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老年人颈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15-12-29王进生,郑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颈性血流量椎动脉

超声在老年人颈性眩晕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王进生郑辉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职工医院普内科,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人颈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72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统计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异常的情况,对比两组受试者椎动脉内径以及血流的参数。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64例(88.89%)发现血管存在狭窄,其中椎动脉发现狭窄最常见,占56.94%(41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上动脉狭窄分别占19.44%(14例)和12.50%(9例)。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内径为(3.28±0.31)mm,右侧椎动脉内径为(3.18±0.15)mm,左侧峰值流速为(39.62±4.85)cm/s,右侧峰值流速为(39.13±5.42)cm/s,左侧血流量为(131.63±17.95)ml/min,右侧血流量为(116.12±17.83)ml/min,总血流量为(245.73±17.36)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颈性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超声;颈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441.2〔

1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第一作者:王进生(1974-),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内科研究。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后循环供血不足而出现周围环境或者自身旋转、倾斜等运动幻觉的疾病。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椎体不稳等颈部病变均可以引起颈性眩晕〔1〕。老年人群是本病的高发人群,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本研究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人颈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60~77〔平均(67.37±5.14)〕岁。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例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7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60~74〔平均(66.85±4.97)〕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发布的《眩晕诊治专家共识》〔3〕中有关颈性眩晕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均接受颈椎X线片、头颅CT扫描等检查,并结合既往病史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排除高血压、颅内病变、内耳病变等非颈性眩晕。

1.3研究方法两组受试者均接受德国SIEMENS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频率为7.0 MHz,对受试者两侧颅外椎动脉进行仔细的扫查,观察受试者椎动脉的走行、形状、血流充盈以及动脉内膜情况等,记录受试者椎动脉的内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参数。在受试者颈中线枕骨大孔的方向放置频谱多普勒探头以测定受试者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椎动脉内径以及血流峰值等参数。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对比表1可见,观察组的左侧、右侧椎动脉内径、左侧、右侧峰值、左侧、右侧血流量,总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受试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对比 ± s, n=72)

2.2观察组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的结果72例患者中,64例(88.89%)发现血管存在狭窄,其中椎动脉发现狭窄最常见,占56.94%(41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上动脉发现狭窄分别占19.44%(14例)和12.50%(9例)。

3讨论

颈性眩晕患者可由于严重的运动幻觉而出现难以站立、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和交感神经兴奋、颈部炎症反应及血浆内皮素的作用有关〔5〕。颈性眩晕的发病和椎-基底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直接相关。

超声诊断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评估患者血管情况,清晰显示血管内膜、管腔、血流等信息,是重要的无创评估血管情况的方法〔6〕。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动脉内径或者走行会出现异常,在转颈时,一侧椎动脉受到牵拉后,管腔狭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加明显,后循环供血不足更加明显,而诱发眩晕症状的发作或者加重〔7〕。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以对患者椎动脉走行、形态、内径、血流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和定量分析,为颈性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8〕。

本研究与陈云〔9〕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够发现颈性眩晕患者的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4参考文献

1宋坤锋,高延征,高坤,等.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4-6,77.

2冯爱春,殷建权,李立红,等.电针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97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281-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74.

4王慧敏,曾浩彬,陈文治,等.刃针松解术治疗颈性眩晕〔J〕.广东医学,2012;33(3):366-8.

5连树林,丁庆刚,旋静,等.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3):432-3.

6连娟,田瑞霞,杨锐杰,等.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评估血管年龄〔J〕.安徽医学,2012;33(1):60-4.

7林诗彬,张建辉,王小龙,等.超声与CT在老年人颈性眩晕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831-2.

8张玉琴,崔改琴.颈型眩晕彩超诊断中转颈试验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7):93-4.

9陈云.超声在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46-7.

〔2013-12-09修回〕

(编辑袁左鸣)

猜你喜欢

颈性血流量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