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杂母牛产奶性能观察

2015-12-28王荣民罗义春邹青根董闽鲜刘继明丁君辉赖贻奎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奶体尺产奶量

王荣民,罗义春,邹青根,董闽鲜,刘继明,丁君辉,赖贻奎

(1.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77;2吉安市畜牧兽医局;3.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杂母牛产奶性能观察

王荣民1,罗义春2,邹青根3,董闽鲜2,刘继明1,丁君辉1,赖贻奎2

(1.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南昌 330077;2吉安市畜牧兽医局;3.江西牛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为加快促进西杂母牛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积极探索和集成其在江西的产奶性能及饲养管理配套技术,在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集中饲养的2代及以上的本地西杂母牛群中,选择产犊至干乳泌乳持续、且泌乳天数达220d以上的个体进行了产奶性能观察和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泌乳周期302.2±38.66d,日平均产奶量为8.83±2.45kg,折标准奶为3 264.25±1 084.95 kg,平均乳脂率为(5.67±0.85)%。60头西杂母牛305d校正产奶量与体高相关性极显著(P<0.01)

西门塔尔杂种母牛;产奶性能;乳脂率

西门塔尔牛是世界著名的乳肉兼用品种,具有产奶量高、乳质好,生长快、肉用性能好,适应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品种之一[1]。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批引进,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地方黄牛,全国现存栏西杂牛1 200万头,是我国肉牛业牛源的重要保障[2]。江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目前全省西杂母牛保留已达10万多头。由于西杂牛具备乳肉兼用的特点,多年来,其乳用性能被忽视,致使养殖效益得不到充分体现[3]。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西杂母牛优秀的产奶性能,生产优质高端原料奶,提高母牛养殖效益,江西牛牛乳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分别从江西泰和、吉安等牛改重点县选购西杂母牛500余头进行集中饲养,积极开发高端奶产品,经过4年多的产奶性能观察与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吉安市位于江西中部偏西、赣江中游。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境内丘陵低山绵延,岗地起伏,由边及里逐渐倾斜,宛如盆状,称为吉泰盆地,山地占全市面积的51%。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8.0℃;无霜期254d。年降水量1 519mm,集中分布在4~8月份,其中降雪量为7~10mm,重点分布在1~2月份。境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以赣江为中轴,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土质多为红壤,适宜农作物及天然牧草生长,盛产水稻、大豆、花生、油菜、红薯等;主要牧草品种有茅草、狗牙根、马唐、鸡眼草、胡枝子等。

1.2 样本选择

选择健康无疾病、繁殖性能正常、外貌被毛花色较多、母亲是杂交牛且一个泌乳周期完整的西杂二代及以上的母牛60头。

表1 西杂母牛各阶段日粮配方及日采食量kg/d、g/d、NND/kgDM、%

1.3 日粮配方及日采食量(见表1)

参照荷斯坦奶牛的饲养标准,结合2014年开展的“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西吉高代杂种母牛产奶性能影响试验”的试验结果,确定西杂牛不同生长、生产阶段的日粮配方及头均日采食量。

1.4 饲养管理

西杂牛采用栓系固定栏位舍饲饲养工艺,同一栋牛舍内由1名饲养员饲养。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每天上午、下午各饲喂1次,碗式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每天上午、下午各挤奶1次,固定一名专职人员挤奶。牛舍每天清扫3次,每周消毒1次。每年春秋两季做好免疫注射和驱虫保健等疫病防制工作。

1.5 测定项目和方法

1.5.1 产奶量。305d校正产奶量的校正系数和4%标准奶折算是根据莫放主编的《养牛生产学》计算。泌乳周期大于或等于305d的牛按实际305d产奶量计算,实际产奶在220d以上视为正常泌乳。4%标准奶(FCM)=M(0.4+0.15F),其中M为实际产奶量,F为实际乳脂率。于每月10日、25日进行个体日产量称重登记。

1.5.2 乳品质测定。将每月10日、25日上下采集的乳样混合后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乳品质检测使用杭州浙大优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乳成份快速分析仪器检测。

1.5.3 体尺测量

1.5.3.2 体斜长。肩端前缘到坐骨端外缘的直线长度。用杖尺测量。

1.5.3.4 管围。左前肢管部上1/3处的最小围度。用软尺测量。

1.5.4 估测体重

根据莫放主编《养牛生产学》中的用体尺估测牛体重的方法。估测体重=胸围2(cm)×体斜长(cm)÷估测系数估测系数=胸围2(cm)×体斜长(cm)÷实际体重(kg)

1.6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奶性能

2.1.1 泌乳周期。由表2可知,60头西杂牛3个胎次泌乳天数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泌乳天数为302.2±38.66d。

2.1.2 产奶量。由表3可知,60头西杂牛3个胎次日均实际泌乳量、305d校正泌乳量和4%标准泌乳量经方差分析,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泌乳量为8.83±2.45kg,平均305d校正泌乳量为2 671.85± 766.17kg,平均4%标准泌乳量为3 264.25±1 084.95 kg,其中4%标准泌乳量以2胎次最高(3401.22kg),其次是3胎次为3169.71kg。这可能与这批西杂母牛均为2010开始年集中饲养,陆续产犊泌乳,3胎次泌乳牛少有关。另外,从3个胎次标准差可以看出,个体间产奶量差异较大。

表2 2代及以上西杂牛泌乳周期头、d

表3 2代及以上西杂牛产奶量头、kg/d、kg

2.1.3 乳品质测定。由表4可知,60头西杂牛平均乳脂率为(5.67±0.85)%,平均非脂固形物含量为(9.33±1.39)%,平均乳蛋白含量为(3.42±0.13)%,平均乳糖含量为(5.09±0.21)%;其中乳脂率以2胎次最高(5.91%),与3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与1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非脂固形物含量3个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乳蛋白含量2胎次最高(3.45%),与1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与3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以1胎次泌乳牛最高(5.13%),与2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与3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可知,乳脂率、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以2胎次为好,这可能与3胎次西杂牛泌乳统计次数较少有一定影响。

表4 2代及以上西杂牛乳品质分析头、%

2.2 体尺体重

2.1.1 体尺。对60头西杂泌乳母牛进行了体尺测量,以期获得体尺与泌乳量的相关性。由表5可知,60头西杂泌乳牛平均体高为127.16±4.20cm,平均体斜长为132.45±6.27 cm,平均胸围为192.88±8.27 cm,平均管围为18.13±1.33cm;其中3个胎次仅体斜长以2胎次最高(133.93cm),且与3胎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3胎次统计头次数量较少有一定影响,而体高、胸围和管围3个体尺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且1、2两个胎次相差无几,说明此批西杂泌乳母牛初产已达到体成熟,配种较迟,后期体尺生长发育已基本停滞。

表5 不同胎次西杂牛体尺变化情况头、cm

表6 2代及以上西杂牛体重估测头、kg

2.1.2 体重估测。由表6可知,60头西杂泌乳母牛平均体重在532.18±56.88 kg,3个胎次间估测体重:1胎次与2胎次泌乳母牛差异不显著(P>0.05),从估测体重来看,说明此批泌乳母牛在初产已达体成熟;而1、2胎次与3胎次间差异显著(P<0.05),这可能与3胎次牛统计头次较少有关。

2.3 产奶量与体尺相关性

表7 西杂牛305d校正产奶量与体尺相关性分析头、cm、kg

由表7可知,对60头西杂泌乳母牛的305d的校正产奶量与体高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差程度0.421,回归方程为y=80x-7470.2(y为305d校正产奶量,x为体高);但与体斜长、胸围、管围和估测体重相关性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本次观察与统计的60头西杂母牛泌乳周期较长(302.2d),平均日均泌乳量达8.83kg,1个泌乳周期实际泌乳量折4%的标准奶可达3 264.25 kg,平均乳脂率达5.67%。与米占锋报道的利用西门塔尔级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305d产奶量平均为:一代2 088.58kg,二代3 253.59kg,三代为4 143.01kg[5],其中2代西杂牛产奶量较为一致。因此,西杂母牛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及乳品质,是开发高端奶制品的优质奶源。同时,按每头母牛可产标准奶3 264 kg,除去犊牛哺乳所需的360 kg,剩余约2 904 kg,鲜奶价格按5.5元/kg,产奶收入达16 000元,减去产奶母牛因提高日粮水平而增加成本在6 000元左右,人工等其他费用2 000元,每头西杂母牛产奶增加的收入达8 000元左右,目前江西全省保留西杂母牛10万头左右,若按10%的西杂牛用于集中饲养挤奶利用,则有1万头可挤奶,为母牛养殖企业或农户多增加收入达8 00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市场开发前景看好。

3.2 本次所观察统计的西杂泌乳牛1、2胎次体尺非常相近,此时平均估测体重维持在540kg左右,说明初产母牛已达到了体成熟。据资料报道,荷斯坦后备牛生长目标理想体重:初配年龄为成年体重的65%、初产年龄为成年体重的85%较适宜。过早过晚均影响牛产奶性能及养殖效益。因此,这批统计泌乳的西杂母牛可能是配种较迟,适宜的配种体重应在350kg左右。

3.3 本次所观察西杂基础母牛群体属新组建,在奶牛外貌特征、年龄、体重、杂交代次、产奶性能等方面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奶牛在产奶量及产奶周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奶牛泌乳性能受遗传影响较大,今后选留母牛时要结合基因型选择,选留外貌特征明显、产奶量高的母牛组建基础牛群。对断奶后的犊牛可根据母亲个体产奶量、乳品质等性状优势基因提前选留。

3.4 由于西杂母牛集中饲养开发优质奶源的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需进一步加强对西杂母牛选留标准及饲养管理配套技术研究。

[1]安秀敏.西门塔尔牛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肉乳兼用品种[J].黑龙江动物繁殖,1995(4):21~22.

[2]赵淑娟,庞有志.中国西门塔尔牛的种质资源与利用效果[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0):17~19.

[3]刘玉满.对我国发展奶业的品种选择战略的思考-考察德国弗莱维赫乳肉兼用型品种后的思考[J].中国奶牛,2007,11~14.

[4]莫放.养牛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5]米占锋.西杂牛产奶性能试验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1 (5):22~23,27.

1004-2342(2015)02-0014-03

S814.7

B

2015-03-09)

吉安牛杂交改良及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资助

猜你喜欢

产奶体尺产奶量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轻乐章可助母羊多产奶提高羊羔成活率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提高母猪产奶量的方法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瘤胃可降解缬氨酸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奶牛都是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