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鸡场沙门氏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2015-12-28王望宝刘素曼占志鹏罗明华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恒温箱白痢沙门氏菌

王望宝,刘素曼,占志鹏,罗明华

(修水县畜牧水产局,江西九江 332400)

某鸡场沙门氏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王望宝,刘素曼,占志鹏,罗明华

(修水县畜牧水产局,江西九江 332400)

江西省修水县某鸡场于2014年10月9日送检6羽12日龄自然发病的雏鸡,经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剖检后从其大脑、肝脏中分离出1株沙门氏菌,经生化试验鉴定为鸡白痢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细菌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氟哌酸、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对头孢曲松表现为中度敏感。

鸡;沙门氏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对养鸡生产及食品卫生具有较大危害。该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所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的差异。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表现出明显症状,病雏精神萎靡,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拉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

1 发病情况

修水县某鸡场雏鸡7日龄左右开始陆续发病,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拉白痢,发病死亡高峰为9~15日龄,死淘率为20%。剖检6羽病(死)雏鸡,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肾脏有多量白色尿酸盐沉积,部分病死雏鸡心肌有细小白色结节。为确诊,我们对送检样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送检材料。6羽12日龄的病(死)雏鸡。

2.1.2 培养基。营养肉汤、普通营养琼脂、煌绿琼脂平板、半固体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麦糠凯琼脂平板、伊红美蓝平板、SS琼脂、MR、V-P、三糖铁琼脂、三糖铁琼脂斜面等常用培养基均按常规方法配制和保存。

2.1.3 微量生化反应管。生化反应管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2.1.4 标准药敏试纸片。标准药敏试纸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2.2 实验方法

2.2.1 分离培养。无菌操作分别从病鸡的脑部和肝脏取样,画线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培养24h。

2.2.2 鉴别培养。从普通琼脂平板上挑取菌落特征明显的细菌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置37℃恒温箱培养24h。用接菌环挑取纯培养物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置37℃恒温箱培养24h,并观察细菌的形态及溶血现象。用接菌环挑取纯培养物分别接种到麦糠凯、伊红美蓝、SS琼脂、三糖铁琼脂选择培养基上,置37℃恒温培养24h,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2.2.3 染色镜检。挑取上述麦糠凯琼脂平板上单个可疑菌落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

2.2.4 运动性检查。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法:以灭菌接种针蘸取纯培养物,垂直穿刺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柱中,置37℃恒温箱培养基24 h,然后取出检查。

2.2.5 生化试验。用接菌环挑取纯培养物涂片,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滴蒸馏水滴于上面,用另一胶头滴管滴加一滴3%过氧化氢,观察有无大量气泡产生。用接菌针挑取纯培养物穿刺接种于三糖铁琼脂斜面,置37℃恒温箱培养24h。观察培养基斜面、底面的颜色。用接菌针挑取麦糠凯琼脂斜面上生长良好的菌落接种于微发酵管中观察结果。

2.2.6 药敏试验。挑取纯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中,置37℃恒温摇床振荡摇菌16h,至营养肉汤变浑,试管底出现多量絮状沉淀。采用纸片法,用无菌棉签把营养肉汤细菌培养物均匀涂抹于麦糠凯琼脂平板上,晾干后按一定的距离间隔贴上药敏纸片,置37℃恒温箱中培养48h。观察结果,并测量抑菌圈的直径,记录结果。

3 结果

3.1 分离结果

从6羽12日龄的病(死)雏鸡的大脑、肝脏分离出1株致病菌。

3.2 培养特征、形态

将细菌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煌绿琼脂、鲜血琼脂、营养肉汤、SS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中经37℃恒温培养24h后,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边缘整齐、湿润、稍隆起的光滑菌落。在煌绿琼脂上菌落呈现白色并有一个红色的晕环。在鲜血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特征与普通琼脂平板上相同,未见溶血现象。在营养肉汤中肉汤轻度混浊,管底有絮状沉淀、无菌膜和菌环。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中间带黑色的菌落,其大小、形状与血平板相同。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生长出少量、无色透明、有荧光的菌落。

3.3 细菌染色特性及运动性检查

纯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大小约为2mm左右的细小杆菌,单在或成对排列;不形成荚膜及芽孢。细菌半固体穿刺培养法检查无运动性。

3.4 生化试验结果

表1 细菌生化特性结果

细菌酶触试验结果没有产生大量气泡,表明触酶试验为阴性反应。

经37℃恒温箱培养24h后,细菌在三糖铁琼脂斜面培养基没有呈现红色,而底面都呈黄色,不产生硫化氢。

分离出的细菌发酵鸟氨酸、赖氨酸、葡萄糖、甘露醇、木糖;不发酵精氨酸、苯丙氨酸、水杨酸、麦芽糖、果糖、鼠李糖、蕈糖、蔗糖;不能利用尿素、枸橼酸盐、山梨醇、硝酸盐;靛基质、MR、V-P呈阴性;不产生硫化氢。

3.5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鸡白痢菌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呋喃妥因、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对头孢曲松表现为中度敏感(见表2)。

表2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mm

4 小结与讨论

经细菌的初次分离后,观察细菌在选择培养基生长的情况和特性及细菌的染色镜检可初步鉴定该致病菌为沙门氏菌。接种的半固体培养基,细菌仅沿穿刺生长,不具运动性。沙门氏菌中不具运动力的只有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根据已知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生化结果有差别的试剂进行鉴定,结果大部分与鸡白痢沙门氏菌相符。由此可以确诊该场所送的雏鸡发生的疾病是鸡白痢沙门氏菌病。

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次分离出来的细菌对在鸡病防治中常用的一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对鸡白痢的治疗,最好是在做完药敏试验后再选择性用药。经过病程的跟踪了解到,该场在做完药敏实验后,选择了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来投药治疗发病鸡,效果显著。

与其他细菌性疾病一样,鸡白痢和禽伤寒可通过几种途径传播。受感染的禽是该病绵延与传播的最重要方式。在早期的调查研究中,人们就认识到被感染种蛋在这两种疾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感染禽不仅将疾病传给同代禽,而且还经蛋传给下一代,其原因一是蛋在母禽排出时即污染该菌,二是在排卵之前,卵泡中即已经存在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后者可能是经蛋传播的主要方式。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其他传播方式还有通过蛋壳进入蛋内和通过污染的饲料传播,但此两种方式似乎不太重要。

1004-2342(2015)02-0042-02

S855.1+2

B

2015-03-18)

猜你喜欢

恒温箱白痢沙门氏菌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偏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恒温箱温度计量性能参数的调优
鸡白痢的防控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低温恒温箱的非稳态数值模拟及验证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