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老年居民生存质量与抑郁发生的关系

2015-12-29胡利人,郑婵娇,张高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中度居民

社区老年居民生存质量与抑郁发生的关系

胡利人郑婵娇1张高华吴家园2

(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东湛江524023)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居民生存质量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湛江市区418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生存质量与抑郁发生的相互关系。结果有抑郁症状250人(59.8%),其中轻度抑郁131人(31.3%),中度抑郁119人(28.5%)。生存质量得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均为非抑郁组高于轻度抑郁组,轻度抑郁组高于中度抑郁组;环境领域非抑郁组高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组;社会关系领域3组比较无差别。综合健康状况自我评分非抑郁组高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组。结论老年抑郁发生与生存质量关系密切,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对预防和改善抑郁症状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存质量;抑郁

中图分类号〔〕R161.7〔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2011TJK152);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XZ1105)

1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学院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第一作者:胡利人(1964-),男,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为心理与健康研究。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有13%~27%老年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1〕。欧洲国家的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的平均患病率达12.3%〔2〕。在我国社区,老年抑郁患病率为16.1%~33.5%〔3,4〕。据统计,老年抑郁已成为仅次于老年痴呆症的第二大精神障碍,由于抑郁症后果严重,该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为世界范围内致残的第二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抑郁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2年3~4月分层随机抽取湛江市霞山区的民享街道、文明东路,赤坎区的中山街道、寸金路500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回收有效合格问卷418份,男217人,女201人,年龄60~94〔平均(73.43 ±7.95)〕岁。均无精神障碍。

1.2研究工具①一般人口学特征通过自编问卷调查获得;抑郁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SDS有20道问题,所有项目采用4个等级评分方法,总分乘以1.25后为最后得分,判定标准为抑郁总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抑郁,61~70分是中度抑郁,>70分是重度抑郁;②生存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5〕,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评分从1~5分不等,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3调查方法调查全程质量控制,由经培训的大学生调查员现场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逐条定式询问来代其填写。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77.7%在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84.4%健康状况一般或更好,退休前为机关干部、教师或医务人员、企业或公司员工、事业单位职工占69.1%,独居老人占25.6%,收入在2000以下占76.3%。文化程度、健康状况、退休前职业、婚姻状况和收入水平5个方面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418名老年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 n(%)〕

2.2老年居民抑郁发生状况SDS评分正常168人(40.2%),轻度抑郁131人(31.3%),中度抑郁119人(28.5%),无重度抑郁。抑郁总发生率为59.8%。

2.3老年居民生存质量状况生存质量评价的4个领域中,生理领域(62.05±14.76)分,心理领域(56.67±12.91)分,社会关系领域(64.37±15.19)分,环境领域(58.87±11.60)分。综合健康状况自我评分为(74.83±9.51)分。

2.4老年居民抑郁发生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生存质量得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均为非抑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组,轻度抑郁组高于中度抑郁组;环境领域非抑郁组高于轻、中度抑郁组;社会关系领域3组比较无差别。综合健康状况自我评分非抑郁组高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组。见表2。

表2 418名老年居民抑郁发生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 s)

2.5老年居民抑郁发生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抑郁作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综合自我评分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自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得分、心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老年居民抑郁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

3讨论

本调查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内近年同类报道〔3,4〕,表明本地区老年居民心理健康突出,应引起足够重视。生存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相关的生存状况的感受。本次调查结果与西安〔6〕深圳〔7〕等城市比较,显示本地区老年居民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抑郁可导致人的社会、躯体活动减少,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致其生存质量下降〔8,9〕,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表明生存质量越差,越容易发生抑郁。可能因为生存质量水平越低,生理和角色活动受限越重,心理压力越大,越容易发生抑郁症状。多数老年人认为伴随着增龄,活动减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加之不当的生活方式及对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关注,老年人患病概率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多,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担忧、病感增强等情绪。周围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人的情绪,环境问题涉及社会保障、住房、养老金、交通、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和医疗制度等,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物质利益和生活水平,都会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着长期的影响〔10〕。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受到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加上疾病本身也会使老年抑郁症病人生存质量显著下降〔11〕。本研究显示,职业是抑郁的影响因素,干部或教师发生抑郁的风险更低,可能与这两类老年人的职业性质、自身心理素质、退休后生活保障、居住环境、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有关。Meta分析〔12〕表明,相对于没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慢性疾病的人有较高的抑郁症风险(RR为1.53,95%CI1.20~1.97)。胡志等〔13〕研究也发现,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其患老年抑郁的概率上升。多项研究表明〔14~16〕,社会支持低下本身可导致个体产生不良心理体会,如孤独感、无助感,从而使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本研究支持上述观点,说明提高老年居民的生存质量可以减低发生抑郁的风险。

生存质量与老年抑郁症是相互影响的,生存质量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关系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与否的重要方面〔17〕。老年抑郁症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8〕。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效地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卫生保健工作,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照顾和健康教育。同时建议社区服务注重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提供情绪方面的心理援助,指导老年人以正确的认知观念顺应生活的变化,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使晚年生活快乐,积极〔19〕,加大老年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预防保健意识,提高身体素质,通过群体活动的开展和恰当的心理疏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乐观和开朗的性格,促进其心理健康。

4参考文献

1Lebowitz BD,Pearson JL,Schneider LS,et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late life〔J〕.JAMA,1997;278(14):1186-90.

2Üstün TB,Ayuso-Mateos JL,Chatterji S,etal.Global burden of depressive disorders in the year 2000〔J〕.Br J Psych,2004;184(5):386-92.

3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746-8.

4高月霞,徐红,肖静,等.南通市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15-7.

5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9.

6薛秦香,胡安霞.西安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646-8.

7黄晓慧,陈虾,张春茹,等.深圳市下沙社区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5):558-61.

8Cataldo JK,Jahan TM,Pongquan VL.Lung cancer stigma,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ever and never smokers〔J〕.Eur J Oncol Nurs,2012;16(3):264-9.

9Hammen C.Stress generation in dePression:reflections on origins,research,and future directions〔J〕.J Clin Psychol,2006;62(9):1065-82.

10白雪,张晨.乌鲁木齐市公务员生存质量现状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0):1234-5.

11Wade TD,Kendler K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major depression:cross sectional,longitudinal,and genetic perspectives〔J〕.Nervmen Dis,2000;185(5):251-8.

12Chang QH,Xue MZ,Bi-Rong D,etal.Health status and risk for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J〕.Age Aging,2010;39(1):23-30.

13胡志,周成超,徐晓超,等.安徽省某农村社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与影响因素研究概述〔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24-6.

14陈长香,李淑杏,赵雅宁,等.河北省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6-7.

15Sun WJ,Schooling CM,Chan WM,et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elderly:a Hong Kong Cohort Study〔J〕.J Gerontol,2011;66A(4):459-66.

16Kishi R,Urata Y,Saijo Y,etal.Effection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which cause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and the role of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a longitudinal study in Hokkaido prefecture〔J〕.Seishin Shinkeigaku Zasshi,2005;107(4):369-77.

17范燕燕,化前珍,陈长生,等.社区老人生存质量与抑郁症状发生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B):13-5.

18卢群.老年抑郁症病人护理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7):2163-4.

19康凯,马晶.探讨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08-9.

〔2014-03-27修回〕

(编辑杜娟)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中度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高台居民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