸上。

师:是的,请你来读读这个词吧!(生读“肥皂沫”,读准平舌音)

师:小朋友在图上找一找肥皂沫在哪里。(生指图中“白花花的肥皂沫”)

师:原来主人是这样刮胡子的,我们一起来读第一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小花猫也学着主人的样子刮胡子了呢!王老师把它编成了儿歌,我们一齐来读。(生齐读儿歌)

小花猫,胡子长,

咯吱,咯吱,刮胡子。

肥皂沫,白花花,

对着镜子,刮,刮,刮。

以上两个识字教学片段,很好地体现了在语境中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不是要求将学生要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随课文教学出现。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将识字贯穿于不同的教学板块与进程,如导入、整体感知、朗读理解等。斯霞老师曾归纳语境中识字的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课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词先出现;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提出生字词。这就是说,在语境中识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要充分考虑是否便于学生学,是否学有兴趣,是否便于教师引导。

倡导在语境中识字,并非排斥集中识字。上述片段中王林慧老师把小花猫学主人刮胡子的样子编成儿歌,其实是将学生已学的“刮、肥、皂、镜”四个生字,换一个语境,作一个小板块集中巩固、复现。高效的识字教学还需有机渗透识字方法,讲一点汉字的字理文化,识记汉字体现字形与字义的结合。如,“刮”的字源追溯,刮胡刀、镜子图片的呈现,都是让学生理解形声字的规律,识字方法的渗透直观、想象。

二、寻找规律指导写字,体现写字增量

人教版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学完,要求学生会写1000个汉字。要完成这个写字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学生写字感到困难,和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低年级学生手指力量弱,手指的小肌肉群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如果在学前就开始握笔写字,更容易造成握笔走形,进入小学再纠正书写姿势就很难。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在起步阶段,不易发现汉字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与规律,掌握笔顺自然很难。写字是一项技能,需要多练习,才能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书写速度也会慢慢快起来。

笔者随堂听课,发现低年级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字时,存在一些低效现象:教师讲解汉字书写注意点花时多,学生真正练写时间少;教师示范书写汉字时,因为要边写边讲解,导致运笔速度很慢,学生自然认为书写每一个笔画速度应该很慢;教师指导写字要点,不分年级,无视学生已有的书写经验,往往从零起点开始指导书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师的书写指导就要精要、到位,链接学生已有的写字经验,有规律地分类指导,才能使学生的每次写字体现增量。

【片段呈现】温州牟原喜老师的写字教学片段

1.依据学情指导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肥、脑、破。

师:你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师:左右结构的字我们已经写过很多,注意左右两边的部分写得紧凑一点。

2.重点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两个字:皂和袋。

师:左右结构的字老师一点都不担心,我担心的是下面的两个字。

生:皂、袋。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上下结构。

师:“皂”这个字有个很关键的地方,这一横是左低右高。“袋”的这一点注意穿插,你们的字就会写得很漂亮。(教师范写)

师: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学生练写)

师:(展示一生作品)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他的“袋”字写得不好看,“衣“写得太窄了。

师:真好,还有吗?

生:“七”和上面的“白”都连起来了。

师:哦,所以要注意写正。第二遍要写得更棒,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

牟原喜老师依据学生已有的书写起点,略指导左右结构的三个字,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两个字,且这两个字都是抓住关键笔画进行指导、讲评。只有在学生需要帮助的难点处给予点拨、示范,突破难点,学生书写才会不断进步。“紧凑”“穿插”是汉字结构、笔画关系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指导也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

教师的写字指导要体现年级特点。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开始写字,需要一笔一笔地教,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笔画的书写经验,教师就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教,如“足——跑”中部件、偏旁的变化。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三、四年级学生就要一组一组地教,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与雷达》一课要写的“蝙、蝠、捕、锐、蝇、蚊、蛾、避、揭、碍、荧、铛”12个字,只有“避、荧”不是左右结构,且难写易错,教师就重点指导这两个字,其余就分为一组指导。五、六年级就要有选择性地教学生容易写错之处,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一课要写的“辱、敝、囚、淮、柑、枳、贼、赔”8个字,“辱”是上下结构,学生容易写成半包围结构,“敝”四个点有区别,“淮”要区别于“准”。只有细细研究每课所要写的字,教师才能发现“指导点”要落在何处。

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落实朗读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目标的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是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所谓“流利”,是要求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句读和段落之间的停顿,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所谓“有感情”,是要求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语气,同时有主体的感情参与其中。以上三个要求是不能分割的,是一体化的;用普通话“正确”朗读是一种基础要求,而“流利”和“有感情”则是进一步的要求。

粗略地看,三个学段的朗读目标十分相似,但仔细推敲起来,要求是有差别的。第一学段只提“学习用”,是初步尝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教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这显然是起步阶段的要求;第二学段是“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实践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第三学段是“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通过对朗读目标的分析、比照,不难看出:朗读要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绝非易事,第一学段是小学生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下发的《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在完成识字写字任务的基础上,重在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保证朗读时间。”

本次赛课的四位低年级教师在研制教学目标时,能充分重视“朗读教学”,截取与“朗读教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如下。

温州牟原喜老师的教学目标:图文结合,梳理故事情节,在小组合作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知道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进行朗读的方法。

杭州王林慧老师的教学目标:图文对照厘清故事顺序,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语讲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

湖州张玲老师的教学目标:借助小组合作,通过读、讲、演等方式自主学习课文第1~6自然段,明白小猫刮胡子的原因,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小花猫的天真。

舟山唐益红老师的教学目标:借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位赛课教师运用图文对照、抓关键词句等方法,采用教师示范、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在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中“正确、流利”是第一位的,教师在课堂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因为朗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最基本的技能,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难读的句子教师要示范,且每个难读句子的训练点要集中,可以是读准生词、读好停顿、读对儿化等,要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语音、语调和语气有改善,朗读水平有增量。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应该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阅读理解着眼词句,强化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可见,第一学段的阅读理解重在整体感知;能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句子的意思,适度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逐步过渡到段的学习;在朗读、讲述的过程中积累词句。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具有整体性特点,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理解的开始,不同学段整体感知的要求和策略应该各不相同。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经常会听到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大声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要求不分年级不分文体,也无视学生的学习起点,操作性、检测性很弱,可谓低效或无效。本次赛课低年级选用的《小猫刮胡子》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情节性很强,学生读起来饶有趣味。四位赛课的低年级教师不约而同选择了图文对照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教师根据故事情节画好四幅图,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重新排序;借助四幅图,师生共同梳理故事情节。用这种方式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充满情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词句理解是第一学段阅读理解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语用角度规定词语和句子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说明对词句的理解,一要在语言环境(语境)中进行,二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提这样的要求,主要是防止脱离阅读过程去做大量孤立的词句训练。

【片段呈现】湖州张玲老师教学“聚精会神”片段

师:我来演主人,谁来演小花猫?(一女生上台)

师:我们再来配个音,谁来试试?(一男生上台)

(表演开始)

师:你觉得她什么地方演得好?

生: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你刮胡子。

(师出示“一眨不眨”,生齐读)

师:你们看,我这里就有一只眼睛一眨不眨的小花猫(出示贴画),大家看像不像?(生齐答:像)

师:你看,它的脑袋还——

生:仰着。

师: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得多认真,多专心啊!我们课文里也有一个词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生:聚精会神。

师:谁来读第一段,把主人聚精会神的样子读出来?(随机点名读)

师:谁能读第二段,读出小花猫聚精会神看的样子?(随机点名读)

师: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做过什么事情啊?

生:我聚精会神地看书。

生:我聚精会神地搭积木。

师:小朋友们现在正聚精会神地学习呢,后面的老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张玲老师通过表演体验、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场景,在演演、读读、说说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积累“聚精会神”这个词语。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的内容。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忠豪先生认为:语言积累的数量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关键要素,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汉语语言规则,语言积累能够丰富学生语感经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第二学段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从读学写是小学生习作的一条好经验。如舟山唐益红老师的教学目标之一:积累“刮得干干净净”“撞得鼻青脸肿”这样的短语。这样的短语积累方式贯穿唐老师的整节课,功能也多样: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规范学生语言表达、拓展学生语言积累等。

五、基于低年级的特点,凸显情趣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相关目标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可见,在低年级阅读故事和诗歌,主要不是培养分析能力,而重在阅读过程的展开,关注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活动,从课文的语言中直接感知事件、人物或情景。所以,低年级学生能在具体生动的阅读活动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感投入,获得润物无声的形象感染和情感渗透才是最重要的。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有情趣,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让儿童进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情境之中。教师可以让阅读活动充满儿童生活的真实感,也可以让学习阅读历程成为儿童的活动体验过程。

【片段呈现】舟山唐益红老师教学“小猫自己刮胡子”片段

(出示句子:小花猫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就学着主人的样子,也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

师:小花猫看到主人刮胡子,它干什么了呢?

生:它也刮去了自己的胡子。

师:它为什么要刮自己的胡子呢?请你读读这句话,等会儿我来采访你们这些小花猫。

师:小花猫,你为什么把胡子给刮了呢?

生:因为我看见主人在刮胡子,所以我也刮胡子。

生:我觉得自己的胡子老长老长的,太难看了!所以我也要刮胡子。

师:原来这只小花猫对自己的胡子不满意,想要变得好看一点。你能把“不满意”读出来吗?

唐益红老师通过角色置换,让学生成为童话里的小花猫,体验小花猫的思维路径和心情变化,把理解、朗读、发展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杭州王林慧老师、湖州张玲老师都有类似唐老师“角色体验”的设计。

王老师:小花猫,你被撞得鼻青脸肿,看来伤得不轻啊!你心里怎么想呢?

张老师:主人胡子刮完走了,小花猫看到主人的样子,会怎么想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有趣的画面说给同学听吗?

《小猫刮胡子》是科普童话故事,如何通过阅读故事,让低年级学生明白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理由,不能盲目模仿和跟从,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的道理,四位教师各有招数。

温州牟原喜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讨论:小猫的胡子到底该不该刮?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见解,结合朗读猫妈妈的话,了解猫胡子的作用,借助连一连拓展其他小动物身体某些部位的作用。

杭州王林慧老师为学生准备了课后阅读资料《猫的胡子是个宝》,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资料,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会撞得鼻青脸肿?

湖州张玲老师为学生准备了精致的微课《小花猫的胡子到底有多长》,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猫的长胡须的作用。

舟山唐益红老师建议学生课外阅读《邯郸学步》一文,试图让学生找到这两篇文章之间的关联,逐步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低年级学生学习阅读,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识字、学词、学句,学会阅读,学习表达,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310006)

猜你喜欢

刮胡子小花猫学段
王小二刮胡子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小花猫
刮胡子
刮胡子
小花猫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小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