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劳动收入份额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5-12-28王宋涛米运生
王宋涛 ,米运生
(1.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642;2.汕头大学商学院,广州 汕头 51506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导致内需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对于广东省而言,也存在同样的情况,甚至更为严重。数据显示,广东的最终消费率从1978年0.67下降到2011年的0.49,居民消费率从1978年的0.575下降到0.385,降幅达1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较多,其中居民收入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是主要的两个原因(王宋涛,2012),这是学界的基本共识。而居民收入下降及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是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我国及各省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及其经济社会后果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魏下海,2012;王宋涛,2012),汪伟等(2013)是少有的直接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对我国低消费影响的学者,其发现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份额下降并进而影响我国的消费需求。本文则利用广东的区域数据,从劳动份额→收入差距→消费需求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
二、模型
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而言,其劳动收入份额往往不同。一般而言,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工资收入;这意味着,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劳动收入份额。王宋涛等(2012)通过建立一个新古典生产模型,基于CES生产函数推导得出劳动收入份额函数为:其中Ls为个体的劳动收入份额,b>0为常数,y为个体的收入,σ为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这意味着,当σ>1时,收入越高,则劳动收入份额越低,即f′(y)<0。在当前,我国的资本-劳动仍然呈替代关系(魏下海等,2012;王宋涛等 2012),即 σ>1。因此,收入越高的个体,则劳动收入份额越低。
同样,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其消费水平也不同。根据凯恩斯(1932)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三、实证分析
本文设定(序列)回归模型:
Ln(Cons)为广东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对数,Ln(Inc)为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Ln(Ls)为广东劳动收入份额的对数。本文选取的数据区间为1978-2012年,数据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14》,人均可支配收入使用1978年为基年的CPI指数进行调整;实证分析实用Eview6.0软件进行。
为避免存在伪回归,对三组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ADF),结果表明,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下,LnCons、LnInc、LnLs三个变量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具有单位根。经过一阶差分,△LnCons、△LnInc、△LnLs均是平稳的。由此可知,LnCons、LnInc、LnLs三个变量均是一阶单整序列 I(1),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
表1回归分析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整体显著(1%水平),方程拟合度高。系数的影响都显著,其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收入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消费水平就提高0.85个百分点;本文重点研究的劳动收入份额对消费也有显著(5%水平)的负面影响,劳动份额每下降1个百分点,则消费水平下降0.28个百分点。广东省劳动收入份额从1978年的0.61下降到2012年的0.47,其导致消费水平下降6.5个百分点。
四、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劳动份额下降会通过扩大居民收入差距进而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利用1978-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广东劳动份额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广东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是导致广东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原因。
当前广东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不断下降,影响了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造成居民消费水平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居民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劳动收入不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工资水平同步上涨,具体措施如:降低工资所得税、加强劳动法的执法和工会独立性、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科技和金融等服务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1]王宋涛,吴超林.收入分配对我国居民总消费的影响分析——基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2(6).
[2]王宋涛,魏下海,涂 斌,余玲铮.收入差距与中国国民劳动收入变动研究——兼对GDP中劳动份额U型演变规律的一个解释[J].经济科学,2012(6).
[3]魏下海,董志强,赵秋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劳动收入份额:理论与经验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2(2).
[4]汪 伟,郭新强,艾春荣.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J].经济研究,2013(11).