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及塌陷预测安全性

2015-12-29韦标方,孙丙银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9期

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及塌陷预测安全性

韦标方孙丙银

(临沂市人民医院医院股骨头专科,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加钽棒对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入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髓芯减压作为治疗方式。在疗程结束后,对所有患者主要临床指标、髓关节功能状况、塌陷状况进行安全性预测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高达100.00%,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5例,可12例,优良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仅出现1例塌陷,对照组出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确切,手术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状况较好,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髓芯减压;钽棒植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塌陷性预测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19022)

通讯作者:孙丙银(1986-),男,博士,在读博士后,医师,主要从事股骨头坏死临床基础研究。

第一作者:韦标方(1964-),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股骨头坏死临床基础研究。

临床上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首选原则是保留股骨头〔1,2〕,但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单纯采用髓芯减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骨内压,使患者骨内微循环状况改善,但缺点在于患者软骨下骨结构缺乏有效支撑结构;带血管腓骨移植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患者恢复期延长。钽棒是近年来的一种新疗法〔3〕,其临床优势在于可有效降低骨内压,给予结构性支撑,手术创口小,较少出现并发症。本研究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临床近期疗效显著,塌陷预测安全性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入本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在接受手术前均进行双髋关节正蛙位片、双髋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54~65岁,平均(63.2±4.7)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2±5.6)岁,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进行治疗,双侧股骨头坏死32例,单侧8例,主要病因类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6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20例,特发性股骨头4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9±4.8)岁,采用传统髓芯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双侧30例,单侧股骨头坏死10例,主要病因类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4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8例,特发性股骨头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手术材料钽棒由金属钽制作而成,是一种类骨松质结构的圆柱体材料〔4〕,直径约10 mm,长度70~130 mm,以5 mm为单位递增的蜂窝状立体棒状结构,具有80%左右的孔隙率,孔平均直径约430 μm,末端螺纹部分粗14 mm,长25 mm。钽棒在弹性模量上与人体腓骨相近,对人体生理负荷可有效承受,具有高摩擦稳定性等特点,可对股骨头提供结构性支撑,因此能够有效刺激骨修复,使坏死区内再血管化作用增强,避免任何应力支撑缺失。另外,钽棒半球形尖端结构可有效抵抗压力,形成对软骨下骨的支撑,而钽棒的末端具有螺纹部分,粗14 mm,长25 mm,可与骨质间产生高摩擦力,稳定钽棒。

1.3手术方法研究组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植入治疗术:将患者置于可透视骨科手术床上,采用连续腰麻加硬膜外麻醉,髋部垫高20°,患肢固定为外展中立位。手术切口在髋关节外侧,位于大粗隆顶点下方1 cm处,呈纵形切口并向远端延伸约长约4 cm,暴露骨皮质。坏死部位由X线及MRI结果进行确定,导针在粗隆下2 cm处由股骨颈进入股骨头软骨下区域,伸入坏死区中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关节面穿透。随后沿导针位置将股骨外侧骨皮质钻开,钻入约5 mm,将骨坏死区内的死骨彻底清除,采用10 mm空心钻将髓腔扩大,插入精确测量器,确定钽棒长度,防止钽棒过长导致其露出外侧皮质,拧入钽棒后将创口彻底冲洗,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髓芯减压术。

1.4术后处理患者在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根据患者术前股骨头坏死程度确定术后负重行走锻炼时间,一般三日后进行在双拐保护下的负重锻炼,3~6个月后进行负重行走。

1.5疗效评估患者术后每隔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对双髋进行正蛙位片拍摄,对髋关节功能状况进行Harris评分。患者塌陷预测依据ARCO分期标准,同时参照X线以及MRI资料对患者塌陷状况进行判断,其中Ⅲ、Ⅳ期确认为塌陷,术后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评分,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可为70~79分,差为≤69分,优良率=(优+良)/总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状况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状况

2.2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对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随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伤口感染以及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状况进行Harris评分,研究组患者优24例,良16例,优良率达100.00%,对照组患者优13例,良15例,可12例,优良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塌陷情况比较研究组仅出现1例塌陷,其余患者病灶骨化,股骨头轮廓光滑,疗效显著;对照组出现12例塌陷,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老年性非创伤股骨头坏死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髓关节功能进行有效保护,使股骨头坏死状况得到有效延缓,症状得到延缓。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主要传统方式、钽棒以及髓芯减压术等,髓芯减压术可降低股骨头内压,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解决水肿问题,延缓股骨头坏死进程。但临床采用髓芯进行减压治疗后,股骨颈、股骨头等结构的生物强度降低,可能导致股骨头塌陷、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多数学者〔5〕主张取患者自体骨植入患处,增强该处骨结构生物强度,但该疗法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会导致一系列另外的并发症。采用钽棒代替骨移植,其优点在于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强,强度高,细菌载附力极低,可实现坏死区域内的再血管化。

股骨头坏死易导致患者出现塌陷,有研究结果显示〔6〕,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则有约80%患者在2年左右出现股骨头塌陷,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股骨头塌陷后常导致患者出现骨性关节炎,该过程常伴有关节严重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生活与劳动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同时,需要对患者股骨头塌陷状况进行预测〔7〕。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髓芯减压加钽棒治疗非创伤性老年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阻止股骨头坏死的进程,增强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研究组的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关节软骨塌陷过程,有效进行坏死区内血循环网络再建,因此髓芯减压结合钽棒植入在老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更具优势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韦标方,曾平.微创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86-8.

2刘世军.钽棒支撑治疗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5):162-3.

3吴爱国,戴冠东,王修卓.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121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14-5.

4朱伟南,叶青合.多孔钽棒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现况〔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711.

5刘耀升,刘蜀彬,周诗国,等.改良钽棒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生存率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1):2429-33.

6李鑫,刘谟震,汤欣,等.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887-9.

7韦标方.髓芯减压植骨支撑结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6):542-3.

〔2014-11-25修回〕

(编辑滕欣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