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5-12-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强化“两个功能”,坚持问题导向,走出了一条具有盘锦特色的农村基层党建新路子,让党的旗帜在每一块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着力筑牢基层基础,始终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中。一是担好责任,市县两级党委着眼全局抓。市县两级党委每年至少召开2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4次专题分析会,出台了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乡镇干部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推出了党建网格化模式、党组织星级化评定、党员积分制管理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二是示范打样,市县两级书记突出关键抓。市委主要领导走遍所有镇和三分之二的村屯,50多次就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牵头抓“书记项目”30余个,打造了驻村指导、党的知识进校园、乡事村办等一批叫得响的党建品牌。三是整合资源,各方齐抓共管大家一起抓。推进强村弱村“一帮一”联建、村企“手拉手”共建,选派32个工作队和195名“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开展“大走访、送温暖”“走亲戚·在行动”等系列帮扶活动。将农村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市县镇财政预算,建立保障机制,投入6000多万元升级近百个村级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328平方米。四是着眼长远,构建制度机制持之以恒抓。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提出并实施“五项制度”,使“书记抓、抓书记”成为常态。2012年以来,全市共召开述职评议会1.4万次,专题分析会2300余次,实施创新“书记项目”630余个,党员干部建立基层联系点982个,开展督查考核1900多次。
着眼组织服务群众,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是让农村环境美起来,做宜居乡村建设的“带头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千名干部驻村屯、万名党员当先锋,87支党员突击队、283个党员攻坚组、169个老党员义务巡逻队冲在一线。全市村路路面黑色化达到100%,“户集、村收、企业统一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国领先。二是让公共服务立起来,做利民便民的“贴心人”。实施“五个一”公共服务工程,标准化超市、燃气入户、公立卫生所、大众浴池、文化广场遍布盘锦农村。全市农村还成立了283个村“民情服务站”、869个党员中心户代办点。三是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做富民增收的“引路人”。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双培双创双增”工程,3年来培养1000余名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培养党员致富能手127人,创建产业链、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层支部310多个,创建党员科技服务队43支,打造29个特色旅游村、156个特色种养村。四是让群众脑袋富起来,做先进文化的“传播人”。加强政治引领、道德引领、文化引领,提升村民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全市建成村文化室217个、农民文化学校49个、农家书屋204个,每年组织流动党校、文化大篷车、道德讲堂550场次。
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一是突出服务主题,实现村党组织有权做事。在4镇6村开展镇村改革试点,实行扁平化管理,建立“两委、一站、一中心、多社团”村级治理组织体系。推动市县镇三级下放权力39项,取消村级出具证明等事项10项,村级服务群众事项由17项增至56项。二是实施正向激励,实现村党组织有人做事。尝试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村书记赋予事业编制和待遇,年报酬增加5000元以上。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后备干部管理,推荐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加大事业单位定向招录力度。通过镇级机构整合重组,推动工作力量下沉,使村级工作人员达到10至12人。三是打造网格平台,实现村党组织有条件做事。构建村、村民组两级网格,推动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三网融合”,健全完善问题的发现机制和解决机制。今年年初以来,6个试点村网格平台累计发现问题375件,协调解决369件,处置率达98.4%。四是推进村务监督,实现村党组织阳光下做事。在改进完善村民听证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推选方式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村级民主协商,推动村级事务“村民提、村民定、村民办、村民管”,实现了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住、村民做得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