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动态、静态和活态的不同层面分析

2015-12-29吴燕代刚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阳55000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旅游者民族旅游

■ 吴燕 代刚 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阳 550001)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因素

(一)历史遗存的珍贵民族文化

各地各民族都有着自己悠久的发展历史及民族文化,在社会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通过丰富的身体活动方式向我们提示着远古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走向,蕴涵着祖先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潜藏着祖先对自然、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冯胜刚,2011)。这是人类文化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千年的发展,打上历史的烙印,形成不可复制的民族文化财富,保护这种文化遗产,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充分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科学融入旅游事业,为民族体育创造活泼而又生气的发展平台,既能对珍贵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与传承的功效,又能吸引广大旅游者的好奇与参与,逐渐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体育文化形成的区域性差异

“区域性是旅游资源的最本质的特征。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使得一个地方的自然景物或人文风情和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具有吸引异地旅游者的功能,才称其为体育旅游资源”(陶宇平,2012)。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就是说存在地区差异,由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及文化特性,使得不同地区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体育文化。不同类型的民族体育有着不同的旅游资源,从而产生多样的民族体育旅游方式,而旅游者有着求异及求新的心理需求,吸引着广大旅游人士会选择跨越空间前往异地参与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从而促进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形成。

(三)旅游市场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极大的转变,高压力、小肌肉群活动及智力高度紧张的工作特性使得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成为人们选择调节生活节奏的重要方式,健康旅游也将成为当代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民族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参与性、竞技性、娱乐性及历史性等特点,开发成为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满足现代旅游者观赏、参与、体验、健身等方面的需求,是现代旅游资源中需要重点开发的部分。“旅游服务将走向个性化,旅游的方式将从团体转向个体”(陈永贵等,2010),旅游市场逐渐在发生转变,传统的、单一的观光旅游以及无主题的流水旅游已经像体验式、健康式及主题鲜明式转变,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能有效拓展旅游领域的运作空间,满足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根据民族体育的文化背景、特点、价值、功能及其旅游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的表现形态从静态、动态、活态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见图1)。

(一)静态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1.民族体育观赏开发模式。民族体育观赏开发是指将民族体育作为旅游资源主要利用于旅游者观赏而进行的旅游开发活动,使民族体育成为旅游产品,例如:贵州荔波瑶族的“猴鼓舞”、黔东南侗族的“摔跤”、“上刀山、下火海”、藏民族的“赛马”等项目,不仅挖掘民族体育的产生、历史发展及文化特征等并用图展、多媒体等静态的方式呈现,而且现场展示其独特身体活动方式,充分体现当地民族风情和地域历史文化个性,发挥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审美价值,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及审美等需求,除此之外,参加过各种大赛的民族体育器材及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场地都可以作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2.民族体育商品开发模式。在民族体育旅游中,有许多民族体育器材可开发为旅游商品,有着使用、审美等价值;纪念、体会文化内涵等意义。开发民族体育商品,不仅能促进旅游者的消费,宣传当地民族文化,提高就业率;而且实物的价值能使得旅游者回味悠长、记忆犹新。将制作过程、使用方法、陈列展览和店铺出售等形式对民族体育商品进行开发,可谓是有趣的旅游风景线,例如:瑶族的“打陀螺”,打陀螺是我国现代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之一,不仅对手臂力量及身体协调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而且团体的陀螺运动有着浓厚的趣味性及竞争性,更是深受青少年青睐。贵州荔波瑶山乡拉片村是“打陀螺”的起源地,对于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考虑开发“陀螺”这一商品,使之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将陀螺的生产制作过程、使用方法、比赛或日常活动中使用的陀螺进行陈列、设置专门的店铺出售等方式开发,使瑶山的“陀螺”走向旅游者的生活,瑶山独特的“陀螺”活动方式传播到全国甚至世界。

(二)动态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图1 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模式

1.民族体育参与、体验开发模式。“在休闲时代,世界经济形态将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也会空前高涨”(李相如等,2011)。民族体育项目中,不乏许多具有较强的参与性项目,对于旅游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特点,旅游者的时间安排等情况,开发参与性较强的项目让旅游者参与其中,使之成为健身、娱乐、体验民族体育文化、团体竞赛增强竞争意识等融为一体的活动。例如:苗族的“赛龙舟”、仡佬族的“打篾鸡蛋”、畲族的“武术”、侗族的“抢花炮”等等,供旅游者融入其中参与体验、获得乐趣、使之身心健康。“健康动机是人们为了使身心得到调整和休养而产生的一种外出旅游的动机”(李昕,2011),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心健康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旅游成为人们繁忙工作之余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而体验式的民族体育旅游是适合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

2.民族体育旅游路线开发模式。民族体育旅游路线开发是指,围绕一民族体育旅游为中心,跨地区合作,将多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统一串联。具体需要挖掘和开发出一批具有民族体育特色项目,形成融参与性、趣味性、文化知识性于一体的专项旅游路线及合理布局、各具特色、紧密联系的旅游网络。例如:在相邻的区域,将休闲民族体育旅游、探险民族体育旅游或陆地民族体育旅游、水域民族体育旅游、空间民族体育旅游相联系打造民族体育旅游路线。

(三)活态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

1.民族体育节事旅游开发模式。民族体育节事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重复举办以民族体育为主题,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文化意识的转变,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之外,许多地区根据当地资源纷纷创办新型的节庆活动。例如水族的“赛马节”、苗族的“芦笙节”等,在节事中,进行有民族体育活动及其他民俗活动。如苗族的“芦笙节”,是典型的民族族体育节事,贵州黔东南苗族在农历正月举行为期三天或一周的“芦笙节”,节日期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人士参与其中,成为中外芦笙交流的盛会,促进旅游、招商引资等发展经济的舞台。

在民族体育节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在内容设置方面应侧重带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将民族体育节事活动与本土文化密切结合,既要强调紧跟时代潮流,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更要注重保持民族特色文化内容,形成个性品牌,加强持久吸引力及生命力,推进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民族体育节事旅游活动不仅需要相对静止的参观与观赏层面,而且结合项目特点突出动态的文化性及社会参与性。这要充分挖掘民族体育丰富的文化背景及内涵,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竞技或表演,而是让旅游者参与并感受得到该民族的精神及文化。既能使旅游者获得民族文化知识、体验乐趣,又能交流情感、增进友谊。最后,民族体育节事旅游力求多样化及立意新颖的表现方式,避免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出现表现方式单一的低层次重复。总之,民族体育文化节旅游的开发不仅拓展了旅游开发的新视野,而且极大程度上带动民族地区旅游“品牌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2.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模式。与其他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模式是指把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这一模式能够满足当地旅游者一次旅游的多种不同旅游需求,在开发过程中,将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充分开发的前提下,整合民族体育相关的自然景物和环境、宗教文化、文物展示、生活风情展现等旅游资源,形成以民族体育旅游为重点,其他旅游资源为依托的综合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能增加旅游资源的类型、拓展旅游的范围、充实民族体育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提高旅游的吸引力,促进民族体育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注意事项

(一)建立由多学科、多部门构成的组织机构

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需要建立多学科、多部门的开发研究机构,不仅要邀请民族体育学专家对民族体育动作构成、文化特征、功能及价值等进行挖掘与整理;旅游学人士对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及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等,而且要争取到体育局、旅游局、交通局、文化局等部门的支持,以确保不会出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只考虑文化传承而不考虑经济因素,或只考虑经济因素而改变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等僵局,同时,让多部门共同完成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工作,旨在最终实现经济、民族体育、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综合性发展的目标。

(二)开发方向明确

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需要考虑点精、面广,在具体开发之前务必需要制定明确的开发方向,换句话说也就是对民族体育旅游开发后的吸引物进行市场的定位。这要根据民族体育资源本身的特点以及旅游市场需求的情况,采用市场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特尔非法等方法明确开发方向。例如:从旅游者定位需明确具体的民族体育旅游开发是面向国际游客,还是国内游客为主;从消费人群角度需明确开发出的民族体育旅游是高层次的、高消费的,还是大众消费的方向等等。

(三)确保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正确的历史文化内涵且防止表现形式过于舞台化

民族体育项目有竞技类、健身娱乐类、技巧类、惊险类、武术类等类别,在具体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高度尊重民族体育文化的本来面目,科学、合理地表现民族体育的形式、内容及历史文化特征,不能盲目迎合部分旅游者的喜好或舞蹈的美化,而无尺度的改变身体运动方式、内容,或者没有根据的胡乱编造及拼凑不属于该民族的体育文化活动,以致扭曲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

1.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M].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

2.陶宇平编著.体育旅游学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陈永贵,张景群主编.风景旅游区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李相如,凌平,卢锋主编.休闲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李昕主编.旅游心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崔宗祥,蔡书荣,邓建伟.山东省大型体育节庆活动的特色探析与启示[J].山东体育科技,2013(10)

猜你喜欢

旅游者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