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六全”管理 建设安全高效型矿井
2015-12-29张瑞新
文/张瑞新
推进“六全”管理 建设安全高效型矿井
文/张瑞新
近年来,吕矿公司坚持把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实现公司的长治久安作为工作目标,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建塑具有吕矿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着力构建“六全”立体安全管理格局,开创了公司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一、全员提素,提升干部员工安全意识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素质,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内在要求。
一是创新形式载体,做到安全教育常抓常新。充分发挥理念引领作用,通过层层征集和筛选,确立了以“五观、四反、三基、两重、一学”为主要内容的“54321”本质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整合提炼了具有吕矿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并广泛进行宣传灌输,使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坚持把安全教育融入特色活动中,不间断地开展“亲情寄语话安全”DV作品征集、案例教育、亲情教育、互动教育、班前会“一分钟表扬法”等安全教育活动,采取座谈、交流、播放课件、征集建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是强化实操训练,提高规范操作技能。让员工知道怎么干并自觉按标准去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点。为此,把“安全知识要合格、规范操作要精准、安全确认100%”作为工作目标,创新安全技能培训模式,充分发挥1个实训基地、4个培训基地、4个创新工作室、7个培训站点“1447”培训网络阵地作用,采取班组实操、青工轮训、课题攻关等培训形式,不断提高全员实际操作水平。
三是狠抓班组长培训,发挥安全把关作用。探索推行“三讲、三查、三提高”的集中上站培训方式,每季度组织一至两次班组长培训。讲当前安全形势,查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提高班组长“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讲规范执行标准,查自身掌握及执行情况,提高班组长整体技能素质;讲班组安全管理方法,查现场落实情况及效果,提高班组长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二、全时管控,消除安全管理死角
加强班前、班中、班后全时段管控,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重要手段。
一是严把班前确认关,不带隐患上岗。重点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利用班前会时间确认班组员工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根据排查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安排,确保不带病上岗;必须结合上一班汇报,分析本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示每位员工应注意的事项,超前进行防范;开工前必须由班队长确认现场安全状况,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做出临时性的防范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二是严把班中巡查关,不伴隐患作业。大力推行以班队长为主的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编制下发走动管理手册,采取走动询查的方式,深入生产现场和员工当中,逐区域、逐要素、逐项目地对员工操作行为规范和红线隐患进行询问检查。在加强员工不规范行为纠偏的基础上,对于红线隐患,区分重大危险源、重伤以上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三个等级进行处理,确保重伤以上危险源可控、重大事故防范零偏差。
三是严把班中整顿关,扫清安全障碍。针对班中容易疲惫、不利安全的实际,利用员工集中吃热饭之机,本着“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开展以员工安全行为、精神状态、现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整理整顿活动,现场班组长对前半班工作情况进行点评,提醒注意事项,纠正行为偏差,及时排除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后半班安全生产扫清障碍。
四是严把班末验收关,不留隐患下班。由上下班班组长负责,采取本班自验与下班复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一方面,当班工作完成后,班组长围绕工程质量、工作任务及现场安全状况等方面逐项验收,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当班整改完不成的,告知下一班,并按有关规定考核;另一方面,下一班接班后,对照确认牌板对工作面留下的隐患进行复查,并坚持“三不接”,即:上一班应处理的隐患没有处理不接、现场安全情况没有交代清楚不接、负责人没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字不接,从而实现上下班无缝对接。
三、全域达标,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环境
环境设施达标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主要内容。
一是坚持高标定位,加大精品工程创建力度。以家家有重点、线线有看点、矿井多亮点、公司成景点,打造精品作业线“四点一线”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质量达标提升和现场小环境治理活动,分专业、分单位每年制定创建计划,推行“三按”施工、新掘巷道一次成巷,长期服务巷道施工签名、永久责任追究,质量达标动态验收、现场定级等措施,加快质量达标进程,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使公司质量标准化工作始终在开滦集团名列前茅。
二是以“两化融合”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矿井安全可控程度。坚持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以重点部位可视化、生产环节集控化、灾害预警自动化、固定场所无人化为重点,成立信控中心,构建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主要固定岗位实现了有人巡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
三是抓好立项攻关,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把作业小环境治理作为减少轻伤事故的重点,按照专业内强制立项和基层单位自主立项两种方式,采取定人员、定时限、定标准、定奖励,以及相关部室共同把关验收等方法,组织立项攻关,加大重点、难点部位的小环境治理力度,有效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
四、全方位排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全方位进行隐患排查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重要保证。
一是落实区域分工制,实现走动无盲区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单位管辖区域分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确保单位所属每一条巷道、每一个部位、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都有人负责管理,做到了管理不缺位、不错位。不间断地组织员工行为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了区科和公司两级考核机制,实施层次管理,对检查出的问题,按区域分工负责制加强考核,促进了包保人员从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履职,达到了走动无死角、管理无漏洞。
二是深化“双四一”机制,构建大群安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四员一代表”的作用,通过不间断地深入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安全宣讲等群众性安全活动,扩大了安全检查范围。以“一册、一板、一账、一网”为主要载体,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加强隐患问题的跟踪处理,进一步深化“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创了安全工作群防群治的新局面。
三是加强隐患闭环管理,提高隐患排查质量。结合各专业实际,制定重伤以上危险源(红线)管理办法,明确可能诱发的事故、危险源(红线)和防范措施,按照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的工作流程,建立隐患治理闭环管理机制,规范隐患的排查、登记、治理、监督、销号全过程管理,确保了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五、全过程监督,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
规范安全行为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关键所在。
一是深化过程性安全确认,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制定主要岗位工种过程性安全确认标准和行为禁忌,并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实战训练、结对帮带、示范引领、达标竞赛、全员验收等形式,逐班组、逐岗位地推进过程性安全确认,并制定考核办法,开展达标小组、示范员工、训练优胜单位评选活动,促进了员工自觉确认、规范行为的养成,确保全过程确认不漏一环、安全确认百分百。
二是深化管理人员安全确认,规范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结合危险源管理等内容,以确认员工状态、工序环节、行为规范、隐患问题、质量达标五个方面为重点,制定各岗位管理人员安全确认标准,印制下发 《管理人员安全确认标准和危险源防范(红线管理)措施》手册,建立管理人员安全确认台账,通过走动巡查、对表检查的形式,督导管理人员规范管理行为,扎实做好安全确认。
三是做好全员互保确认,做到全面确认无漏洞。以做好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设备之间的互保确认为重点,采取区科管技人员包保分工负责制、签订员工安全确认互保协议、完善区域分工和设备管理负责制的方式,结合关键环节、危险源管理的具体要求,定期进行走动巡查确认、动态联系确认、相互督导确认,提高全员安全防范能力。
六、全要素建立机制,实现矿井长治久安
将安全管理要素全部纳入机制建设,是打造安全高效型矿井的重中之重。
一是建立安全责任链管理机制。本着“安全管理自上而下授权、正向考核,自下而上负责、逆向追究”的思路,建立从现场班组长、基层正职到机关部门负责人、副总、分线领导相互对接的安全管理责任链,分别制订相关安全管理流程,形成责任关系明确、层次明晰的安全责任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全体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全覆盖,责任锁定“一对一”。
二是健全完善安全激励机制。在全员实行安质效工资的基础上,实施了安全风险抵押、群众安全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小额度、高频率”安全文化考核、安全班组和规范操作示范员工评选等激励机制,按期进行考核和表彰,鼓励员工争当安全先进典型。
三是建立区科安全评估与预警防控机制。基层区科每月对照安全评价标准自查自评,安管部按照掌控的情况对照标准对各区科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增强基层单位自主安全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同时,引进了德国安全管理“百万工时事故率、百万工时休工天数”评价指标,使安全评估更加细化规范,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从而使安全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单位: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